四、状元及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84
颗粒名称: 四、状元及第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坦在南宋嘉熙二年的戊戌科殿试中优异发挥,脱颖而出成为南宋第三十七名状元,名列戊戌科榜首。虽有一度被邵泽夺走状元之位,最终周坦成为状元的命运似乎早有安排。
关键词: 周坦 南宋 文科状元

内容

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的那年的春天,周坦风尘仆仆来到了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戊戌科”殿试。所谓的殿试始于开宝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录取的进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诸科录取的28人一起到讲武殿谢恩。通过当面对话,赵匡胤觉得进士中的武济川、“三传”学究中的刘睿知识浅陋,回答问题时张皇失措,牛头不对马嘴,就下令将他们刷掉了。这科是翰林学士李昉担任权知贡举(即临时负责科举考试之事),而武济川是他的家乡人,因此赵匡胤很不高兴。事后,未被录取的徐士廉等人又击登闻鼓(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听取臣下的冤情或谏议,悬鼓于朝堂之外,允许臣民击鼓直接向皇帝反映问题),状告李昉卖人情,取舍不公允。赵匡胤就这个问题征询翰林学士卢多逊的意见,卢说:“我也听到不少议论。”赵匡胤就命令贡院将考完了3场而落选的人造册上报,结果进士及诸科共报上来360人。三月十九日,将这些人全部召见,选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经录取的38人都发给卷纸,另外再考一场诗赋,并另委考官主持其事。两天后,赵匡胤亲自到讲武殿批阅试卷,共录取进士26人,其他“五经”、“三礼”诸科共101人,都赐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进士科录取之列,仍以宋准为榜首。并且,赐给宋准制钱20万以举办庆祝宴会。李昉则被贬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试事的其他官员也都受到了处罚。从此,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道必须经过的程序。周坦在殿试时,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又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他在422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一,成为南宋第三十七名状元。名列戊戌科榜首(状元)。据传:周坦的状元,险些被邵泽夺走。原来邵泽廷对时,内侍中有人见邵泽所磨京墨甚佳,就向其索要,而邵泽毫不吝啬。内侍告诉邵泽:“主上御苑新建一亭,命名为‘定一’,皇上说:‘若有人用此立说,当取为状元’。”邵泽知道后,挥毫如飞,内侍见其文采,回奏,理宗大喜,于是搜求此卷,欲置首选。但此时已取周坦为状元,所以定邵泽为榜眼,群臣贺道:“喜陛下今得周、邵。据坊间相传,周坦赴京赶考前夕,一次在朗读诗文时,被一位双目失明、擅长审音辨事的江湖术士听见。此人大惊,连忙上前作揖说:“状元在此,在下有礼了!”周坦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以为对方是瞎人在说瞎话。谁知事隔不久,他果然廷试夺魁成了状元。这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了,周坦注定就是状元。状元有文武之别,但武状元的地位远不及文状元。这是因为封建时代重文抑武,武将职位再高也得受文官节制。连《剑桥世界近代史》也说:“中国人一贯尊崇读书人出身的文官,轻视武夫。”武科开开停停,而文科考试延续1300年不曾间断。武状元往往久沉下僚,名登史册者寥寥;文状元则数年十数年后身躐高位、出将入相者甚众,所谓“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可想而知,中了文状元的周坦在当时是多么的荣耀。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