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学少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81
颗粒名称: 一、好学少年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坦出生于平阳,在舅父的栽培下勤奋好学;在瑞安常宁寺刻苦读书,利用苏秦“刺股”方法坚持深夜读书,迅速成名。
关键词: 周坦 南宋 文科状元

内容

周坦(1196—1263),字平甫,号瑞江,平阳东门外柏洋人。据史料记载,周坦出生前,他的母亲孔氏就寡居在柏洋村。后来瑞安永安的周君朝奉前来入赘,生了周坦。周坦幼小时,父母相继亡故,弃下了孤零的周坦,生活无依无靠,幸好得到舅父孔庆夫的安排,葬于坡南新罗山(今工人文化宫西北边)。从此周坦的生活起居就由其舅父安排照顾。由于舅父当时尚未有子嗣,就收养周坦为子。年幼的周坦很懂事,经常下地放牛、拾柴禾,为家里分忧。相传有一天,他放牛时不慎走失一头牛,因惧怕受罚而不敢回家,只得在村外桥下露宿。夜间,遥见一队人马提着灯笼簇拥而来。至桥边时,突然有人高声大呼:“状元在此桥下!”周坦猛然惊醒,见夜色已深,这才赶紧回家。他每天外出放牛时,总要路过村子里的学堂。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周坦多么地想上学呀。可他知道舅父家中也不是很富裕,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呢?看出外甥心思的舅父决定自己亲自来教周坦读书,舅父一边教他诵读,一边教他写字。有了读书的机会,周坦高兴极了,一有空就埋头苦学。遇到难解的词儿,就及时向舅父请教。看着周坦勤奋好学的样子,舅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后来舅父生来一子,取名梦斗,由于家里的各种原因,不得已送周坦到其祖居地瑞安永安居住。
  在瑞安,周坦被送到著名寺院常宁寺读书。常宁寺位于瑞安仙降镇寺东村,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在浙南闽北一带也是一座比较有名的寺院。听当地老人们讲常宁寺方圆占地几十亩,非常宏伟。寺里有个古钟,一人多高,一敲五里地外的人都能听得见。因南宋理宗嘉熙年间和尚生活堕落不修正道,勾结当地方腊反朝廷余部山皇寨。瑞安县府大为震怒,请示府台,调来大批官兵,一举攻下了“常宁寺”,并放火烧了整个寺庙。最后,只剩下大雄宝殿和两厢十几间厢楼。清光绪十一年晓柔法师重建寺庙,鼎盛一时。这是后话。周坦在常宁寺学习时非常刻苦。那时常宁寺香火旺盛,每当初一、十五,八方香客从几百里赶来齐聚常宁寺,焚香祁祷,甚是热闹。这时,周坦经常关起门来,独自一人在房间里读书。每天从早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知休息。到了晚上,疲倦得直想睡觉。他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学苏秦“刺股”的故事。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常常坚持读书到深夜。夜深了,常宁寺佛殿里经常传来周坦朗朗的读书声。由于周坦自幼天资过人,过目不忘,一览成诵再加上勤奋刻苦,很快就声名远播。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