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两岸相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52
颗粒名称: 一画两岸相隔
分类号: J05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剩山图》部分如何从清朝宫廷流转到浙江博物馆的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剩山图》的历史流转,包括在战争时期的保护和转移,以及被吴湖帆发现、收藏并最终捐赠给浙江博物馆的过程。同时,文章也展现了这幅名画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平阳县 富春山居图 画中兰亭

内容

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9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剩山图》则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
  那么,它的小段《剩山图》是怎么来到浙江博物馆的?
  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战火硝烟中,长期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认出它的是上海收藏名家吴湖帆。
  1938年秋,吴湖帆卧病于上海家中。一天,汲古阁老板曹友卿前来看望他,随身带了刚购买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赏。吴湖帆这一看不得了,只见画面雄放秀逸,山峦苍茫,神韵非凡。画上无款,仅书“山居图卷”四字。吴湖帆捧画赏识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曹友卿一听,知是至宝,不肯转手了。几番交涉,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铜器,将这个残卷换了下来。说来稀奇,吴湖帆近一个月的大病,就此霍然痊愈了。
  吴湖帆发现,换下的只是残卷中的残卷,题跋也没有了。后来,由曹友卿再向原卖主寻索,终于在废纸篓中找到,恢复了原貌。自此,《剩山图》归入吴湖帆的“梅景书屋”,他自称“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供职。当他得知《剩山图》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他也是从战乱中过来的人,他觉得,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一旦天灾人祸,以个人之力极难保存,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想将此图收归浙博。吴湖帆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宝物,决无意转让。沙孟海并不放弃,仍不断来往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最后,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在浙江博物馆,《剩山图》已经历了5任专管员。书画部蔡主任说,《剩山图》是浙江博物馆最高等级的藏品,但凡移动、出库都需馆长亲自审批。50多年来,只在极少的机会,短暂几天公开展览过。
  一幅《富春山居图》,不但绘尽了富春山一带的山水,还一路承载着悠长的人世风景。600多年过去了,山水依旧,而人世盘桓回旋。到了这一站,希望是团圆之站。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丽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