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瓯绣的重要人物林志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42
颗粒名称: 影响瓯绣的重要人物林志松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志松的艺术生涯和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的瓯绣设计师,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将瓯绣从实用品提升为具有纯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成为影响瓯绣事业的重要人物。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创作了连环画作品,后来回到温州继续从事瓯绣设计,并为提高温州工艺美术品位做出了贡献。他为人厚道,与同行关系融洽,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因积劳成疾于1959年去世,年仅54岁。
关键词: 平阳县 林志松 重要人物

内容

林志松(1905—1959),平阳县昆阳镇坡南河头村人。原名筠生,字林岳,号啸风。少时家贫未多读书,但很有艺术天赋,无论书画、米塑或纸扎,一看就会,无师自通。10多岁时,他便在高手如林的县城米塑大展赛中一举夺魁。
  1925年,年仅20岁的他,只身到温州市区开始打拼前程。他先以米塑手艺为生,捏出的人物和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但米塑只在民间传统节日才有生意,平日他为纸伞店画伞面,也为媛主儿画嫁妆。他在被面、旗袍、鞋面、床帷上画的“花头”,绣起来很好看。后来,他被市区“绣花局”请去当老司头,专门画“花”,即专门设计刺绣品的花样。
  1935年前后,刺绣业是温州地区民间经济大产业,是城乡家庭主要的副业收入。当时“绣花”成为温州人艳慕的女性才艺,无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会飞针走线。那时上海就有瓯绣办事处,瓯绣产品不仅在国内大城市有市场,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等地。
  林志松自从端起了瓯绣这个饭碗,就很爱业很敬业。为了提升艺术品位,使瓯绣更具草根性和乡土味,他多年呕心沥血。他从苏绣、湘绣等门派的画片中吸取精华,长期深入绣坊和工场,剖析出针法30多种,以其创新的针法语言,结束了瓯绣单一为被面、枕套等实用品“镶花”的历史,开始以具有纯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而蜚声海内外。他的这一大贡献,奠定了他在瓯绣事业上的地位,成为影响瓯绣的重要人物。
  1952年,刘旦宅等人介绍他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他创作的连环画《王冕》等作品,曾多次再版发行。1954年,应刘松青(刘旦宅之兄)等人之邀,他又回到温州重操旧业,专事瓯绣设计。这一年,温州市第一、第二刺绣合作社先后成立。他既是刺绣二社的创办人之一,又是这两个合作社的产品总设计师。他的设计图稿布局有致,物象生动,色彩艳丽,工时经济,刺绣者乐意,消费者满意。当时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瓯绣的数量很可观,他是有功劳的。
  1957年一年之间,他设计了瓯绣画稿200多幅。那些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经针线摆弄之后,在绸缎上简直呼之欲出,人见人爱。这一年是他的创作丰收年,他的《松鹤长寿》、《锦鸡红梅》、《一唱雄鸡天下白》等作品,在省、市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并获奖。他潜心设计的《老虎图》,由刘松青绣制,山君形神逼肖,被推荐为首届全国名艺人代表大会献礼之作,好评如潮。
  他还为提高温州工艺美术的总体品位作贡献,抽出时间同艺雕厂、纸伞厂设计人员共同切磋新产品。他在艺雕厂参与彩石镶嵌屏风和竹丝屏风的创研,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市场。他亲自为纸伞厂画的《武松打虎》,色彩艳丽,线条遒劲,开创了纸伞伞面彩色人物画先河。他的《红楼梦》、《百鸟朝凤》等作品,在全国及省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让人们明白瓯绣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
  他为人厚道,同行之间关系很融洽,不会像某些温州人一样头发空心。同行共事的施公敏、苏昧朔、蔡笑秋、胡肇秀、吴丹忱等诸名家,都跟他关系很好。温州文化权威方介堪、徐堇候、吕灵士等,也和他过从甚密。
  1959年4月11日,他因积劳成疾而谢世,年仅54岁。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林志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