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冬青之役 高义卓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21
颗粒名称: 二、冬青之役 高义卓行
分类号: K825.6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挖掘宋故六陵,将六代帝后骸骨抛弃的野蛮行径。江南人民对此进行了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其中林景熙与唐珏、郑朴翁等人冒险潜入皇陵区,将六帝后之骸骨换出并偷偷埋葬于兰亭山中,并作了标识和诗词记录此事件。这一事件被称为“冬青之役”,林景熙等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忠义气慨,被录入《四库全书》。
关键词: 平阳县 林景熙 冬青之役

内容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赵氏江山大部沦陷,宋王朝基本覆灭。临安(杭州)陷落后,忽必烈任命西僧札木杨喇勒智(杨琏真伽)总统江南释教。元世祖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勾结奸臣宰相桑哥,为了盗取宋皇陵中的金玉宝玩,率众挖掘会稽(今绍兴)宋故六陵,将徽钦二宗以下的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与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其惨状目不忍睹,并要在七日后运回杭州,在钱塘江畔筑造“镇南塔”,将六代帝后之骸骨埋于塔底。
  元军的野蛮行径受到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林景熙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时,林景熙与同乡同窗郑朴翁(今平阳昆阳石塘人)正在绍兴诗友王英孙家由作客唱和,林景熙闻讯义愤填膺,遂与唐珏、郑朴翁等化装成杭城乞丐和采药老人,肩背竹篓,手持竹夹、勾锄,连夜冒险潜入宝山皇陵区,将装入竹篓中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偷偷背到兰亭山天童寺北坡深处,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按顺序依次埋葬于兰亭山中。唯恐年深月久无人知道,林景熙又置生死于度外,渡过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树6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标识,并作《冬青花》词一首和《梦中作》诗四首,暗中记述这一旷古未有的事件始末。诗中有“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句,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过程,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以隐约告示人们六帝后葬身之处,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并没有随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
  林景熙与唐珏等义收宋故六陵的奋身仗义事件,历史上称为“冬青之役”,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与民族利益和人民强烈愿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霁山先生集》录入清乾隆《四库全书》时,提要称:“霁山先生采药拾骸,忠义气慨,耀震百世”。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