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摩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11
颗粒名称: 五、摩崖
分类号: I266.4
页数: 3
页码: 32-3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荆山的历史文化和摩崖石刻,包括古代诗人题咏荆山的诗歌和民国时期摩崖石刻的深意。文章提到荆山是修身养性的名山,摩崖石刻中包括字谜和禅悟等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同时,文章也呼吁保护荆山的文化遗产,防止涂鸦等破坏行为。
关键词: 平阳县 摩崖 叶蘅

内容

古人有“诗以山丽,山以诗传”的名言,我所知道的古人题荆山的诗,只有寥寥数首,如明叶衡的《荆山八咏》:“花雨灵钟不竭泉,天然石室隐神仙。风穿竹径屏铺翠,日落松台树锁烟,佛顶云开生面幻,峰头月载大魁圆。七星拱照辰居北,山外清源断诵弦。”清叶嘉榆的《荆山》,“凫峰称纯石,此山沷墨浓。藏身遗古洞,作[琴]少弧桐。海舶占朝雨,村居傍白峰。品题经太史,又见月船翁。”还有鲍石《游荆山》:“万树松风夹道迎,芒鞋才着觉身轻。溪花顾我忽相笑,山鸟无人时一鸣。淡淡云峰遥入画,冷冷石溜泻馀清。凭高且学孙登啸,飘去何天鸾凤声。”又有《荆山雨后即景》:“群山如梦兀然醒,无数岗光逼眼青。一檩衣香鸣翠羽,半池渌净蘸红菱。定知残暑驱将尽,尚有悬流泻未停。为语同堂诸友好,高歌莫惜倒银瓶。”还有清缪文澜《舟中望荆山崭》,“一舟放向夕阳红,极月高峰绝崭中。无数嵬岩争拔地,非常峭壁各凌空。无心浮出云具澹,挟势排来气自雄。望到江樯深竹里,遥知此是许仙宫。”
  叶蘅、叶嘉伦、鲍石、缪文澜都是本地人,外地诗人的诗至今未发现。但摩崖却有六处,均为民国时期的,作者名字除徐用、梅仲微尚可辨认,其他已模糊不清了。其中三则颇有深意。其一是“名山养性”,即言荆溪山是道教修炼得道的佳处。邱处机说,修炼有三乘,“上乘者修身养性,苦心参玄,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除尘世之冤衍,广行方便,大积阴功,只候三千功满,八百里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天仙矣……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讽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培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净身心,阐扬大道……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铺路,戒条放心,施茶舍药,慈悲之本……”看来,荆山是修身养性的名山无疑。
  其二是字谜:“一䖝二”。“䖝二”,传说是南宋状元王十朋题温州江心寺的字谜,以“风月无边”来颂扬江心屿的风光美丽。荆溪山摩崖中,作者予以改造,多了一个“一”字,是画蛇添足,还是脱胎换骨?我不敢妄评。然而站在摩崖前,面对眼前风光,去猜一猜字谜,也别有风味。我迟钝,不谙此技,又不甘认输,胡乱猜测:“一”字可否作为“海天相接”解,海天相接,惟留一线,于崖前所见景色相符。且海天相接,风月无边,也还勉强说得通。真正答案如何,待智者解之。
  其三为“今古如身幻,乾坤与齐物”的摩崖。此摩崖有佛教的禅味,也有儒家的哲理味,耐人寻味。
  “古今如身幻”即言古今一切功名利禄,皆如人的身体那样是空幻的,人存即存,人灭即灭。在佛家的理论中,有“四大皆空”之说,“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由“四大”构成的身体,如果不调和,就会败坏分散,没有真实的身体。故言“四大皆空”。“乾坤与物齐”,即言只有天地日月与大自然万物才是不变的、永恒的。很有人生苦短,江山长存的味道。
  此摩崖的作者是梅仲微(1907-1987),字子卿,鳌江镇人。青年时为生计所迫,闯荡南洋,最后漂泊到荷兰,历尽艰辛,创办事业,团结侨胞,为维护侨民正当利益而奋斗,曾连续五届担任旅荷同乡会会长。他热爱祖国,曾为家乡建设捐献巨资。此题铭刻于民国三十五年,是其经历二十年漂泊人生与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痛苦后,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对苦难人生的禅悟。
  钱仓山摩崖虽早也多,但大多已被毁坏,荆溪山摩崖虽迟,但尚保持完好,但遗憾的是涂鸦甚剧,尚无人管理。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成廉
责任者
叶蘅
相关人物
叶嘉伦
相关人物
鲍石
相关人物
缪文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