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知青同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72
颗粒名称: 我与我的知青同伴
分类号: F316.4
页数: 5
页码: 83-87
摘要: 本文描述了知青们在学习农渔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以及他们在渔业生产中的辛勤付出和丰收喜悦。
关键词: 渔业生产 联防合作 军事训练

内容

我是城镇户口的青年,没有赶上由政府组织的支边和上山下乡最火红的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上山下乡接近尾声时,我把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作为自己的一个选择。
  1974年1月,我高中毕业回到了自己的居住地南麂岛,在南麂中学代了几个月的课后,10月份经南麂公社同意,作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到南麂岛原东方岙大队(现火焜岙村)插队落户,与我一起到该大队插队的,还有县城来的一位女知青。
  我们在东方岙插队落户不久,又有几位从县城和其它乡镇来的知青,因而,他们也就成了我们的同伴,成了同一大队的社员。几十年后,我的知青同伴中有4人又走在一起,成为县政协委员,有的还当上了县政协常委和政协秘书长。每当我们相聚回首往事,那充满青春活力的年代,那灿烂美好的过去还历历在目。
  当时东方岙大队除了我们插队落户的知青外,还有几名回乡知识青年。十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虽给大队生活安置等带来困难,但我们的到来也使沉闷的海岛渔村活跃起来。我们在大队党支部的关心支持下,恢复了大队团支部的正常活动,吸收了一批生产骨干的年轻人入团,使大队的年轻人有一个求进步、争荣誉的平台。继而我们又在大队办起了夜校和图书室,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每星期规定一个晚上为读书读报时间。大队还为此花了200多元钱购买了500多册图书,供大队青年借阅,使渔村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经过我们知青同伴的共同努力,东方岙大队上山下乡的知青工作得到了南麂公社的肯定,并被县里定为知青点,有两位知青还分别参加了县和温州地区的知青代表会议。由于我们这个知青点的工作突出,县知青办还奖励这个知青点一台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
  我在海岛长大,已适应了海岛的生活,也了解岛上渔村生产的一些农渔活。但是刚从大陆下来的知青同伴们,对海岛生活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学农渔活干农渔活的熟练过程。在大队党支部薛书记的精心安排下,在大队社员手把手的细心示范指导下,大家很快掌握了农渔业生产中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方法。之后,大家边干边学,虚心请教,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生产上什么脏活累活都主动去干,手磨出水泡,咬咬牙就挺过去,肩膀挑脱了皮,皮肤晒黑了,也全然不顾。在当时,大队正劳力每天最高工分在11分,而刚进入第一年,我们男知青的工分有的也高达9.5分。我们的劳动充分得到了社员的肯定。与社员们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生产在一起,使大家真正受到了教育,放下了知识分子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架子,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社员们感情接近了,与他们打成了一片后,也真正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东方岙是南麂岛各大队比较特殊的一个大队,它处于南麂公社和岛属部门的所在地。因此,大队的生产项目也比较多,它除了渔业,海带养殖、农业与其它大队相同外,它还兼有搬运、蛎灰、生产等业。大队根据我们知青各异的条件特点,分配适合我们做的工种。
  渔业生产是我们大队的主打产业,它既有春夏秋季的定置张网作业,又有冬季生产的定置外洋应捕作业。渔业生产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比较辛苦的作业,在我的同伴中就有一位参与渔业生产,其他同伴也经常作为替换人员去体验。春天渔发季节,定置张网,一天要四潮水去勾大网,每次要4-5个小时,一天下来人几乎没法入睡,一个潮汛下来,至少有6-7天是这样渡过。但是,我的同伴没叫苦和怨言,都是一个潮水一个潮水坚持下来。但冬季的外洋应捕生产那也更考验人,不管是滴水成冰的清晨,还是刮着7-8级寒风的大潮季节,只要船老大一声令下,同伴与渔业组的社员就要带上雨衣、雨靴,随船出发去生产。尽管渔业生产作业苦、累,但每当看着机帆船满载渔货返港,同伴和社员们脸上都会露出丰收的喜悦。
  渔岛的农家妇女一般都没有直接参与农渔业生产劳动,她们除了为自己的丈夫做好生产保障工作外,平时还搞一些渔货方面的加工,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我的几位女社员同伴,被分配到农业组后,她们摒弃传统的习俗,与大队男社员同出工、同劳动。不管是挖蕃茹园、种蕃茹,还是重体力的搬运或参加让人气味难闻的烧蛎灰工作,她们都服从大队出工统一安排,从不计较,从不挑剔,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对她们的表现和行动,社员们都赞叹不已。有的社员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城里来的女孩子到这里插队能住下就不错了,现在她们还与我们劳动在园头,搬运在码头、烧蛎灰在窑头,并且不间断,真是好样的。
  在海岛插队,在当时的形势下,我们除接受再教育,建设海岛外,还有一个是与岛上部队守卫海岛,即亦农、亦军。我们大队与驻岛部队联防的挂钩连队是加龙炮连。由于当时我们插队和回乡的知青大家都有文化,有的知青在大队不但担任了会计、出纳和妇女主任,在民兵中也都成为骨干,分别担任大队民兵连排班的干部。每当在渔闲季节,我们都要参加民兵的军事训练,如摸爬滚打等操练,进行实弹射击。有时还参加部队加龙炮发射的技术演练。一年中,我们还要与部队进行多次联防活动,把民兵班对应编入到部队的班里,根据海岛防御实战需要,与他们一起学习训练。在当时与台湾的关系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一有什么敌情动态,或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活动,我们民兵还要组织站岗放哨,配合部队开展巡逻。部队协助地方搞建设,我们协助部队守海防,真正体现了军民同守共建海岛一家亲的鱼水情。
  我们在东方岙大队插队一段时间后,有的同伴被招工或升学了,有的顶替父母工作回城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有的两鬓挂上了银丝,开始步入老年人行列。现在,我们每年要进行一两次的相聚,回忆过去,似乎又回到了那火红的年代,似乎听到了当时出工时那清脆洪亮的钟声、机帆船隆隆的马达声和浪撞岩礁的波涛声;似乎看到了海产品进港加工、抢收海带入库、突击农业生产和军民联防那一个个热烈的场景……。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出版者:平阳县方正印社

本书内容涵盖了知青插队落户、上山下乡运动、兵团精神、人生与科学求索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地方历史、文化、人物纪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蓝颜龙
责任者
蓝颜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东方市
相关地名
码头镇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火焜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