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奇才终一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46
颗粒名称: 如此奇才终一令
其他题名: ——清代平阳县知县黎应南的悲哀
分类号: K828
页数: 5
页码: 143-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黎应南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平阳县知县,他以儒学思想立身,施政有成并深受民众赞赏。然而,由于他固守重义忘利的定势思维,理财无方且轻信小人,导致最后贫困潦倒,被人丢进野葬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画家,也在数学方面有造诣。然而,他不谙官场之道,任期满后无法晋升,最终心力交瘁。黎应南的人生结局令人唏嘘,他的遗稿也未保存下来。他的名字沉重地写在平阳地方史上,让人深思。本文描述了他的生平和悲惨结局。
关键词: 黎应南 平阳县 知县

内容

清代道光年间,平阳县知县黎应南(?—1832),字见山,号斗一,是智商特别高的奇才,也是人生结局特别惨的人物。
  道光十年至十二年(1830—1832),黎应南受任平阳县知县,一县之主,绝对权威,相当于如今的县委书记兼县长。作为封建时代的县级第一把手,他以儒学思想立身,绝不敢敛财中饱私囊;并能体恤民间疾苦,除弊兴利,施政很有起色。他与臭名昭著的平阳县官黄梅、徐映台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赢得了很好口碑。但是,由于他固守重义忘利的定势思维,读不懂永嘉学说中的利义辩证,理财无方,轻信小人,竟弄得自己最后时身上一文不名,“死无葬身之地”,被人丢进野葬场。他的悲哀人生结局,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黎应南原籍广东顺德,后举家北上,定居苏州。嘉庆廿三年(1818),他与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同年中举,两人意气相投,深有交谊。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第73首,就是悼念他的,注有“吊黎见山同年应南”,诗曰:
  科名掌故百年知,海岛畴人奉大师。
  如此奇才终一令,蠹鱼零落我归时。
  在诗中作者写出对同年好友的深情与钦佩,惋叹如此奇才竟以七品小官而终。龚大概只知自己的同年当过县官,仕途上发展不理想,并不知他临终“死无葬身之地”。
  黎应南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诗人,诗作别具一格。将离任时,他写下《夏日横阳山行八首》:
  厨烟深处白云连,无数峰峦落眼前。
  山上晚晴山下雨,急流沟水灌溪田。
  古庙无人草没庭,豚蹄香火赛神灵。
  龙归雨过山如洗,早稻微黄晚稻青。
  前村斜界一溪云,云外人家笑语闻。
  打稻场空人不见,野羊酣睡伴孤坟。
  高下松苗夹路栽,半山亭子且徘徊。
  槿篱竹屋新泥灶,曾记前年避雨来。
  野叟扶筇去趁墟,门前打得小溪鱼。
  葫芦买酒山家店,内有诸雏读四书。
  日午舆丁汲井忙,得泉心地已清凉。
  人人携有清油伞,宜雨宜晴一例张。
  畴昔防倭旧筑城,而今四野万夫耕。
  城楼破碎防旗暗,镇日当关卧老兵。
  计闰先愁得雨迟,雨季翻又恨愆期。
  木棉花暖香风好,盼到残年伏腊时。
  这一组诗充满了乡土气息和色彩,折射出当年横阳(昆阳)一带纯朴民风,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诗人以白描写实的朴拙笔触,直接贴近地描摹,制造气氛和意境,强化了诗的潜在背景,完成了高度心灵化的漫浸。
  黎应南不仅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尤其理科更好,在数学方面深有造诣,精通天文测量学(故龚自珍称其为“畴人”)。他是当时数学泰斗李锐的入室弟子,续成了李的专著《开方说》,又创立“求勾股率捷法”。但阮元在《畴人传》中说,他“生平著述,秘不示人,亦不编辑”。有关数学的文字,他只留下一篇《<开方说>后跋》。他工诗善画,又潜心于数学研究,还混迹官场,真是太累了!他不谙官场奥妙,三年任期已满,是换届升迁的时候了,他也没有去组织部门活动。当了三年县官,他不敢敛财,落得两袖清风;别说他自命清高不想去打通关节,就是想去,没有钱能打得通吗?道德和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司会不会让你当官。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不行行也不行。
  明知任期已满,他也只得淹留平阳等待上级下文件处置。一天又一天,度日如年。偏偏此时他有个心爱的女人又突然去世了。这个女人可能是他夫人,更可能是他情人。“薜萝新鬼哭”,她的去世使他完全失去了精神支撑。一个残月如钩的子夜,他泣血命笔,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薄宦读书知己晚,那堪两鬓蓬飞。酒痕如泪旧时衣。凄凉埋剑气,哀怨写琴丝。
  博得一官犹故我,中年更欲何之?青山有约订归期。薜萝新鬼哭,车笠旧盟稀。
  在这首词里,透出的是一种骨髓中的悲哀,至今依然能打动人心。作为七品芝麻官,黎应南是一个苟活者,而作为诗人,他有这首《临江仙》等佳作,就有了长长的艺术生命,无愧作为龚自珍的同年了。这首《临江仙》是附丽于诗人的人生苦痛的,是眼泪的结晶。他的诗是真正的诗,而不少小官、大官、皇帝的诗往往是贻笑大方的。艺术这东西不能轻易去碰,天赋才情是基础。
  当然,那时读书人绝大部分是当不好官发不了财的;更何况黎应南这种连利义辩证也不懂的“蠹鱼”。颜习斋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李恕谷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精神少。”黎应南的失败和可悲,也许是很正常的吧?
  黎应南写下《临江仙》后数月就病死了,被埋葬在杭州西湖边的野葬场乱冢堆中。中年谢世,只留下一个9岁的男孩,他生前的遗稿都佚失了。10年之后,平阳有位姓杨的绅士念他是故乡好县官,才为他筑墓立碑。他的名字沉重地写在平阳的地方史上,让人沉思未已。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出版者:平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收录了《山门顶坑剿匪战》、《试谈平阳的竹文化》、《我县历史上的中等师范教育》、《清末民初平阳留日学生考》、《顺溪镬炉的兴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黎应南
相关人物
徐映台
相关人物
龚自珍
相关人物
颜习斋
相关人物
李恕谷
相关人物
黄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昆阳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已亥杂诗
相关作品
夏日横阳山行
相关作品
临江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