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运动中的鱼水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35
颗粒名称: 社教运动中的鱼水情
分类号: G77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该文描述了平阳县委在萧江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试点的情况,包括工作队员实施“三同”原则,揭露矛盾,解决干部中的问题,开展对敌斗争等。其中,作者在了解情况过程中发现贫农鲍克迪因经济困难无法治疗导致生病危重,最终得到免费住院治疗并康复。该事件受益者的家庭后来经济条件逐渐改善。
关键词: 三同原则 揭露矛盾 对敌斗争

内容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平阳县委确定在原来的萧江乡搞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即从县机关、乡镇政府中抽调骨干力量组织试点工作队,于1964年3月份在萧江乡全面铺开,队部设在金山大队(村),队长由池欣昌同志担任,各大队(村)派驻工作组。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所有工作队员都要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的县委书记朱廉同志也在金山大队蹲足,住在贫农鲍克断的草屋中。我与王剑青、梁祥观等同志驻在金山大队,我具体负责鲍承盘生产队,吃住在鲍承众家中。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通过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宣传发动、揭露矛盾等一系列工作,做到“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解决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和开展对敌斗争,达到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关心群众疾苦是我党的一贯政策,我驻鲍承盘生产队,在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只有三十三岁的贫农队员鲍克迪腿部生疮腐烂严重,长期卧床不起,生命垂危,因家中经济困难无法治疗。我即将这些情况向工作组领导汇报,后经队部研究决定,指定由我具体负责护送鲍克迪去平阳县医院免费住院治疗,经过数月治疗,他身体痊愈,高兴地回到家中,全家人和周围群众个个兴高采烈,齐声称赞党的政策好,感谢共产党的关怀。最近据其弟鲍克钏介绍,其兄鲍克迪从那次病愈后,整整多活了三十年,于1994年辞世,享年六十三岁。现在其妻尚健在,两男三女都已成家立业,长子鲍承锡与人合股做编织业,次子鲍承进推销绿色食品,经济条件都较好。
  2005年12月13日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出版者:平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收录了《山门顶坑剿匪战》、《试谈平阳的竹文化》、《我县历史上的中等师范教育》、《清末民初平阳留日学生考》、《顺溪镬炉的兴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志诚
责任者
池欣昌
相关人物
朱廉
相关人物
王剑青
相关人物
鲍承盘
相关人物
鲍克迪
相关人物
鲍克钏
相关人物
鲍承锡
相关人物
鲍承进
相关人物
梁祥观
相关人物
林志诚
相关人物
鲍克断
相关人物
鲍承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萧江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