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民俗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08
颗粒名称: 畲乡民俗馆
分类号: G268
页数: 8
页码: 211-218
摘要: 本文属于民俗文化和历史类文章。它以畲乡民俗馆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畲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以及畲乡民俗馆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同时,文章深入探讨了畲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包括服饰、传统器皿、生活习惯、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性。
关键词: 民俗馆 畲乡 平阳县

内容

畲乡民俗馆位于温州市平阳县西南部山区,这里群山环抱,茂林翠竹,四周环境十分优美。”养在深山人未识”的青街,是平阳县唯一的畲乡。(它历史悠久,据考证,唐天宝年间(742—756),周氏始祖欲纳公为避安禄山之乱,从陕西经江西迁此相土开基,演延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是温州南线旅游的金三角中心。它东南邻苍南玉苍山森林公园(青街公路已开通,直达苍南、福鼎),西南接文成百丈漈(交界处隧道山洞已通)、顺溪、石城景区,西北连瑞安寨寮溪、腾蛟赤岩景区,南边与福建太姥山和武夷山相呼应。如若疏通青街筏路(自古就有水上运输直至水头、鳌江),沿溪漂流可达顺溪、南雁,是国家级南雁荡山景区最著名的新辟人文景观名胜区。
  一座古老的“民间民俗工艺馆”
  民俗馆设在睦源村龙脚潭池氏古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近三百年),池氏乃当地望族,慕此山灵水秀,耗巨资建深宅大院,以谋丁财两旺。池氏肇基始祖自闽入浙(明万历初年),徙迁睦源,相传本房世祖发迹后,特聘浙闽赣三省土木名师巧匠十八人整营三年而成。大屋建造技艺精湛,布局恢宏,内外红石甬道,青石八角石礫,光滑透亮。民俗馆分为民间民俗工艺(以民间木雕反映出历代畲乡人民的勤劳、智慧、美好幻想所寄托的真实愿望)和民族风情、闽南习俗(各类资料)展览、表演两大部份。一踏进大屋,满目是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木质雕饰,有戏曲故事、飞禽走兽、神话传说、名胜古迹、山水花卉、几何纹饰等。古朴的门窗、屏风、天棚、横梁、斗拱、枋標、神龛等均巧构工镂,不事彩绘,显露出各种木材的天然肌理和质感。名师雕刻,不同凡响,各式各样的木雕构成一道道乡土景观。花雕中的“蜜蜂采蜜”意味着人生要勤劳,才能过上甜蜜美好的生活;“琴棋书画”激励儿孙后裔应发奋读书才能出人头地;“鲤鱼跳龙门”象征着登科及第;“寿桃蝙蝠”是“长寿幸福”的谐音;“松鹤图”含有万古长青之意;“东吴招亲”则是“龙凤呈祥”,含意夫妻团圆,种种图案均有深刻的民俗含意,实是存世不可多得的民俗文物。现前厅大门口“畲乡民俗馆”匾额由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书写,正大厅存有古匾额一方,“义问宣昭”四字系民国大总统所题褒。海内外专家到此考察参观后,都说池氏大屋无木不雕,是一座保存得很完美的“明清民间木雕工艺美术馆”。
  丰富的民俗风情
  畲乡的民俗,则是这里历史的一种真实记录。平阳是浙南畲族主要聚居区,青街则是肇基发祥地。畲族人民一代代地创造和丰富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民俗奇异,风情万种,为了撩开这一方神秘天地的面纱,笔者深入畲乡各村调研,经过18个月的努力摸索,从征集的各类资料表明,畲乡文化底蕴积淀浓厚。根据民俗文化特点,民俗馆把征集到的各类民俗文物(2100多件)及各种资料分门别类陈列于11个展览厅。(通过纯朴的畲乡民俗,奇特的闽南风情,古老的畲族文化,风趣的独异特色,满足游客求知、求新的欲望)。如若您来的是时候,还可看到抛绣球、抬花轿、畲乡婚礼、民歌对唱、跳竹杆舞等精彩表演。11个展厅是:服饰冠戴、传统器皿、远古遗响、昼耕夜读、一生习欲、卧室起居、古雕珍品、畲乡名人、丹青妙笔、生活剪影、竹器集粹。(风情表演由南雁山庄负责投资管理。)据史书、宗谱记载:畲族始祖平番有功,官封忠勇王,招为驸马,但他不贪图富贵,在朝为官。高辛帝赐姓氏后,分封广东潮州地方,过着狩猎农耕自由生活。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搬迁福建,再徙居浙江。明弘治、万历(1573—1619)年间,畲族雷、蓝、钟三姓同胞迁居(青街)这里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甚夥(有19个支系散居三省二十六县,雷氏裔孙就有1.2万多人),现黄家坑、章山均有雷氏宗祠,幡杆石座屹立。青街是一个历史文化古村,所以民俗文化风情浓浓,格外招人喜爱。
  服饰冠戴
  展厅陈列着畲族新娘服饰,绣花服饰与冠戴、彩绣罗帕、护身彩带、银珠凤冠、莲花童帽、盖头围巾、兰色花裙、腰围肚兜、七色挂包,绣花香囊、苎麻刺绣制服等畲族特有的手工刺绣工艺服饰。畲民男女喜穿青蓝二色,布料一般是麻布(也有棉布)。畲族历史悠久,服饰奇异,很有自己的特色。畲族新娘服(两件)最富民族特点,上衣是青蓝色大襟左衽,短领口、有红色花纹图案,色彩比较艳丽,颔下领口左右系红绒球两个,精绣有凤鸟彩图,袖端缀以红边或红领相间布条,镶嵌绣花边(一件新娘衣一般绣花工在35至40左右),亦有作六角形者,相传此系高辛皇后、公主之服饰(崇拜凤鸟图腾)。
  笄是畲族妇女的头饰品,由笄栏、笄龙、笄管、笄牌、笄绊、笄须、笄帕、笄披等部件组成。笄样式有景宁(丽水、遂昌)式,浙南(平阳、文成、泰顺)闽东式之分。景宁式有牙扦,耳扒等附件,浙南闽东式冠身为一竹筒(或用竹壳编成),长约八寸,下端开一弧形缺口,上裹红布条,外镶各种花纹和神像银片,作七星、八仙、十二生肖等形状,绕以数串白色珍珠或红色缨珞。两侧各两条蓝色串髻,前缨后尾,甚是美观。这种冠髻一般是结婚所戴,去世时要戴笄入棺随葬。《高皇歌》中郑重告诫子孙“应留自己古装衫”,且要“千古万年不准忘”。如今,只有山区少数老年尚崇祖训,保存有古老的民族服饰,年轻一代,已与汉族一样穿戴了,所以很难见到,馆藏服饰尤显稀罕贵重。
  彩带又称花带或字带,是畲族妇女传统工艺品和装饰品(少女一般七、八岁开始学织花带),花带以蚕丝和自纺棉纱(旁厅室有纺车、圈纱篓等)为原料,经线有红、黄、紫、绿等色,纬线大多用白色。制织十分讲究,织有各种花样,带边平板,中间有山、水、虫、鱼、鸟等花纹和田、中、日、井等简易文字。织品中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百年富贵”等吉祥词语,此系手艺高超者织制而成。陈列品中最精致的是双行字带,织有两行文字和图案。花带用途广泛,常用于作新娘时(平时作客时)缚花带,还用作裤带、刀鞘带等。青年女子常把自织彩带作为情物赠送情人。定亲时,姑娘回礼必有花带(一定要用自己织成的方显诚心),花带织的是否精细,是衡量女子是否聪明、心灵手巧的标志。
  围裙俗称“拦腰”,在以前不论男女劳动时都要围布拦腰,青色或兰色,新娘坐轿,要用有花纹的“拦腰”挂轿门。至于七色挂包、莲花童帽、兰观衫等均有刺绣,一般花边较为简易。清朝后期、至民国初期时,因原服饰(蓝青色)颜色较为暗淡,开始改为贴花、边,刺绣布料逐步出现红、兰鲜艳色,服饰有镶嵌精细四色,(单色和双色)花边的开钗或开襟处绣有花朵,也有绣双凤牡丹、双狮抢球、莲开并蒂,或刺绣人物、牛、羊等图案,这足可说明畲族原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
  一生习俗
  本厅按畲乡风情、闽南习俗分九组设计,反映了一千多年来畲汉村民的民俗风情。整个展厅画面由塑像木偶(达到国际出口水平)组成:从媒婆说亲、送礼订婚、花轿迎娶、成亲拜堂,分娩、抓周、上学、做寿、殡葬仪式,它深刻反映了畲乡畲汉人民独特异有的人生生活习俗。木偶形象各异,神态逼直、每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在这里好像是历史车轮倒转回复。场面中出现了“订娃娃亲”(男孩六、七岁,女孩四、五岁),“四色送礼”,吹吹打打迎亲、抬花轿的热闹氛围,伴郎、伴娘牵着新郎新娘拜堂的那羞赧样子。有婚后出现的各组场合,如做寿民俗,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畲村的特有民俗和社会各种风情。而且配角、配色丰富多彩而绚丽,各种组合人物呈现出勃勃生机,维妙维肖,呼之欲出。
  民歌对唱与独唱
  畲乡民俗表演有抛绣球、抬花轿、竹杆舞、畲乡婚礼、民歌对唱等项目,尤以对歌与独唱最富风趣。勤劳好歌是畲族的最大特色,男女相互对歌,是畲民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生活形式,对歌畲语称为唠歌。唠歌是一男一女对唱,各唱四句为一首(畲语称一条),七字为一句(亦有三字、五字)。对歌内容主要有唱情歌,杂歌、故事歌等,畲族少女时就开始学唱(学歌大多是由能者口头传教)。畲族男女青年(在以前)外出途中相遇也会对歌,内容则以情歌为主。男女在山上、田间劳动相遇时相互对歌,称山歌。畲族人民在年节来客时,常以歌会客,如果在畲村来客不会唱,必挨主唱者以歌指责。主村歌手与客对歌,称唠闲歌。以前,畲族男女青年可以通过唱山歌谈恋爱,找对象,歌词可随编随唱,男女双方可随机应变,通过山歌对唱反映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畲族男女青年也有在对歌、喜事等场合自行相识后,自由恋爱,再由双方亲戚、朋友作媒说合的。馆内表演的畲歌有对唱,独唱,内容有采茶歌,生活杂歌等,悦耳的歌声,足令您陶醉……
  竹器集粹
  青街不但是畲乡,而且还是浙南闻名的竹乡,馆藏民间工艺品相当丰富,各种精粹竹器展品,尽显竹乡风采。竹雕楷书(凸突而出)竹简,圆竹透雕“四龙抢球”,半圆透雕竹、兰、梅、菊“四君子图”;竹头根雕佛像、畲村老叟,那‘独钓寒江雪’中之“渔翁”笑容可躬;竹丝艺编雄鹰、竹牛、竹帘;竹壳制成的猫头鹰;竹板雕刻“佛心“、“观涛“、“静思”、“月明风清“、“扬眉吐气,还有名家书法、竹薰、画像、圆雕“鲤鱼云龙”蹦跳欲飞,以上作品多数出自名人手笔。竹茶杯、古烟筒、“山哈酒”,竹帽、手提包、竹茶壶、竹酒、竹拖鞋、女士“竹衣”系工艺之精品(一件值888元),还有竹伞等应有尽有,珍品中有相当部分属稀罕物件。还有竹枪、竹弓箭、弹弓之类武器,及竹制“一刀纸”、“两面纸”,从这里似乎看到上、下五千年人类的发展史。自古以来竹子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国人讴歌推崇,吟诗泼墨、修心养性,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也!尤值一提的是:竹筒“山哈酒”究竟是什么含意?畲族人民自认为是从外地搬迁到这里的“山区客人”,“山哈”则是搬到“山区来的客人”含意,这酒则是畲族村民,用自家糯米酿制而成的三年陈酿(老酒),亦称’红酒’(酒呈红色,故名),把酒装入预先备好的竹筒内,所以称“山哈酒”。畲族人民十分好客,且爱喝,红酒,,常用以敬客,或作馈赠礼品。畲乡民风淳朴,久而成俗。直至今夭,畲族村民在来客时,略备小菜,请喝红酒,主人先敬酒,邻居各户也提酒一瓶前来参加会聚,每人敬您一杯,直至您大醉方休。如若你不喝敬酒的话,则怪你不够朋友,是个“不诚意”的人,看不起人家,(除非你开始时滴酒不沾),畲民好客热情之风由此可见。
  远古遗响传统器皿
  馆内陈列农家具器物也是多多:民间旧时竹制六角重旦担,是畲汉人民以前订婚送聘礼时的专用器物,六合圆隔(亦称〓)是祭祀时装贡品的礼担;各类古式果盒、点心盒(笼),是新娘三天回家省亲必用品,也有在平时用来装放水果的;各式绣花篓、梳妆盒、织带机,锡酒瓶、铜茶壶、铜水烟筒、瓷墨砚、陶煮罐等应有尽有。铜烛台、油撃、三眼灯签、菜油灯、灯芯油碟、土制煤油灯、玻璃风灯、鸭囔灯、煤气灯,好象在读一部灯的演变史;铁制九节铳,是在打猎时专射击虎、豹、野猪等大型凶猛动物的特效武器;蔑制十环圈纱篓是旧时畲乡纺织织布用具;五脚圆靠椅是本宅始祖专用坐椅(有仙鹤图记),四足古衣橱门骨雕牙镶金鼎文字,是畲乡富户的豪华结婚用品;大木床描金刻花,由19轩屏风组成,屏风上开窗户,有戏文人物、花卉、动物浮雕,简直就是一幅精雕细刻的木宫殿,它是畲乡富户璀璨珍品,反映出床主当年富有的家庭实力,是大户人家荣耀的象征。
  传统器皿相当丰富:兰花凤斗、青瓷酒壶、陶烧筷笼,石臼、石锤、石称砣、石水缸、石槽磨、炼武石……,仿佛使人感到倒回到石器时代。犁、耙、岸力、铁铲、钢钗、虾笼、鱼罩、田圈;茶叶篓、草拖鞋、木漏斗、剃头篮、牛角号、打稻梯、大风鼓、篾火笼、盐陶钵、铜火笼(大、中、小型齐全),这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他告诉人们人类生存发展的艰难和困苦,同时也向人们展现,畲乡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也具有一定的聪明和智慧。另一侧陈列着笔架(笔筒)、墨、砚、(书)、笔、纸文房四宝,与笛、箫、京二弦等乐器,及铜镜、铜花瓶摆设,昼耕夜读就呈现眼前。古时候,先人为了生存,依打猎、捕鱼、种田为生,靠读书求取功名。在旧社会,人们只有读书习武才能出人头地,扬眉吐气。妙笔丹青乡人书画,畲乡人物室的展览(陈列),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宿愿与追求。民俗馆创办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畲乡民俗文化激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博得了人们普遍喜爱,嬴得了声誉及赞扬,被誉为“中国农村第一个畲乡民俗馆”。
  参观畲乡民俗馆,可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乐的欲望,使游客增加了不少民俗文化知识,享受到民族风情与民间文化艺术的深邃与美丽!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池云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苍南县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文成县
相关地名
顺溪镇
相关地名
石城县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太姥山镇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睦源村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
遂昌县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
双凤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畲乡民俗馆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彩带
相关专题
围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