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城东农民兴办文化福利事业的琐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604
颗粒名称: 五十年代城东农民兴办文化福利事业的琐忆
分类号: F323.89
页数: 5
页码: 206-210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城东地区在1950年代兴办农村文化福利事业的回忆性文章。文章主要描述了城东联华大队的农民们在党委的支持下,如何创办和发展城东联华托儿所和城东俱乐部的经历。
关键词: 文化事业 福利事业 平阳县

内容

一九五七年七月,城东农民为了适应生产需要,在党委支持下,大力兴办农村文化福利事业。
  城东联华大队社员在大队长郭上庆、会计林梦春、出纳胡兰英、妇女干部伍阿兰,第一届人民代表卢秀梅的领导下,回乡教师谢王岑(奶名宝玉)率先办起了城东联华托儿所。不久正是党号召农村俱乐部遍地开花之时,社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愉快地接受了党的召唤,办起了城东俱乐部。还利用剩余劳动力,组织了老人缝纫组。
  这一切,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得到了党委书记周鸿梅、胡国龙、吴来银,会计泮德光、出纳朱传贤、妇联王英娣的重视,使这些组织为城东福利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办城东母子康乐园
  城东联华托儿所,当时只在黄家的小厅堂里,几张小板堯两部坐椅(婴儿用的)。教养员一个,保姆两人,只是坐在门槛上带领幼儿,这样来解决了妇女们在生产时的牵累。城东托儿所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地成长,进一步成为城东幼儿园。到59年成为城东公社母子康乐园,内设托儿所、幼儿园、产院。社员在自己的产院里分娩,在自己的托儿所里托儿……享受福利。保姆加到六人——伍阿兰、卢秀梅、(宝玉妈)、阿禹婆、阿庭妈、珠妹姆、阿木妈。教养员加到五人——谢玉岑、何兰春、王仙华、陈李密、王秋香。助产士一人泮奶儿。我们大家都没有现金工资,都是记工分的,但大家都很尽心尽力搞好工作。幼托儿由数人加到近百人,还发展了上宕、(何棉)、鸣山、(陈墨冶、爱聪),白洋洲大队等幼儿班。后来甚至连机关托儿所的幼儿也转过来。一个叫会明的小朋友,他妈叫他回去,他抱住老师头颈不肯走。因此康乐园经费得到了不少外来幼儿的学杂费收入得以充实,使党委、社员减轻了负担。
  幼儿园体制由半托到全托,房屋由一小厅扩大到七间正屋加两轩的大屋、有寝室、有厨房、有教室、有饭厅、有分娩室……等,床被帐子都办起来了,课桌也办了一部分,饭桌借用幼儿家的琴凳、小板凳拿来充当。幼儿分大、中、小三班,教材全部是结合当前生产、政治中心自编儿歌、舞蹈、游戏。服装也是由自己设计:女幼儿是背带裙式,男幼儿是背带外搭式,衣角都绣上小动物作为组别名称,如小公鸡组、小白兔组、小鸽子组……这些都是由老人缝纫组裁制的。胸前还用拉丁文印上“城东幼儿”四个字。每当在街上游行时得到群众的好评,县幼儿园也来吸取采用。
  幼儿卫生方面:幼儿每人一条毛巾手帕,角上做上一个钩、编上号码,又拿来公社几张开会用的大靠椅,椅背上钉上钉子,把小毛巾挂上,还买来几只大铅碗作为小面盆,供幼儿早、晚、饭前、饭后、大小便后洗手用。保姆卢秀梅将自家的热水瓶公事桌也搬来使用。
  幼儿吃饭时先坐好等保姆盛好饭。教养员问:“我们吃的饭从哪里来?”幼儿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养员说:“我们吃饭要谢谢谁?““谢谢农民伯伯”,声音清脆响亮可爱。然后才吃饭,但先吃好的幼儿要坐等全桌都吃好了一起离开。
  幼儿上课纪律很好,鸦雀无声。下午分点心时,大家都抢着要拿小的饼干,还以老师讲的孔融分梨故事勉盛自己说:“老师:孔融乖,自己拿小的,我也拿小的。”当教师表扬他时,小脸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打防疫针时,经过动员,幼儿都表现了勇敢精神。有个幼儿哭笑着脸(实在有些痛)说:“老师,我不痛,是甜的!”我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公社化那天开万人大会时,我们幼儿在台上演出“拨萝卜”的舞蹈。县委书记朱廉等领导吃惊的问:“这是哪里的幼儿?”我们说“城东幼儿园”。他们更吃惊的说:“乡下有如此好的幼儿园!”他们又问幼儿,公社化是谁领导的?为什么要公社化?幼儿说:“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过幸福生活”。对答如流,领导啧啧称赞。
  幼儿在园中毕业上学后,在路上碰到了老师,又热泪盈眶的抱着老师的腿说:“大老师!”(因她身材高大)。我们师生感情浓厚,是名符其实的母子康乐园。至今还存留着五八年拍的联华托儿所员工幼儿的集体照,59年母子康乐园照片遗失,只有幼儿民族舞,因此,参观的络绎不绝,一九五九年前后,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省府还发了奖状,省总工会、省妇联发了奖品—毛巾、面盆、助产用具,都印有省总工会省妇联衔头,可惜也在文化大革命时遗失了。
  一九六一年因中央提出:“福利事业整顿巩固,稳步前进。”因此,县级以下的幼儿事业等都停办,我们也才停办了。县里只剩下县幼儿园、机关托儿所。
  二、创办城东俱乐部
  一九五七年在农村俱乐部遍地开花之时,城东农民发扬原有活泼好动精神,唱呀、跳呀,忘记了一天生产的劳累(一九五二年他们也曾搞过俱乐部,人员除现在的以外,还有谢美弟、施玉堂、薛碧红……内容有京剧、舞蹈、花鼓……更有民校办的特别出色。)我们俱乐部搞得非常红火,县内闻名,省内也闻名。除省文工团来与我们联欢,教我们筷子舞。还有南京军区前线慰问团。也来与我们联欢,团中有大名星陶玉玲参加,其中一个大尉还录去我们平阳的山歌——里山茶,外山茶,喂,难哉,里山茶叶好泡茶嗬!山茶!头盏泡起贡上佛哪,喂难哉,第二盏泡起牡丹花。嗬!里山茶。
  城东俱乐部是由社员们自觉组织的,有少数学生配合,如韩光菲、陈玉多、陈娟娟、黄楚华。社员有陈祥呈、王银成、陈良友、徐加林、曾鸿庭、林雪莱、巧珠。陈月秋、陈春花、黄爱香、何兰梅……整个俱乐部由社员何柟木负责,由谢玉岑编导,朱爱卿、沈浩安排,朱义昭作画。内容有歌舞、快板、相声、独幕剧……等,歌舞有“采茶舞”,由混合班演出;“快乐的一天”由学生演出:“我们要和时间赛跑”,由“少年组演出”,“山那边哟好地方”由青年组演出,老人舞“朵朵红花遍地开”由老人缝纫组演出,独幕剧“毛主席万岁”由何柟木、陈祥呈、王银成、陈良友、曾鸿庭等演出,独唱:陈春花唱“光荣灯”,赛赛唱“三杯美酒敬亲人”徐加林拉琴。快板相声都是根据当地真人真事劳动事迹就地编好就地演出,晚上还进行街头演出,效果很好。如老人舞除在街头宣传外,还在城南(宕垟大屋大道坦里)农民庆功大会上演出。后来榆垟农民庆功会也来邀请。老人们花衣花裙、花鞋、头戴红花,脸上涂脂抹粉、俨若青年,动作亦甚优美,所以格外出名。还有有趣的一则:当老人舞排演时,阿庭妈将孙儿放在地上说:“乖乖的,祖母跳舞给你看”哈,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老的如此,小的更不示弱,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时,演出民族团结舞扮演汉、满、蒙、回、藏、维吾尔族的,孩子庆祝“六一”,神采飞扬。俱乐部社员个个欢欣歌舞,喜悦之情溢於仪表。连老人谢郁昇,(宝玉爸爸)也积极参加,每当晚上排演时,他都去通知演出人员,直到他们演出结束时,烧了点心(大跃进只有菜)才去睡。
  农民诗画展览,万全区以城东为重点,原则是每人一诗或一画,放在城东大队食堂(现东门水溪头34号文明庭院内)。食堂房屋宽敞,七间二轩,前后两进,道坦还搭起彩蓬补充。那天诗画挂满各间板壁,汽灯高挂,领导作介绍,参观的人拥挤非常,得到好评。
  “开门红”是五九年正月初一,白垟洲农民筑通往城里公路时,他们连拜年也不去,积极参加筑路。这一切我们都是围绕生产政策而宣传的,这与文化馆徐金来、许焕津同志辅导是分不开的。现在六、七十岁的城东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三、创办城东老年缝纫组
  公社党委在生产大跃进声中没有忘记老人的作用,因此组织了六、七十岁老人,使他们能为社员们缝缝补补,减轻生产妇女负担。他们虽年高,思想风格也很高,除了缝缝补补外,还帮幼儿园。香老司娘,包如松做衣裙,春桃绣花。街头宣传演出也参加,生产放卫星时,他们下乡放麦种、组织田头托儿所。宝玉姐还根据马灯调曲子给编了一支歌在俱乐部里演唱,由徐加林、郑恩澄、黄光启拉琴。歌词如下:
  “东门山头挂月亮,白垟卫生飞上天。十八姑娘显身手,还有八十老大娘。哎格啷当哟,还有八十老大娘。”老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岑
责任者
郭上庆
相关人物
林梦春
相关人物
胡兰英
相关人物
伍阿兰
相关人物
卢秀梅
相关人物
谢王岑
相关人物
周鸿梅
相关人物
胡国龙
相关人物
吴来银
相关人物
朱传贤
相关人物
王英娣
相关人物
谢玉岑
相关人物
何兰春
相关人物
王仙华
相关人物
陈李密
相关人物
王秋香
相关人物
陈墨冶
相关人物
谢美弟
相关人物
施玉堂
相关人物
薛碧红
相关人物
陶玉玲
相关人物
韩光菲
相关人物
陈玉多
相关人物
陈娟娟
相关人物
黄楚华
相关人物
陈祥呈
相关人物
王银成
相关人物
陈良友
相关人物
徐加林
相关人物
曾鸿庭
相关人物
林雪莱
相关人物
陈月秋
相关人物
陈春花
相关人物
黄爱香
相关人物
何兰梅
相关人物
何柟木
相关人物
朱爱卿
相关人物
徐金来
相关人物
许焕津
相关人物
包如松
相关人物
郑恩澄
相关人物
黄光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鸣山乡
相关地名
万全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