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革开放20年,铸就戏曲事业的辉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91
颗粒名称: 四、改革开放20年,铸就戏曲事业的辉煌
分类号: J809.255
页数: 6
页码: 158-163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改革开放20年我县戏曲事业发展的回顾文章。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县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和发展戏曲事业,包括恢复戏曲团体、招收培训新学员、创作新剧本等。尤文贵等优秀剧作家的贡献和平阳越剧团、木偶剧团的出色表现,共同铸就了我县戏曲事业的辉煌。
关键词: 戏剧史 改革开放 平阳县

内容

1978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县文化局为了我县戏曲事业能较快地跟上发展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改“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为“平阳京剧团”;二是调回部分还有能力为戏曲事业作贡献的流失演员।三是向社会公开招收一批越剧、京剧、木偶学员进行培训;四是组织老剧作家以老带新,创作剧本,以解决剧团无剧本状况。
  1979年至1985年,我县戏曲是处在恢复阶段,这个阶段里随着平阳、苍南分县,平阳京剧团划分归为苍南,平越,平阳木偶团划归平阳。这时候,广大群众已十多年没有看到戏了,群众对看戏非常迫切,在演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一边招生、一边培养、一边演出,以应付戏荒和满足群众看戏要求。
  越剧团除了恢复时招收了一批学员,1982年又继续向社会招收了17名学员,木偶剧团也曾在恢复建团时招收了一批前台演员和乐队人员,1990年,县府又专门拨出资金,给越剧团招收了20名学员,分别送竦县戏训班和省艺校培训,木偶团1995年也招收了10名学员进行专门培训。一批批新学员经过专门培训输入剧团后,使我县戏曲事业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景象。
  老剧作家尤文贵1980年和姚易非创作木偶儿童剧《时针飞转》、他还创作了越剧《嫦娥奔月》,越剧现代戏《金鸡报晓》和王咏剑创作越剧古装戏《才女梦》。这些戏获得许多奖项,1994年越剧团参加全国小百花越剧节会演,朱晓萍、苏素云获银奖,项逢玲等2人获铜奖,1995年越剧团青年演员卓淑微等人参加全国越剧在竦州市举办杯赛中,卓淑微、苏苏等人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年县府还聘请了越剧大师傅全香任我县小百花越剧团艺术顾问,并吸收朱晓萍、王学玲为弟子,97年朱晓萍被评为“浙江省越剧新十姐妹”荣誉称号。
  尤文贵创作越剧《憨痴传奇》,于1987年参加市三届省四届戏剧节演出,获得多项大奖,该剧还被拍成录像,由浙江电视台进行播放,西冷印社为该剧出版戏剧条屏向全国发行,尤文贵学生郑朝阳创作越剧宫庭戏《宫墙柳》于1989年在省五届戏剧节演出获得了17项大奖,尤文贵培养的第二个学生施小琴创作的越剧宫庭戏《出宫回宫》,1992年参加省第六届戏剧节演出,又取得多项大奖,施小琴创作的越剧《范蠡救子》一戏,参加市戏节演出,又获得多项奖。该剧由尤文贵与施小琴合作改编成上中下三集电视剧,由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播放,获电视剧《飞天奖》创作二等奖。尤文贵与郑朝阳合作的越剧上下集电视剧《仇家姑娘》、由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放,作为向“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献礼节目,获得电视剧本《飞天奖》剧本创作二等奖。
  在这改革开放20年里,尤文贵不但为本县越剧团和木偶团创作了一批好的演出剧本,而且还为本地区县市及外省市的越剧、昆剧、徽剧提供了大批优秀演出剧本。他在这20年里共创作了20多个剧本,并获国家及省市多项剧本大奖,从中挑选了十二个剧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50多万字的《尤文贵剧作选》。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等单位还专门为尤文贵的剧作选出版发行召开了艺术研讨会。受到戏剧专家高度好评。尤文贵不但为剧团创作了大批优秀剧本,还为我县培养了两位有创作才华的年青女剧作家,如郑朝阳继《宫墙柳》、《仇家姑娘》之后,今年又改编了南戏《洗马桥》、在省第八届戏剧节演出又获轰动的效应。施小琴继《出宫回宫》、《范蠢救子》、木偶童话剧《蓝星星之歌》之后,又改编南戏《拜月记》钦誉杭城。尤文贵改编的南戏《杀狗记》受到省内外戏剧专家好评。温州市推出“南戏新编系列工程”,四个剧目中尤文贵师徒三人就占了其中的三个。古话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剧本,戏曲团体就成了无源之水,戏曲事业就会枯萎。尤文贵为我县戏曲事业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这20年里,平阳越剧团在县委、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培养出一大批年青的演员尖子,如朱晓萍、王学玲、苏素云、林爱美、项逢玲、卓淑微、徐芬芳、苏苏、陈华松、陈雪花、洪彬彬、王伟、温蓓蕾等等。她们之中有的在市、省及全国演出中,获得多项大奖,都已成了团里台柱演员,她们年青,富有才华。平越于1995年经县府批准,由平阳越剧团易名为“平阳小百花越剧团”。该团于1997年还参加越剧小百花进行全国万里行巡回演出。
  平阳木偶剧团几经晋京和出国演出,更是一枝独具特色的“艺苑奇葩”。受到世人瞩目与好评。
  1981年由尤文贵与姚易非合作的木偶童话剧《时针飞转》,参加省戏剧节演出,获得多项大奖后,同年10月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受到中央首长好评,并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招待演出。
  1992年由尤文贵、郑旭华合作改编排演传统戏《水漫金山》再度晋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获得剧本、导演、舞美、音乐、木偶造型、演员等优秀奖。卓乃金、崔学荣、卓晓军等人分别获表演一、二、三等奖,此剧共获13项大奖。该剧还被拍成电视录像,在海内外文化交流播放。
  1992年12月,该团新排的传统戏《花灯缘》,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出,又获得满堂红。
  1995年该团主要演员卓乃金、被温州市府抽调随团赴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慰问演出木偶小品《车技》,《耍猴》等节目。他的绝妙表演技巧,受到观众一致称赞。
  1997年,平阳木偶团演出施小琴编剧的以保护环境为题材的木偶童话剧《蓝星星之歌》参加省、市戏剧节演出获得高度好评之后,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同年7月27日受中央文化部选派,参加在墨西哥举办的第11届国际木偶节,演出了木偶童话剧《时针飞转》和《兰星星之歌》,在那里进行三省市巡回演出了13场,倾倒了墨西哥观众,本届木偶节组委会主席亲自为该团颁发了唯一最高荣誉奖。
  木偶剧团新排的木偶童话剧《神琴飞进大森林》参加温州市七届戏剧节演出获奖之后,该剧又重新经过修改加工,12月20日参加省八届戏剧节的第二轮演出,又获21项奖牌。
  现在木偶剧团一批主要演员如卓乃金、崔学荣等从岗位上退下后,一批年青有为的新秀如卓晓军、王世民、毛爱英、黄孝德、应爱芳、庄家陈、卓爱萍、温香蕉、林雪阳、章云区、庄丽君、黄春苗、裴峰等,担负了木偶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其中如卓晓军、王世民、毛爱英、黄孝德等,都已获得国家和省市大奖。
  木偶剧团近年来坚持送戏下乡演出,年均达180场以上,受到省文化厅及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通报嘉奖。
  1997年春,中央电视台《戏剧采风》摄制组专程来平,对我县两个专业剧团和业余京剧社及著名剧作家进行专题采访,并录制《平阳戏鼓喧》、《京韵京腔在平阳》及《剧作家尤文贵访谈录》等三个专题,由央视台一三八频道多次滚动播出。
  全县除此两个专业剧团之外,登记在册的还有12支民间职业剧团,他们有和剧、京剧、乱弹、越剧、京瓯等在全县城乡巡回演出,如水头镇农民黄益艺创办的“平阳蓓蕾越剧团”,常演不衰,每年演出达400场以上。这些民间组织剧团,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戏曲事业的繁荣也作出了很好贡献。
  同时我县昆阳、鳌江、肖江、水头等乡镇还有一大批京剧戏迷,也经常组织演唱等活动,特别是“平阳职工业余京剧社”,排练及演出活动更为频繁,他们还排演了新编京剧大戏《秦香连》、《八珍汤》和《狸猫换太子》等,他们不但自我娱乐,还为广大京剧爱好者带来了眼福,在演出中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他们于1999年还代表浙江参加了由中国戏剧冢协会和张家界市政府举办的《全国首届京剧票友艺术节》演出,受到京剧大师们的好评,8人参加4人获得优秀演唱奖,1人获表演奖。为浙江、也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县戏曲艺术事业在县委和县府的支持重视下,在广大演职员共同的努力下,特别在老一代剧作家和老演员呕心沥血和热心的培育下,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戏曲艺术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奉献。
  在新的世纪里,在党的培育下,我县戏曲艺术事业更是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灿烂的春天,戏曲事业将会绽放出更加鲜艳,更加光彩夺目。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兆格
责任者
尤文贵
相关人物
姚易非
相关人物
王咏剑
相关人物
朱晓萍
相关人物
苏素云
相关人物
项逢玲
相关人物
卓淑微
相关人物
苏苏
相关人物
傅全香
相关人物
王学玲
相关人物
郑朝阳
相关人物
施小琴
相关人物
郑旭华
相关人物
崔学荣
相关人物
卓晓军
相关人物
王世民
相关人物
毛爱英
相关人物
黄孝德
相关人物
应爱芳
相关人物
庄家陈
相关人物
卓爱萍
相关人物
温香蕉
相关人物
林雪阳
相关人物
庄丽君
相关人物
黄春苗
相关人物
裴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