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诗礼传家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73
颗粒名称:
诗礼传家声
分类号:
K825.4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是一篇介绍昆阳镇西门地段荫泽巷(原名为应宅巷)翊庐及其主人马氏家族的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荫泽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详细描述了翊庐的建筑特色和庭院环境,以及马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家庭和谐。
关键词:
马氏家族
历史
传承
内容
昆阳镇西门地段,由于旧城改造,原来西直街两旁的旧房子都已被拆除,那条古色古香的荫泽巷也已不复存在。
据说荫泽巷本叫应宅巷,原是应姓的族人聚居之地,宋代名儒名臣应叔度、应节严父子曾住这里。“荫泽”二字,是承受祖辈恩泽荫佑的意思,这一巷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孝悌观念。
原荫泽巷1号的翊庐,是具有江南小筑特色的典雅四合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门台上有副楹联:树培佳子弟,门对好溪山。好溪山似乎大不如前,马家的佳子弟却依然光耀门楣。他们一代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奉献。马允元、马允伦兄弟棠棣联芳喜传薪,继承、传递了上代人的道德学问,不仅在家族中,在地方社会上也颇有影响。
马氏兄弟的父亲叫马翊中,系清末秀才,后又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翊庐是马老先生在民国初年买下的。本是一倾圮老屋,后略经修葺,正屋作为卧室,右横厢当书房。庭院之中种下山茶、木樨、木兰等花木,营造起清新幽雅的环境。马氏兄弟就是在这里成长的,小时候也和大人一样用平阳本地话一抑一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文。1927年,马翊中辞去温州瓯海公学教职,在家中创办了“扶风书院”,开设了古文、诗词等科目。世界新闻巨子马星野、当地才子蔡孟平等一百多名学人,都是先从这里接受纯粹的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
马氏兄弟的母亲叫蔡墨笑,是著名的女画家、工艺美术家。她的瓯绣作品荣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项。她曾就读于慈禧太后创办的第一座官办女子学堂——“北洋女子师范”,三十年代曾担任过平阳县立女子学校校长,还在温州女师、女中教过书。由于地方上几位名士的鼓励和敦促,后来她也在家中创办了“扶秀女塾”,设刺绣、国画、古文等科目。十多年来,就读于“扶秀女塾”之学生达数百人次。这些女学生不仅会飞针走线,还会设计瓯绣作品。当时的鸿儒刘绍宽曾亲送他的孙媳入学;棋王谢侠逊也先后送四个女千金来就读。有人曾以东汉时的马融和蔡文姬,赞誉马氏兄弟之父母。
昆阳镇委、镇府因翊庐庭院之美好和主人继承传统美德之模范,曾将这座古宅命名为“文明庭院”,并建议恢复其旧观,由著名书法家张鹏翼重写“翊庐”二字为匾额。马家是一个有着22人的大家庭,先后被评为平阳县首届“十佳家庭”、“文明家庭“和温州市“九重天双十佳文明家庭”。这个文明大家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合乎传统伦理,又有现代气息。马允元用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固有的古朴、淳厚礼俗基础上,参照某些现代与西方文化,使全家和睦、亲爱、团结。德高望重九十多岁的张和光先生曾挥笔颂曰:
翊庐诗礼旧家声,门对溪山又近城。
早植桂兰浓馥郁,今称庭院最文明。
琴书满架多清雅,棠棣联芳有令名。
内外儿孙皆麟凤,天伦乐事话承平。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马翊中
相关人物
蔡墨笑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翊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