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联芳喜传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72
颗粒名称: 棠棣联芳喜传薪
其他题名: 记翊庐马氏兄弟允元、允伦
分类号: K825.4
页数: 7
页码: 113-11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马氏家族的历史和传承,特别是马翊中先生和马允伦先生的事迹。文章详细描述了马翊中先生的家庭教育,他的诗礼传家声的传统以及他对子女的影响,特别是马氏兄弟的成长过程。同时,文章也介绍了马允伦先生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学研究,突出了他的贡献和影响。
关键词: 马氏家族 历史 传承

内容

诗礼传家声
  昆阳镇西门地段,由于旧城改造,原来西直街两旁的旧房子都已被拆除,那条古色古香的荫泽巷也已不复存在。
  据说荫泽巷本叫应宅巷,原是应姓的族人聚居之地,宋代名儒名臣应叔度、应节严父子曾住这里。“荫泽”二字,是承受祖辈恩泽荫佑的意思,这一巷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孝悌观念。
  原荫泽巷1号的翊庐,是具有江南小筑特色的典雅四合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门台上有副楹联:树培佳子弟,门对好溪山。好溪山似乎大不如前,马家的佳子弟却依然光耀门楣。他们一代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奉献。马允元、马允伦兄弟棠棣联芳喜传薪,继承、传递了上代人的道德学问,不仅在家族中,在地方社会上也颇有影响。
  马氏兄弟的父亲叫马翊中,系清末秀才,后又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翊庐是马老先生在民国初年买下的。本是一倾圮老屋,后略经修葺,正屋作为卧室,右横厢当书房。庭院之中种下山茶、木樨、木兰等花木,营造起清新幽雅的环境。马氏兄弟就是在这里成长的,小时候也和大人一样用平阳本地话一抑一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文。1927年,马翊中辞去温州瓯海公学教职,在家中创办了“扶风书院”,开设了古文、诗词等科目。世界新闻巨子马星野、当地才子蔡孟平等一百多名学人,都是先从这里接受纯粹的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
  马氏兄弟的母亲叫蔡墨笑,是著名的女画家、工艺美术家。她的瓯绣作品荣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项。她曾就读于慈禧太后创办的第一座官办女子学堂——“北洋女子师范”,三十年代曾担任过平阳县立女子学校校长,还在温州女师、女中教过书。由于地方上几位名士的鼓励和敦促,后来她也在家中创办了“扶秀女塾”,设刺绣、国画、古文等科目。十多年来,就读于“扶秀女塾”之学生达数百人次。这些女学生不仅会飞针走线,还会设计瓯绣作品。当时的鸿儒刘绍宽曾亲送他的孙媳入学;棋王谢侠逊也先后送四个女千金来就读。有人曾以东汉时的马融和蔡文姬,赞誉马氏兄弟之父母。
  昆阳镇委、镇府因翊庐庭院之美好和主人继承传统美德之模范,曾将这座古宅命名为“文明庭院”,并建议恢复其旧观,由著名书法家张鹏翼重写“翊庐”二字为匾额。马家是一个有着22人的大家庭,先后被评为平阳县首届“十佳家庭”、“文明家庭“和温州市“九重天双十佳文明家庭”。这个文明大家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合乎传统伦理,又有现代气息。马允元用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固有的古朴、淳厚礼俗基础上,参照某些现代与西方文化,使全家和睦、亲爱、团结。德高望重九十多岁的张和光先生曾挥笔颂曰:
  翊庐诗礼旧家声,门对溪山又近城。
  早植桂兰浓馥郁,今称庭院最文明。
  琴书满架多清雅,棠棣联芳有令名。
  内外儿孙皆麟凤,天伦乐事话承平。
  棠様谱联芳
  翊庐虽然诗礼传家家声好,但庐主马翊中先生是清末一介书生,只注重道德学问的修炼,每以君子固穷自慰,生财乏术,家道清贫。马氏兄弟原有同胞兄弟姐妹7人之多,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先后5个夭折,只剩老大允元和老三允伦。这两兄弟如今都已年至耄耋,弟弟76岁,哥哥80岁了。马氏兄弟在七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抗战后期,温州第三次沦陷,兵荒马乱、遍野哀鸿,他俩的幼弟和慈母相继辞世;方痛雁行折翼,复悲萱堂见背,哭弟泣母,肝肠寸断。翌年,日寇流窜到平阳抢淫烧杀,翊庐也惨遭洗劫。此后不久,老大的前妻被肺结核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抛下三个幼小的子女,有一个正嗷嗷待哺。老大在外地跋涉谋生,节衣缩食寄钱供弟弟上中学、大学。丧母丧偶之后,家庭中没有女性料理家务,他让弟弟在大学就读期间便结秦晋之好,让弟媳担当起上事老父、下抚侄儿的重托。兄弟俩相濡以沫,支撑着一个困顿的家庭,终于走出困境。1949年5月平阳解放,翊庐也迎来了新生,全家沐浴着新中国的雨露阳光。老大从外地调回平阳银行工作,弟弟大学毕业后任瑞安中学教师,后来又调到温州师范学院。
  马允伦先生幼承家学,从小就喜欢笔耕,小学时代便在叶圣陶主编的《儿童时报》上发表了作品。大学期间,先后在《大公报》、《文汇报》、《益世报》和《东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作品。1957年他与父亲马翊中联手,撰写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反映我县清代农民起义的《浙南金钱会起义》,声名鹊起,得到了吴哈等大学者的赞许。从此,他走上了历史文学创作之路,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版了《古代名将的故事》、《腥风血雨话当年》、《古代政治家的故事》、《古代军事家的故事》、《航海家郑和》等历史故事集。他和哲嗣马邦城合作的《读历史话英雄》,1995年在台湾出版。作者以历史学者的尺寸重塑了班超、北魏孝文帝、韩世忠等15位古代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深受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的欢迎。台湾《民生报》等四家联合举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排在最前面的即是《读历史话英雄》。书评曰:“……历史上的英雄不只是属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理应在现代人心域中鲜活如新……温州师范、允伦教授的(读历史话英雄》,以灵动的文字,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使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一个个从历史中走出去,映现在读者面前。”台湾还相继出版了他们父子俩合著的《将略奇才》和《包青天审案》。一家出版机构聘请马允伦担任三十卷大型画册《画说中国历史》的历史顾问,并由他撰写其中第九卷《新朝皇帝王莽》和第十卷《中兴汉室光武帝》的文字稿。
  创作历史文学作品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将深奥的史料变为趣味盎然、脍炙人口之作,需要付出几多的心血啊!马允伦为了“给历史穿上金色的衣裳”,经常通宵达旦地构思、写作,将史学与文学联姻,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他还有《大义灭亲》、《戊戌变法的故事》等在京、沪、江、川、浙、台等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有的被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出版。马允伦先后已在海内外出版40部作品,总发行数逾300万册。他还在《历史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了400多篇历史故事、历史小说和传记文学,著作和文章总字数超过400万字,被出版界誉为著作等身的历史文学作家。
  马允元先生在30年代因家境困难,高中肄业进银行工作,毕生从事金融工作。他是在1978年提前退休的,但在十一届三中会议鼓舞下,退休后更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政议政,一马当先。他是平阳“民进”元老之一,组建时立下汗马功劳。1992年春,沐浴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他老马识途,领衔筹建昆阳城市信用社,曾任董事长。
  受弟弟的影响,他也拿起了笔杆,写了不少地方的文史资料和随笔。他撰写的《我所知道的马星野》,收人省《文史资料集粹》,很有史料价值。他撰写了《抗战初期的平阳临时中学》、《解放前的平阳银行》、《张红薇与蔡笑秋的姐妹情》、《平阳出戏子》等30多篇地方文史资料,成了当地文献。为了陶冶情操,他常以诗词自娱。1993年参加浙江省“长青杯”诗歌大赛,摘取了一等奖桂冠。他歌颂共产党,歌颂毛泽东,歌颂邓小平和江泽民,他的大作在思想性上和其父马翊中在解放初期主编的《歌红之声》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是一种文化的传薪。他把自己的命运、家庭和亲人的命运都跟共产党连在一起了。国庆50周年之际,他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兄弟俩与共和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相关,想起昆仲在祖国的康庄大道上并辔齐驱,情不自禁,吟出七绝二首:
  雨雨风风五十年,
  兴衰祸福紧相连。
  深情手足并肩进,
  放眼江山霞满天。
  阳光普照万家春,
  秋菊经霜色更新。
  十亿炎黄歌郅治,
  愿从沧海效微尘!
  沧海效微尘
  马允元先生“愿从沧海效微尘”句,翻译成白话就是:“自己虽然象尘埃一样微小,还是耍尽力报效共产党和共和国”。不仅马氏兄弟,其上辈和下辈也都是有这种真挚的情感,所以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早在1949年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平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是解放后首次统一战线的盛会。马允元先生一家就有三人应邀参加。这是翊庐人第一次在家乡参政议政。父亲马翊中作为社会贤达参与,哥哥作为银行代表参与,弟弟则作为大学生参政。马允伦先生在大学读书时就是“5·20”学生运动骨干分子,1947年暑假回到故乡,组织大学回乡同学成立了“温州大专以上学生联谊会平阳分会”,当选分会主席。解放前夕,他大学毕业后回乡参与共产党外围活动,为迎接平阳解放做了不少具体工作。
  建国后,人民银行接收了原浙江省银行,马允元作为留用人员先后在平阳县支行负责秘书、业务等工作。由于长期经办代理中国银行的侨汇业务,与县委统战部联系频繁,曾多次作为党外人士参加县委召开的有关统战工作的座谈会。平阳县政协在80年代恢复活动后,他虽已退休,还被邀请列席县六届政协会议;接着他被正式推荐为七、八、九届委员。他为《平阳文史资料》共写资料21篇,达10多万字,连续三届被评为“县政协先进个人”。
  马允伦先生早在瑞安中学任教时就列席过瑞安政协会议,“文革”后调到温州编写《汉语大辞典》,后留在温州师院任教。“四人帮”粉碎后,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1982年,“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温州发展组织,他作为该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当选为民进温州市委副主委。1983年开始,他先后被推荐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当选为民进省委常委、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文革”期间,马允伦先生曾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批判,扣上追随吴哈等帽子。三中全会后他得到彻底平反,又焕发了革命青春,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向省府有关部门提出不少建议,每年的提案都在10件以上。如1984年就建设金温铁路提出具体建议,《浙江日报》曾予以报道。在温州政协,他每年也都是提案数量最多的委员之一,多次受到表彰。
  他发挥自己擅长文史的优势,撰稿并主持编辑每期《温州文史资料》,还下乡到平阳、苍南、瑞安、乐清、永嘉等地,为各县市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作历史讲座。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一连作过以港、澳为题材的历史讲座达80多次。
  近年来,他又为《温州党风廉政》开辟“清官史话”等专栏,我认为这是最贴近现实的一种“沧海效微尘”的方式。历史是一面镜子,能鉴昔知未,“清官史话”一定会对反腐败产生作用;因为作者有丰富的历史学修养,题材选择严谨、运用想象合理。如《窦光鼐冒死惩贪官》,说的就是窦氏惩治平阳清代县令黄梅的故事,大家读来拍手称快。“黄梅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这一民谣,就是当时民众对黄的血泪控诉。黄被处斩,人心大快;200多年来窦氏一直受我县人民的称赞。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马翊中
相关人物
蔡墨笑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马翊
相关人物
马星野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谢侠逊
相关人物
马融和
相关人物
蔡文姬
相关人物
张鹏翼
相关人物
张和光
相关人物
叶圣陶
相关人物
韩世忠
相关人物
王莽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张红薇
相关人物
蔡笑秋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窦光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扶风书院
相关机构
昆阳镇委
相关机构
瑞安中学
相关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
相关机构
昆阳城市信用社
相关机构
平阳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浙江省银行
相关机构
平阳县政协
相关机构
瑞安政协
相关机构
温州师院
相关机构
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关机构
温州市委
相关机构
浙江省政协
相关机构
温州市政协
相关机构
温州政协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昆阳镇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瓯海区
相关地名
北洋镇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诗礼乡
相关地名
溪山镇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苍南县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乐清市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黄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