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67
颗粒名称: 探宝
分类号: K825.4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林树中教授和他的弟子们为了考察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壁画,历经艰辛的探险历程。他们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考验,还要面对文物流失的悲痛和责任感。
关键词: 林树中 生平事迹 成就

内容

一个木梯绑着另一个木梯,总算竖到了洞口。一位老者在中间,上面的青年登上一节,就下身来拉他,下面的青年奋力向上托他。师徒四个就这样在悬悬乎乎的天梯上,战战兢兢地向上登攀。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从一个人脸上滴到另一个人的头上。这是林树中教授和他和弟子——硕士研生阮荣春等三人。阮荣春后来留学日本,获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学位,现在已是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了。
  洞口离坡底有三层楼高,从洞口进去,真是别有洞天。那是丝绸之路上地处新疆克孜尔一处有壁画的石窟。
  搞美术和美术史研究的都渴望亲历丝绸之路。到这个洞口的路上,曾有一名画家在车祸中丧失、两名美术工作者在洞口摔死,可林树中和他的弟子们依然不改初衷。西安、麦积山石窟、兰州、炳灵寺石窟、武威、敦煌,直到新疆的克孜尔,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路走栈道,攀危崖,穿洞窟,考察一个又一个石窟的壁画,历经艰辛。同样艰辛的,是他们的心路历程。
  敦煌石窟,世界公认的历史文物宝库。本世纪初,英、法、美、俄、德、日等国的帝国主义分子,公然以考古学者、探险家、商人等身份沿丝绸之路长驱直入,大肆抢掠。仅敦煌藏经洞中就有5万多件文物流失海外。流失的文物中,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从唐代到北宋初期十分珍贵的绢画、纸画800多件。
  每一件流失的国宝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美国人兰登·华尔纳(Langdon Warner)1923年秋到敦煌,面对如此众多、如此精美的壁画,他“除了目瞪口呆外,再无别的可说”。他声称要“保护”遗产,“解救”壁画。保护解救的方式,便是用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野蛮剥走12幅唐代壁画,包括珍品《经变故事图》和一尊唐代彩色塑像。
  敦煌流失海外的到底有哪些东西?是什么样子?在哪些国家?林教授他们抬头问苍天。
  进入新疆,各个洞窟早已是伤痕累累,常常看到的是一块块壁画被盗走后留下的空白窟壁。而在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国门后最早、最大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石窟——克孜尔石窟,几乎已找不到一幅可以指认的完整图像。
  1895年至1899年,瑞典的斯文·海定(Sven Hedin)三次进入新疆,先“斯文”地在于田故址挖掘大量文物,接着又窜到丝绸之路上的边关重镇楼兰“斯文“了一番:盗走所藏的大量历史文物;他的第三次入疆,以其西域考古的发现轰动了西方考古学界,也引来了列强对中国文物你争我夺的不断升级。
  这些壁画现在在哪里?什么样子?他们问大地。
  林教授为不能目睹这些宝贵文物而深深遗憾,为文物的流失扼腕叹息。作为美术史论学者,他自然把大量文物的流失与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联系起来,一种责任感从心底升腾!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小湄
责任者
佴永锦
责任者
林跃
责任者
阮荣春
相关人物
兰登·华尔纳
相关人物
斯文·海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