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故作惊人笔 写得性灵品自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43
颗粒名称: 无须故作惊人笔 写得性灵品自高
其他题名: 记平阳籍著名书法家蔡心谷
分类号: J29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蔡心谷与作者有深厚的友情,同于1922年出生在平阳县昆阳镇,共同求学并从事教育事业。蔡心谷出身书香之家,自幼习书,书法造诣深厚,退休后仍致力于书法教育和创作。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际认可,他强调书法创作的“知变、善变、以不变应变”理念。蔡心谷还精通诗文和楹联,于1999年因病去世,享年77岁。他的逝世引起了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哀悼。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友谊 艺术创作

内容

蔡心谷与我同于1922年出生在平阳县昆阳镇。小时共同负笈温州,就读于联立中学(今温州二中前身),长复同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因此我俩有“四同”之谊(同乡、同学、同龄、同志)。半个多世纪以还,交称莫逆,老而弥笃。
  蔡心谷出身于平阳书香之家,父亲蔡拂光早年留学日本,平生酷爱书法,能写一手好字。家藏碑帖丰富,心谷耳濡目染,幼承熏陶,十岁时就已精练颜体和柳体的楷书。春节前夕,邻居纷纷求写春联,临池挥毫,早露头角,里人交口称赞。
  1946年,蔡心谷从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受台湾台北成功中学聘任教职。1949年他欣闻祖国解放,返回家乡,历任平阳中学、温州师专等教师达三十多年,于60岁时在温州第四中学退休,毕生从教,桃李满门。
  蔡心谷淡泊名利,敬业爱岗。认真教学之余,以擅长书法名闻遐迩。“文革”期间,当蔡永祥烈士事迹在温州展出时,领导点名他书写大幅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心谷从容泼墨,倾情挥毫,经悬挂在温州文化宫展出时,行人驻足欣赏,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从此声誉鹊起,当温州市于1982年成立书法协会时,他被推举为副主席,接着北京成立全国书法家协会,他首批入会。众望所归,先后受聘为温州市书画院名誉院士、温州诗词学会名誉理事、温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同时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了鹿城诗社副社长,受聘为温州市政协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1993年,心谷的书法作品入选《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大辞典》,获得“世界铜奖艺术家”的称号。翌年又获“中国书法作品汇观”优秀奖。1995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举办“中国国际文学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指名心谷作品参展,评选结果,他是浙江省唯一获得国家级奖状者。因此意大利意中友好协会为增进东西方文化交往,要求心谷书法作品参加交流。会后对他的作品评价:“独具东方艺术魅力艺术”。从此,蔡心谷的书法,不仅誉盈国内,而且名驰海外,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蔡心谷曾对我说:“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我羡慕他的作品善于变化。在变化中给我们的启示:
  一、知变。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使人既有脉络可循而不是任意妄作。
  二、善变。“功夫原自碑中得,韵味还从字外寻”。心谷作品融载着求变、求真、求高、求新而变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貌。
  三、以不变应变。将自己的创作变成独特的风貌后,给以再完善、再充实,从而保持风格的稳定性。
  总之,心谷的书法气势恢宏,不论点划结构和总体章法,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共性中有个性。作品布局上下相承,左右映带,大小相间,疏密相生,骨苍神腴之气扑人眉宇。
  上世纪80年代初,平阳老年大学慕名邀请他在故乡举行书法讲座多天,我成为他的一名最忠实、最认真的学员。每节课都争先入座,洗耳恭听。记得他说书法是一种艺术,一个人如只能把字写得好看,引人注目,这不是书法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在于表达作者的性灵与情趣。只有融会运用前人的技法来表现自己的性灵和情趣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艺术作品。
  至于如何学书法,他认为正、草、篆、隶都要涉及。特别是正楷和唐楷要多学几家,还要长期学,学到老。学行书则先要多看,由欣赏然后进入会意,再由会意进而由楷转到行蔡心谷特别强调书法要掌握线条美,他曾具体而形象地在课堂里讲到“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等线条造型与运用。如今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他那妙语横生,趣话联珠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如昨,萦绕在我的脑际。
  不幸的是,1999年9月,当他刚从泰山旅游归来,即因病住院诊治。我在平阳闻讯后,多次前往温州探望,只见他乐观地说自己有信心可以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出院,与故旧重聚,要我转告家乡亲友们放心。讵料天有不测风云,因病入膏肓,回春乏术。10月4日传来了心谷长辞的噩耗,追悼会上,我弟马允伦时任温州市政协副主席,代表生前友好讲话。温州市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纷纷以挽联、挽诗表示吊悼,我的挽联是:
  “纵横椽笔,骚坛巨擘,长记西窗剪烛,夜雨心声犹萦耳;
  古道热肠,恬淡行藏,遽闻东阁梅残,秋风老泪失朋俦”。
  蔡心谷与我既有“四同”之谊,且个性相似,志趣相投,互知肺腑。他学识渊博,善书之外,尤精诗文,更擅楹联。那高山流水的情操、淡泊明志的襟怀,一直为我崇拜和敬仰,不幸未届耄耋之年,先我而逝,悲从中来,我曾诗以悼曰:
  “纵横椽笔见风神,一介书生淡泊身。
  总角同窗情素笃,白头知己谊尤珍。
  难忘剪烛心声朗,忽报骑鲸噩耗频。
  驾鹤西游先我逝,秋霖老泪溢江津。”
  心谷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却醉心于书法艺术。哲人其萎,忽逾六个春秋。缅怀故人,惆怅不已,爰挥秃笔,记其生前琐事以寄托哀思。顺手选其生前《论书绝句》中二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一)
  功夫原自碑中得,韵味还从字外寻。
  不解风骚泉石趣,终无竹意与兰心。
  (二)
  忽似闲云忽骇涛,千姿百态出柔毫。
  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本书收录了《目睹日本兵南麂竹屿岛屠杀案》《鳌江港为何遭日寇要重点轰炸》《明代倭寇对平阳的侵扰》《水头兔毛交易专业市场的兴衰》《我与鳌江的机械城的崛起》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允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