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友情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08
颗粒名称: 六、师友情深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25-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谢侠逊的恩师马醴泉是他少年时的业师,教育谢侠逊不仅在学业上,更注重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谢与亲家黄溯初是挚友,彼此情谊深厚,黄曾以诗赞美棋王的事业和生活,展现出友谊与爱国之情。
关键词: 谢侠逊 百岁棋王 人物事迹

内容

马醴泉老先生(1865-1944),是棋王谢侠逊的少年业师。马师对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当年在平阳县城很有名望。在他晚年,念及最多的就是谢侠逊。有人一提起他的门生盖世棋王,他便会笑容满面,引以为豪。
  马师家里藏书颇丰,是少年棋王最喜欢去的地方。谢侠逊在作文中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每使老师惊异,小小年纪却有独到见解。马师最重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他说若遇国难当头,时事维艰,任何人都应不惜生命报效祖国。棋王曾撰文回忆往事,对恩师不胜感激:“幼少时的埋头苦读,使我早具文史根底。马师谆谆教诲,领我步入治学门径。”
  棋王在期颐之年,还时常吟诵历史名人名句。这些诗句都是当年马师教的,故他印象很深。1913年,马师曾推荐谢侠逊到龙湖小学执教。到上海《时事新报》后,棋王和马师仍书信往来,诗词酬答,师生情谊从未中断。每次沪上回到平阳,谢总会前去探望恩师,促膝谈心,互诉衷曲。他俩师生之情,久而久之,便兼有朋友之间的赤诚和真挚。1938年,棋王的次子谢秉淞决定投笔从戎,投奔新四军。马师大力支持,鼓励其北上抗日。马师六十大寿之时,棋王正称霸棋坛,树帜弈林,赛事频频难以抽身恭贺,特遣子女送上一局“寿比南山”以表心意。1944年,马师与世长辞,棋王闻讯悲痛万分,曰:“恩师仙逝,我殓不凭其棺,葬不临其穴,深感愧疚……”尊师之深情,殊为难得,传为街坊美谈。
  黄溯初(1883-1945),平阳郑楼人,棋王和他是两亲家。黄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为革命军攻克浙江立下功勋。民国初,任浙江首席代表,参与制定“临时约法”,并当选第一届国会议员。黄热衷于乡土文化(包括卫生)事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敬乡楼”,刊印发行《敬乡楼丛书》,并创办了温州师范学校和温州瓯海医院。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促成了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成了一位名垂青史的爱国人物。
  黄和谢是在上海《时事新报》长期共事的挚友。1916年谢只身赴沪求职,黄让他进入报社当职员,兼任象棋专栏编辑。由于两人志同道合,后来遂成莫逆之交。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两家又缔结秦晋之好,成为儿女亲家。不过后来黄、谢又天各一方。
  从1939年始,黄隐居于香港九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香港沧陷,他辗转跋涉,于翌年春抵达重庆,寄居谢家。黄有《戏赠棋王侠逊兄七绝两首》,幽默而亲切,读之令人击节称绝。其一:“一心不乱棋三昧,四海称王岂偶然?我欲挥笔作棋史,祝君王统历千年。”其二:“每餐饱食须三碗,饭后鼾声隔室传。最羡片时行卅里,如君合是肉飞仙。”这两首诗以棋王事业和日常生活落笔,形象生动,淋漓尽致。第一首从谢的毕生事业象棋方面如以颂扬,既是评价,也是策励;第二首从谢的日常生活细节加以描述,绘声绘色,一个会吃会睡、行走如飞的棋王,纸上呼之欲出。谢比黄小五岁,养生之道有所谓“五健”:即健饭、健睡、健步、健弈、健笔。当年他住在重庆大兴乡,距山城中心区30多里,他经常早出晚归,健步如飞,人称“肉飞仙”。
  1945年,黄溯初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谢制棋局刊载重庆《大公报》缅怀之外,还赋挽诗三章。其中一首曰:“抚棺痛哭倍伤神,叔度襟怀有几人?当代名流尊伟识,数编丛纂仰遗珍。情同骨肉师兼友,谊属霞莩主亦宾。一片丹心光日月,荡平丑类屈东赢。”泣血之句、挚友之情、爱国之心,令人不忍卒读。
  1947年冬,谢离开重庆买棹东下。他遵照挚友生前遗嘱,亲护黄氏灵柩至上海,安葬于虹桥公墓。其后年年清明,他都风雨无阻前往吊祭。他的《往虹桥公墓吊黄公溯初感赋》曰:“佳节清明后,虹桥独吊公。墓前春草绿,陌上野花红。世变从头幻,浮生转眼空。莫谈今古事,得失等鸡虫。”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缅怀之情和对得失的轻视。黄作古后的第42个年头,谢侠逊才离开人世。谢、黄之友谊,在温州也传为美谈,耳熟能详,几乎家喻户晓。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平阳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其中包括了平阳人心中的“三铺”、两大景区创辉煌、北港古镇水头街、建国前的平阳县委干训班、万全饿病死亡事件始末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