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下南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04
颗粒名称: 二、二下南洋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09-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棋王谢侠逊两次下南洋,通过象棋比赛劝募华侨支持祖国抗日事业,募得资金和技工,归国受到热情欢迎。他在海外广泛宣传抗战,被誉为“爱国象棋家”,在南洋和国内举办各类象棋比赛和募捐活动,为抗战立下卓越功绩。
关键词: 谢侠逊 百岁棋王 人物事迹

内容

南洋之行是中国棋王谢侠逊一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棋王两次下南洋,为中国棋坛史册增添了光圈:第一次是通过象棋赛事,与南洋侨胞沟通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爱乡热情,为第二次下南洋劝募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次是身为国民政府巡回大使去南洋向爱国华侨募捐,捐来了大量钱物,并带回了数千名华侨技师技工回国服务,为抗日救亡立下丰功。1939年,周恩来在重庆赞誉过他,称他为“爱国象棋家”。他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以棋作戈,成为千万同胞心目之中的平民精英,在海内外很有影响力,为国家、民族作出了空前的卓绝贡献。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去有许多人为谋求生存而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南洋的东南亚地区,是华侨的聚居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在当地人口中占很大比例。马六甲、新加坡等地,华侨人口占四分之三。他们身在异邦,心系祖国,和国内同胞骨肉相连。
  1935年,棋王谢侠逊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象棋会的邀请,下南洋以棋会友。他通过弈棋让华侨们亲近祖国文化、亲近母语,不会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棋王认为自己去海外比赛,代表着炎黄子孙的形象,心系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就一定要夺取胜利。历经新加坡、怡保、太平、槟城、雅加达、万隆、三宝垄、泗水、芝巴德、吉隆坡10个大城市,花了近一年半时间,辗转鏖战,战果辉煌。在241局之中,胜175局、负13局、和53局。
  谢侠逊擅长中国象棋,在新加坡本可拒绝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但他为了民族荣誉和不负侨胞厚望,不计个人得失安危,毅然接受英国驻马来西亚空军司令亨特(全马1933年国际象棋冠军)的挑战。在对弈过程之中,他又坚拒亨特两次以偿付重金作诱饵的秘密求和。这次力挫棋坛群雄的南洋之行,谢侠逊为祖国争光,为当地华侨扬眉吐气,被誉为“象棋大王”、“天才圣手”、“弈界泰斗”。归国抵达广州征尘尚未洗,棋王又奉命参加沙面的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他以胜18局、和1局、负1局的优秀成绩折桂捧杯,让外国人低下了蔑视中华的头,大长了四万万同胞的志气。棋王载誉回到南京,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书赠“瀹灵益智”4字予以嘉奖和表彰。这4字意为:棋技能激活灵感,有益智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棋王谢侠逊已年过半百,仍壮心不已,矢志报国。他把全家人送回平阳老家,不顾家人和亲友劝阻,只身到南京寻求报国之路。此时国民政府正决定派5位巡回大使到海外向华侨劝募捐款。到欧美的4人已确定,是胡适、萨镇冰、于斌和陈树人。因南洋东南亚情况特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华侨多,想物色一个没有政治色彩,又为华侨所敬仰、所接受的人前往,还没寻到合适的人选。谢侠逊知情后,即通过有关渠道毛遂自荐。负责选派巡回大使的高官,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和谢是老友。民国初年,邵曾主持上海《民国日报》,而谢《时事新报》供职,同在新闻界搞媒体,又都喜欢下棋,久有交谊。加上邵的秘书卢雪正又是谢同乡。卢也曾数次向邵推荐谢出任巡回大使,说谢是最理想的人选,已去过南洋,人地两熟。谢对邵由衷地表白:“国难当头,何必计较个人得失?若大丈夫报国有门,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邵觉其言甚壮,非常欣赏,决心为之保荐。邵部长认真地问棋王道:“谢君,你若作为巡回大使出国,准备带多少秘书、翻译和随员?”谢幽默地答曰:“仅16对足耶!”。“何谓16对?”邵不解,一头雾水。在旁的卢秘笑道:“所谓16对,乃32枚棋子耶!”邵恍然大悟,遂大笑。邵力子又和张治中商量此事,张、谢也是棋友,张也大力支持,为之疏通上下各种关系。
  邵、张联名鼎力保举之下,棋王如愿出任了巡回大使。下南洋临行之际,各种送别仪式相当热闹。南京要员等相继挥毫赠别:冯玉祥书赠“象棋国手”。张治中书赠“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陈立夫书赠“教战以雪耻”。李宗仁书赠“有焦士抗战之决心,持久战的精神,最后的胜利必属我们”。邵力子书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战”,耐人寻味,并注上“侠逊先生重游南洋,值抗战严重,书此赠别”。这些名人墨痕,如今成了无价墨宝,也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铁证。南京车站的送别仪式很悲壮,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怆然。棋王从南京直抵广州,转道香港乘海轮先后抵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二十世纪前后,东南亚地区华侨象棋活动很活跃。棋王谢侠逊和华侨心心相连,让义赛为劝募服务。槟城是一座南洋的美丽城市,人才济济。杨源和是当地华侨棋界耆宿,人称“常胜将军”,也破门而出和棋王对弈,轰动整个槟城,捐来了不少钱财。各埠爱国侨领都身体力行,报效祖国。印尼侨领陈性初年已古稀,也全程陪同,竭诚张罗。
  谢侠逊在菲律宾时,正值南京失守,城内数十万中国人遭到屠杀,华侨情绪波动,焦灼难安。谢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侨胞们举行“全菲华侨抗战救亡大会”,并亲拟对联高悬主席台两旁。这幅对联呼吁团结抗日,引经据典,说古道今,很有鼓动力。会场上人山人海,群情激奋,含泪呼喊的口号震天动地。会务人员只作几句动员,马上就有华侨将随身佩戴的戒指、项链、手镯和耳环首饰等捐献出来,捐献热潮久久不息,一浪高过一浪。
  为吸引更多人参观,棋王谢侠逊别出心裁创造了种种棋赛。大棋盘、大棋子,手持长竿下棋,让人近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兴味盎然。除了单人和多人对抗赛、大型的单骑车轮战和盲棋(棋王让人用布条蒙上双眼,同时和数人下棋)表演,还有以人为棋子的所谓“阵地战”。棋王效法春秋战国军事家孙武演阵习战的故事,在马六甲、吉隆坡和槟城等地的体育场,用白粉划出地段画成大棋盘,挑选出靓女帅男16人,分别穿上红黑衣裳,头戴写着“车、马、炮、兵”等字样的帽子,作为“活棋子”。“棋子”们听从弈台上的指挥号令,按棋盘上的路线跑步行动,功守进退,一清二楚,场面奇特而壮观。当地华侨倾城而出观赛,万人空巷。
  棋王谢侠逊这次下南洋劝募日久,舟车劳顿,归国前大有体力不支之感。他先休息了10多天,取道缜缅公路归之。途中染患痢疾住院治疗,在生死线上挣扎了近一个月。跟随他回国的侨胞,竟有多人患痢疾而英年早逝。
  棋王在槟城,还遭到汪伪汉奸对他生命威胁。汪精卫老婆陈壁君是槟城人,这里的汉奸有恃无恐。一天,有个人给棋王送来一个信封,内装一颗子弹。此人说:“如再不听劝告,还在此宣传抗日,你就别想活!”棋王置之一笑,斩钉截铁地说:“谢某将遵命恭候。若能为抗日而死,乃谢某之幸!”
  在万千爱国侨胞的支持和保护下,棋王谢侠逊出使南洋虽备尝艰辛,但一路平安,功德无量。这次南洋之行,共募得捐款5000万元(不包括各埠华侨定期认捐),还有金银珠宝无数。同时,征召了华侨技师技工3300人随他回来报效祖国。在当时派出的五员大使之中,他在外巡回劝募的时间最长,也最成功。
  1939年3月,棋王谢侠逊回到昆明,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即应邀在青年会连续表演棋艺三日,继而又在慰劳前方将士的象棋募捐赛上表演。昆阳《朝报》头版报道曰:“……观众数千,同声赞美。每局着法皆一场精彩,掌声不绝!”可见这次赛事的影响之大。
  棋王谢侠逊抵达重庆,国民党中宣部长邵力子夫妇共同主持,在国际联欢社为他接风洗尘,隆重举行聚餐晚会。会上有不少政府要员,也有不少社会名流。郭沫若、沈钧儒等人也应邀与会。过了几天,蒋介石也召见了棋王,但并没有和他下过棋。蒋只是说想和他下棋而已,有些文章所写的不是事实,谢、蒋一直没下过棋。
  在重庆期间,棋王多次前往昆明、成都、贵阳等地举行象棋劳军大会、反侵略棋赛大会,继续致力于抗日劝募。他还在重庆《大公报》、昆明《朝报》和贵阳《民报》编辑象棋专栏,撰写象棋评论,并任重庆东方文化协会、务实兵工厂等单位的象棋顾问。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平阳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其中包括了平阳人心中的“三铺”、两大景区创辉煌、北港古镇水头街、建国前的平阳县委干训班、万全饿病死亡事件始末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