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彰显卧牛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87
颗粒名称: 风物 彰显卧牛山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腾蛟被誉为风物之乡,有赤岩山、联安桥等景点,保留着历史人物的足迹,如苏步青、白承恩等。薛氏忠训庙古戏台、联安桥石板桥等文物展示了历史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 腾蛟古镇 历史文化

内容

风物之乡,是历史上文化人对腾蛟的称誉。在苏步青的诗词里,多有对卧牛山这个灵秀之山的赞美,“卧牛山下农家子”,他对自己出身于这个风物之乡感到骄傲。全省旅游资源调查时,省专家组曾经这么评价,该镇风物彰显,浙闽边界没有如此之盛。确实,一个小镇有如此多的历史人物和史迹留存,实在罕见。
  这里有赤岩山胜景,古称银坑,以潭瀑取胜。早在东晋年间,永嘉太守谢灵运就曾慕名游览过此地,他在《游名山记》有过记载。清张綦毋诗云:“谢公遗迹想追攀,何处堪乘兴往还?栀子花开楼石渡,甘蔗林满赤岩山”。
  位于薛岙村口的薛氏忠训庙的古戏台,是温州境内目前保护最好、工艺水平最高、最具研究价值的古戏台和珍贵雕栋艺术的文物。
  在腾蛟的带溪上的联安桥,长180多米,横跨带溪,沟通长街,是浙南地区跨度最长、保护最完整的石板桥。此桥于上个世纪30年代由苏步青的胞兄化学家苏步皋先生建造,现在还保存着浙南名儒刘绍宽先生撰写的大桥碑记。
  除了上述的苏步青和谢侠逊两位历史名人之外,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也是腾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白承恩(1833—1862),是腾蛟湖窦村人。小年时练拳习武,多方结交朋友,豪侠仗义,家乡人亲切地称他白老三。早年在江湖上以算命占卜为生计,1853年,太平太国定都南京后,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响应。白承恩也投奔了太平军,在李世贤属下做事。他熟悉三江两浙地理,足智多谋,深得李世贤赏识重用。1860年,他参加了摧毁清朝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和嘉兴解围等战役,屡立战功,褒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勋臣。1861年随侍王李世贤转战皖南、赣东北,东向长驱入浙,攻克金华,名声大振。同时,浙南金钱会也以白承恩为后援,在钱仓起义,曾一度攻入温州府城。后来,白承恩统率大军攻打瑞安县城,身先士卒,纵马扬鞭,飞夺雷桥,不幸中了清军埋伏,被暗枪击中胸膛,翻身落马,在桃花地方(今陶山镇张染村)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死后,原埋葬在瑞安雷桥,后经族人迁归故乡湖窦。1988年当地群众重修白承恩墓,新建天福亭,立碑纪念,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平阳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其中包括了平阳人心中的“三铺”、两大景区创辉煌、北港古镇水头街、建国前的平阳县委干训班、万全饿病死亡事件始末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