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 沉淀着文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84
颗粒名称: 碑林 沉淀着文史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腾蛟镇的古镇以建在卧牛山南麓的霁山碑林和棋王碑林最具文化和历史价值。霁山碑林纪念南宋诗人林景熙,棋王碑林则纪念棋王谢侠逊,碑林保存着历史碑刻,吸引学者和摄影家前来。故事典故丰富,具有纪念意义。
关键词: 腾蛟古镇 历史文化

内容

腾蛟镇这个古镇最能体现文化味,最有文史价值的是建在腾蛟镇卧牛山的南麓的两大碑林,在此考察过的学者均称:一个山区小镇有两大碑林,在国内实属罕见,碑林沉淀着文史。
  霁山碑林,建于1987年,是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而建的。林景熙(1242—1310),字德旸,号霁山,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官历泉州教授、广东学政、后晋升从政郎。宋亡之后,隐居归里,探研经史、漫游江浙、从事著述、诗中充满爱国忧民情怀,人称“霁山先生”。有诗文16卷传世。清时入编《四库全书》,乾隆御批曰:“霁山先生采药拾骸,风高千古,堪称东瓯第一人,而其诗文风骨清秀,实乃宋末之稀也。”又书:“南渡之后,堪与山阴放翁媲美,唯霁山也。”
  碑林中现保存着元代的古墓一座,清乾隆十二年(1747)平阳邑令徐恕重修并亲书墓碑。碑林由一亭一廊组合而成。正中为“仰霁亭”,赵朴初书亭名,8柱3间,仿宋亭阁式石木建筑,亭中诗碑为著名书法家张鹏翼所书的林景熙《冬青花》诗。碑阴刻有《仰霁亭碑记》,为著名学者苏渊雷撰并书。碑廊为1991年续建的,镶嵌着刘海粟、苏局仙、沙孟海、方去疾、陆俨少、潘主兰等当代书画大家的书法作品。1996年,台湾一批摄影家慕名而来摄影采风,目睹名家墨宝,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国宝、国宝、真了不起。
  另一座是棋王碑林,是为纪念棋王谢侠逊建造,座落在霁山碑林的左侧。谢侠逊(1887—1987),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元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916年任上海《时事新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事件编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28年首创大棋盘,积极向国外介绍中国象棋。1934年在广州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中国象棋大赛冠军。抗战时,两度赴南洋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历时3年,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第一人”,周恩来曾称赞他为“爱国象棋家”。一生著作甚丰,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29本象棋专著等传世。
  棋王碑林有碑刻五十余座,题写者均为清末和民国的名人,有梁启超、林森、白崇禧、冯玉祥、萨镇冰、熊式辉、于右任等人,字体涵概了草书、行书、楷书。碑林正中是一块大碑,刻着江泽民同志贺谢侠逊百岁寿诞时的亲笔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碑后刻有一副象棋残局,名为“共纾国难”。此碑有一个历史故事。周恩来与谢侠逊对弈,谢侠逊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兵卒就是群众,救国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后来,谢侠逊把第二局残局命名为“共纾国难”,发表在当时的重庆《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会见。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平阳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其中包括了平阳人心中的“三铺”、两大景区创辉煌、北港古镇水头街、建国前的平阳县委干训班、万全饿病死亡事件始末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