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垟人文深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76
颗粒名称: 万全垟人文深重
分类号: K928.4
页数: 4
页码: 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瑞平塘河连接浙闽,承载深厚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沿岸名人遗迹众多,保存众多古桥、名宅,具有丰富的文史旅游价值。人文景观多样,沿岸文物古迹丰富。保护瑞平塘河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三铺 塘河 历史文化

内容

历史上人们的择水而居的习惯,有了“三铺”才有经济,才有人文。经济繁荣地域,也必定是人文积淀深厚的地方。瑞平塘河连接浙闽,贯穿整个万全垟,宋室南迁之后,当时这里繁华一时,文人盛极一方。塘河边上人才辈出,至今留下了众多可以让人称颂的故事和遗迹。
  如:得中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科武状元的蔡必胜(1139—1203),就是塘河边上的步廊村人,他文武兼备,在朝久负盛名,死后叶适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称他为一代名臣;绍兴十四年(1144)任礼部侍郎,出使金国的宋之才是塘河边上的宋桥人,是位古代的外交家。他奉旨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归国时,高宗抚其背曰:“宋之才,真我宋之才也。”现在,宋桥镇的镇名,就是因为宋之才在家乡造桥而得名的;当地人称他为“杜天官”的杜整,明文帝正统七年(公元1442)出生在瑞平塘河边上的杜山头村,官至礼部左侍郎,掌礼乐大权。现在他的牌坊依然完好地立在塘河边上,成为一道人文景观;被李鸿章称为“海内奇才”的宋恕(1862—1910),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著述,他的“兼爱自他所谓公”的思想至今还被学术界推崇;创办温师、温一医,出资整理温州古籍《敬乡楼丛书》的温州著名实业家黄溯初(1883—1945),为万全垟的郑楼人,他的“敬乡”之业绩,至今赢得乡人对他的尊敬;马星野是我国新闻界的名人,也是出生在瑞平塘河边上的陈岙村,后来到台湾后,对家乡倍加思念,有一首抒发对家乡思念的诗很出名:“拜赐莼鲈分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此诗被两岸传诵一时。
  瑞平上塘河保存着众多的古桥。《平阳县交通志》、《平阳水利志》均对桥梁有详尽记载:瑞平塘河“河床最宽处为94米,最狭窄的地方只有9米,主航道桥梁有16座。总长为355延米。”而这些桥梁,都是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所建,如鸣山桥、倒树桥、白马桥、万安桥、豺狼桥、金垟桥、杜山头桥等,年代悠久,留下了名人的遗迹、碑志或者题刻。如清代俞曲园过豺狼桥时,就曾留下题诗:“轻舟卅里到罗阳,这里山乡又水乡。流水小桥无限好,不知何故署豺狼。”清张南英过鸣山桥就写道:“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现在,保存着比较好的古板桥还有三座,其中观音亭桥结构完整,独具江南水乡航道桥梁特色。现在,有些桥梁已经不能承受机动车通行了,边上另外建造了通车的桥,但老桥间还留置下来,见证着历史变迁。
  沿岸村庄古风依存,一些名宅古屋很有文史的旅游价值,如陈岙村的马星野故居、郑楼的老温师旧址、练川的宋平子老屋、鸣山的蔡宅等均保存良好。而且沿岸多处的古寺、古亭、古屋、古碑留存,为瑞平塘河沿革与发展留下值得研究的文史佐证。我曾经拨开乱草,查看了塘河沿岸万全铺的路亭,那亭风骨还在,题联清晰可见,让人感觉到当年这里人来船往,是繁荣的“官路”。
  宋桥镇的副镇长薛茂盛同志,是塘河边上的章岙周人,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路都能说出个门道来。我与他已经相识20多年了,就是因为有三铺的情结,有三辅边上榕树的根系相连。他领我在章岙周和杜山头村走了一圈,这两个村其实就是一个村,地域相连,行政上却归属两县所辖,人文厚积,故事多多,那里的老人,向我滔滔不绝地述说门前流过的塘河,对着文物古迹讲着好多有趣的传说。至今村里还保留着康熙年间瑞平两县的界碑,碑文清楚地记载:“南至平阳县二十五里,北至瑞安县飞云五里”。老人说,此碑是前些年从河底上捞上来的。老人还说,那座霸桥,就是瑞平两地的分界,是特定历史时期地域界定的产物。现在群众安装的是用瑞平两地的电表(一地停电用另外一地的)、看两县的半路电视。当地老人还风趣地说,国民党在瑞安抓壮丁时,我们会跑到平阳地,到平阳地抓壮丁时,我们就会躲到瑞安地。
  瑞平三铺的塘河,跨越了近两千年,就像历史留下的一首长长的歌,她给平阳人民留下的记忆永远是那样的清纯,那样的富有韵味。在人们注重生态文明的今天,这首歌将更有时代感。
  让我们用心来保护她吧!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平阳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其中包括了平阳人心中的“三铺”、两大景区创辉煌、北港古镇水头街、建国前的平阳县委干训班、万全饿病死亡事件始末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声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