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医创办者杨玉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58
颗粒名称: 温一医创办者杨玉生
分类号: K826.2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著名医生杨玉生的事迹。他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医学专家,创办了瓯海医院和玉生医院等医疗机构,注重培养本地医务人才,为温州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温州市 杨玉生 医学专家

内容

温州籍作家叶永烈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每一回推开雕花的铁栅栏大门之后,走进院子,便飘来一股‘来苏儿’的气味。步上台阶,便进入一幢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楼下是诊所与药房,楼上则是卧室。这座私人诊所的主人,说话声略微有点沙哑,是我父亲几十年的挚友,我称之为‘杨伯伯’。”
  叶永烈所说的“杨伯伯”就是杨玉生,他是温州第一医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这所医院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杨玉生(1890—1965)又名杨畴,平阳县鳌江五板桥人,后迁居县城坡南仕巷口。他的家道十分贫穷。从小是一个放牛娃。父亲和爷爷都死得很早,靠着奶奶和母亲培养。小时候在王理孚创办的鳌江公学读书,他很有志气,勤奋好学。毕业后即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前身)。1911年毕业以后留在学校担任教师。年青的杨玉生是个热血青年,留校没多久就离开了,投笔从戎,参加了辛亥革命,任省陆军一师的师部军医,炮兵营军医正。参加过攻打南京天堡城战役,获六等文虎章,升陆军二等军医正。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混战,争权夺利,他感到仕途茫茫,与自己的投笔从戎的初衷和理想相距甚远,加上思念家乡心切,也是考虑到温州医院缺乏,人民缺医严重,病人的死亡率高。当时的温州只有英国基督教会办的“白累德医院”,法国天主教会办的“董若望医院”,没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医院。决心返回家乡办公益的医疗事业。他就和当时在杭州任职的温州同乡吴璧华、潘鉴宗商议,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吴璧华曾经官费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曾是陆军少将,被选为新国会参议员。潘鉴宗与蒋介石是校友,国民党的中将。杨玉生的想法得到了吴、潘两人的支持。1918年,他借探亲之机,回到家乡就办医院的事进行联络和运筹,瓯海道尹黄庆澜对杨玉生的办医院的义举,很是赞许,表示要予以大力支持。于是杨玉生就非常果断地辞去了杭州的公职,放弃了那里的优厚待遇,开始在家乡温州创办医院。
  杨玉生办事很有能耐,工作效率很高。为了筹建办医院的资金,他多方联络。当时温州创业的风气很好,有一批名流热心实业救国,在黄溯初等乡贤士绅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一下子就筹集初办到4000余元资金,同时,也得到了瓯海道署的行政项下拨的一笔1000元补助资金。杨玉生虽然没有什么家底,却拿出了1000元,而这笔钱是亲戚朋友为奶奶做寿的礼金(这是杨玉生的儿子杨学德告诉笔者的),而黄溯初、吴璧华、潘宗鉴都各拿出了500元。瓯海道尹黄庆澜、温州实业家黄溯初更是鼎力支持医院的各种筹办事务。从杭州聘请了名医8人,购置了一批医疗器械,租用了信河街古炉巷陈氏民房做院舍。同时还成立了董事会,由吴璧华、杨玉生、潘鉴宗、黄溯初、杨雨农、吕渭英、张云雷、张玉书、陈鲁珍、徐寄庼、周孟由、汪星笙、蒋季哲、王鸣卿组成,推举吴璧华为董事长,由杨玉生出任院长,最初的定名为“瓯海医院”。
  1919年秋,医院开诊了;那年,正遇上“霍乱”病流行,群众有着非常恐慌的心态,求医的人很多,治愈率也相当的高,因此医院初办时就名声大振。杨玉生对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是医院的筹办者,同时又是院长和主要的医师,再者,他的医术高明,很多群众和名人都要他亲自看病,温州中学还请他担任校医。也就是在医院创办的那年,他买下了谢池巷的一所旧房子,一家人安家在温州。那时候,他全身心地投在医院上,累得他吐了血。
  一年后,医院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所租用的民宅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董事会决定要扩大医院的建设,黄溯初与其父黄冠圭商议后,立即捐出4800大洋,其他各乡贤也慷慨捐钱,道署拨公款1000元,永嘉县下拨了税益款项2600元,共筹集了19000元大洋。资金到位后,杨玉生又开始了筹办新的医院的工作。在市区积谷山麓九柏园头选征了13亩土地,经过近两年的施工,于1922年6月竣工。在竣工之后,黄溯初先生又将给父亲做寿的寿仪3700元大洋捐了出来,作为购置医疗器械之用。医院董事长吴璧华在“创立瓯海医院缘起”的碑文中说:“非杨君玉生不辞辛劳,黄君溯初乔梓接济,岂能收此成效。”可见这两位平阳人对于瓯海医院创办与发展的功劳之巨大。
  杨玉生院长在医院的创办之初工作极度劳累。四年之后,由于他劳累成疾,染上肺结核,不得不离职休养。1925年,他在谢池巷自办诊所,1930年改名为“玉生医院。”一直办到温州解放。杨玉生在瓯海医院和自办医院期间,很注重对本地医务人才的培养,亲自带出的学生就有20多人,毕业后分别在市区的各医疗单位中任职,发挥了骨干的作用。
  1933年。瓯海医院遭遇经济危机,几近倒闭。虽然当时杨玉生先生已经离开瓯海医院,但他还是董事,仍然对医院的事牵挂在心。在危急之中,他找到叶志超(叶永烈的父亲)以及吴百亨先生。吴百亨是温州著名实业家,曾在温州先后创办百好炼乳厂、西山窑厂和西山造纸厂。叶志超当时是温州慈善机构协济善堂的负责人、咸孚钱庄的经理。叶志超和吴百亨决定给予经济支持,瓯海医院改由协济善堂管理,瓯海医院院长由叶志超兼任。杨玉生与叶志超、吴百亨等共同努力,终于使瓯海医院渡过难关。
  1937年抗战开始,日寇用细菌战来破坏我后方,残害中国百姓,温州也遭受很大的灾难,霍乱病尤其流行。杨玉生当时是永嘉医师公会的主席,他挺身而出,牵头组建了临时时疫医院,募捐款项,置办药品,对得霍乱的群众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另外他还派出注射队,分片分区地进行注射防患,为战时的地方医疗工作作出很大的贡献。
  解放后,他一直从事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的科普工作。曾经受聘中茶公司的厂医,1953年停办了“玉生医院”,担任温州二医的主治医师。1956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协的第一次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6年他是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65年,端午节的时候,因求医者过多,过分疲劳,血压骤升,因患脑溢血而离开人世。
  笔者于2004年10月8日登门拜访了杨玉生的儿子杨学德,听这位90高龄的老者讲述父亲的生平。他还住在父亲1919年购置的谢池巷老式的院子里,珍藏着父亲留下的许多的资料和照片。从他朴素的言语之中,我感到他时刻在怀念父亲,缅怀这位温州医学界的先驱者。今年是温州第一医院创办85周年的纪念,谨以此文来纪念杨玉生先生。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本书收录了《我县早期创办的三所学校》《致力于温州蚕桑教育的周宏毅》《台湾幼儿教育专家苏爱秋》《我与平阳老年大学》《平阳戏剧古今谈》《越剧名演员陈剑秋》《平阳木偶名师许家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声和
责任者
叶永烈
相关人物
杨玉生
相关人物
吴璧华
相关人物
潘鉴宗
相关人物
黄庆澜
相关人物
杨学德
相关人物
吴璧华
相关人物
杨玉生
相关人物
潘鉴宗
相关人物
黄溯初
相关人物
杨雨农
相关人物
吕渭英
相关人物
张云雷
相关人物
张玉书
相关人物
陈鲁珍
相关人物
徐寄庼
相关人物
周孟由
相关人物
汪星笙
相关人物
蒋季哲
相关人物
王鸣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