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涯岁月为诗崇 强半光阴被墨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31
颗粒名称: 有涯岁月为诗崇 强半光阴被墨磨
其他题名: 张鹏翼先生的书和诗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51-15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张鹏翼先生的一生,他是一位书法家、诗人和文化人。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坎坷苦辛,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理想,为瓯越书法和诗歌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人品、书品、诗品都备受人们赞誉,被誉为“用鸡毫作书的大家”。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得顶级荣誉。他的诗歌作品也备受推崇,被誉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关键词: 平阳县 张鹏翼 书法

内容

张鹏翼先生(1898-1996)历经一个世纪风风雨雨,坎坷苦辛,大器晚成。他是根植于东瓯文化沃土的一株高大的树木,崛起于日夜浪淘沙的东海之滨,而今绿荫还在摇影:以其人品、书品、诗品,为人们激发追求文化理想的激情与能量。
  张鹏翼先生字自怡,号养拙、忍默居士。1949年前,曾任平阳中学、浙南中学国文教员。尔后,长期作为编外人员在平阳图书馆打工,月薪仅20多元。直至1981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员后,他才有固定收入。青少年时期,先生从当地学者刘绍宽、王鼎铭先生学古文、学诗,兼练书法。他自少小临池,寿臻百岁而不辍。他“从欧阳询《化度寺碑》入手,博览名家法帖,先后对孙过庭《书谱》、李北海《岳麓寺碑》、怀素《自叙》等下苦功,博学众长,从中领略书法之奥妙,写出笔致挺拔、气势纵横的风格来”。先生自言:“练书法就像打太极拳,运气入静,万虑皆消,富有禅味。鸡毫作书有柔中带刚的效果,功夫逾深,效果愈好。若能心到手到眼到表述自己个性,便可达到自怡的境界”。50岁以后,他专以鸡毫作书,率意任真,浑厚苍劲。他的书法作品在日本、绍兴等海内外多次展出,并在《书法》、《书法导报》、《浙江文艺报》、《北斗》(新加坡)等报刊上发表,还在国内有些风景名胜区留下墨宝。1989年,浙江省文史馆和县文化部门为张先生举办了书法作品个展。展出的上百幅精品,显示了先生几十年笔墨耕耘的成果。他为振兴瓯越书法事业的贡献,得到国内外书法权威的一致肯定,被誉为“用鸡毫作书的大家”。他的大作在第五届全国书展上作为特邀作品展出,获得顶级荣誉。在文化部主办的国庆50周年全国书法系列大展中,他的大作被作为近50年书法名家作品展出。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温州市诗词学会顾问,传略收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多种辞书。书法作品集有《张鹏翼书法作品选》、《张鹏翼书前后赤壁赋》等,还有诗集《紫霞馆诗存》。
  张先生是书法家,也是诗人。他早年参与刘绍宽、黄梅僧、鲍潜、王理孚、周喟等组成的无闻社、戊社、筠社、芸社等诗社活动,晚年参与温州城区梅冷生、方介堪、王敬身等组织的“东山同人雅集”活动。“文革”期间,他与苏渊雷先生酬唱频繁,而今成了横阳民间的美谈。他认为自己的诗是以杜诗为宗的;说杜诗体兼众妙,得一体便足各家。他后期的诗,也受黄庭坚轻快笔调的影响。他年轻时学李商隐,晚年却全无义山之绮丽;“盖善点化者,不拘泥于一家,始能自立门户”也。《紫霞馆诗存》中佳句叠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有时虽也用典,但属明白如话一路。每每与先生见面,读他的诗,很有“诗如其人”之感。面对人生的无奈,他在诗中表现出一一种随遇而安、自我解嘲的生存态度。先生字自怡,使我不禁会想起张中行先生的《说梦草》中的《自怡悦之什》来。他以恬淡笔调写深情厚意,感时叹逝而又高旷清冲。如《自题肖像》“岁月去匆匆,行年九十翁。平生学所得,小技愧雕虫。养拙存吾道,嗜书甘作慵。所欣沾雨露,老朽转春容”。“匠心默运先规矩,诗貌分明有瘦肥”(《和菊叟作》);他是规规矩矩地写诗的,写的诗也有“肥瘦”之别。“只觉平生多苦语,诗成差似孟郊寒”(《除夕答友人》);他也承认自己是苦吟先生。在他的“有涯岁月为诗崇,强半光阴被墨磨”(《除夕吟》)等诗句中,一个一生在诗书之道上刻苦求进的“驴友”形象呼之欲出。“文革”后拔乱反正,他已耄耋之年,仍与国家民族共呼吸共欢欣,放歌曰:“一笑今吾真快意,白头犹得见明时”。
  1949年后,先生虽在政治运动中受过冲击,却无纤尘耿介于怀。旷达乐观,加之书法涵养之功力,成为他长寿之保证。他每每声轻语重地对我说:遇事勿急,欲速则不达;门前大猫走来也勿慌,先看看是雄还是雌。背后勿讲人,讲人就是自讲自。写诗写字做文章,切切勿骗外行人,骗外行人就是自骗自,臭显!张先生百岁华诞庆典上有对寿联曰:非凡书品清于水,坦荡襟怀敞若风。此“水”此“风”,正是他一生人品书品的写照。杨奔先生说:观其字,读其诗,见其人,浑然一体,灵气相通,如光风霁月无所隔滞,此真吾师也!张如云先生说:鹏老沉静守默,树德桑梓,以自己的学问、道德赢得人们的尊仰。我想:无论是温州书坛和诗坛的人,乃至所有认识张先生的人,都会认为他们的话是中肯的。
  我是和张先生吵了一架才认识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有人教我去县图书馆抄报纸上的企业、厂矿名录发业务信以求生路。先生那时保管报纸,我就向他借来合订本边查边抄。正当我抄得不亦乐乎,背后伸来一只手用力地抽走了报纸。我回头一看,张先生急得胡须抖抖动,讲:“你,你不老实!是讲借去看的,怎奈会抄单位名录发业务信做生意啊?”并叫我把已放在衣兜里的小本子交给他。我不肯,于是两人就大声地吵起来了。我死也不拿出来,他也只好作罢。后来我与苏渊雷先生接触多了,他和苏是莫逆之交,跟我也就好起来了。有次在苏先生处吃酒,我和他讲笑:“‘民以食为天’,你报纸还肯不肯借?”他摇摇头,依然正色道:“我不敢支持投机倒把……”真令人忍俊不禁!他对于行为道德评价依据的理念和关于利义关系的观点,由此可见一斑。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行为道德,谈何容易。
  后来先生不再在图书馆干活,却声名鹊起,知名度大幅度提高。书家乎?诗人乎?学者乎?皆可名之。向他买字,每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虽然还住在文化馆边厢,却也冠盖袷衣纷至沓来,门庭若市。有位高官也亲临他的床前求赐墨宝以纪念。先生在80多岁时,还是“却喜门前雀可罗”的。正月初一去他家拜年,连藤翁、张帆兄、王峰君和我在内,还凑不足一桌人。先生住一间仅30平方米左右的木结构矮屋:前后隔成两间,一为卧室兼书房,一为厨房兼方便之所。门朝路口,靠窗摆放着一张较大的长方桌,桌上摆着纸、笔、墨和砚台。靠墙西向铺张床,床上书当枕头。几十年如一日,先生就是在这个小小天地里“练功参道”,经受了多年寂莫之火的细煎慢熬,用黄山谷道人所谓“用三文买鸡毛笔书之”的鸡颖,开拓出一片满溢当代墨香的新的草书天地,找到了发挥自己的最佳位置,并无限地延长了自己生命。我不懂书法艺术,欣赏他的大作只是“跟着感觉走”。凝望雪白宣纸上那些飞舞的汉字符号,我仿佛潜入一个空旷、宁静的世界。
  先生已往矣!他在新旧文化撞击中打上时代烙印的人品、书品、诗品,不是值得我们温州人为之景仰,为之沉思吗?
  写于鹏老逝世十周年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张鹏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