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墩水库决坝及救灾情况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07
颗粒名称: 关于桥墩水库决坝及救灾情况的回忆
分类号: TV632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本文主要回忆了平阳县桥墩水库决坝及救灾情况。桥墩水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遭遇连续暴雨导致大坝决裂,造成大量农田被淹、房屋冲毁,导致299人死亡,376人受伤。政府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抗洪救灾,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桥墩水库后来经过续建和加固扩建,成为防洪、灌溉、发电等多方面发挥效益的重要水利工程。
关键词: 平阳县 桥墩水库 救灾

内容

平阳县背山临海,中贯鳌江,形成南北港和万全等六大水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历代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劳动人民为战胜旱涝灾害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水利事业,为了提高抗洪能力,根据“以蓄为主、蓄排兼治”的治水方针,我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因地制宜兴修蓄水工程,其中桥墩水库于1959年开工,计划第一期工程于1960年建成,因此该年上半年是工程紧张的施工阶段,县委即从各区、镇(乡)抽调大批骨干领导力量和大量民工投入工程建设。县委分管领导陈常修副书记率领水利等有关部门骨干到现场指挥,于是水库工程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六月上旬进入梅雨期并出现大暴雨,六月十日南北港内涝成灾,八月九日十日又逢台风暴雨,在这紧急时刻,原温州地委领导非常重视、也派员来平指导,一面组织动员水库下游群众迅速转移,一面集中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加固水库大坝。由于连续数日的暴风雨,人力难以抗拒,桥墩水库大坝于八月十日凌晨被洪水冲垮。当时的桥墩,灵溪和麻步三个区42万亩良田被淹没。
  为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县委立即从县机关等单位抽调大批力量,投入抗洪救灾,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安排群众生活重建家园等工作。八月十日上午我随着大队人马分乘多辆汽车前往桥墩,同时去的还有从温师院刚毕业待分配的几十名学生。我们车过岱口桥时就面临一片“汪洋”,汽车在水中奔驰,但到后林附近,因水太深汽车再也无法行驶,我们只好改乘小船到灵溪,当天先在校舍里暂时住下,第二天涉水前往桥墩,因为水满过膝盖而且道路不熟悉,有些同志只得自找竹(木)竿探路前进。当时桥墩老街全被冲毁,面目全非,过溪大桥已被冲垮,小山坡冲走一半,我们全体工作队员分批乘坐手划渡船顶着上游下来的狂涛渡过对岸,先在小山坡上小学里住下,然后兵分几路开展工作。我被分配到水头公社(乡)坝头大队(村),该大队正处水库下游,灾情较为严重、时任灵溪区委书记的朱树德在此坐境指挥。我们首先是安置好灾民生活并帮助他们清理家园,补种农作物,开展生产自救。灾后的头几天,为了解决灾民吃饭问题,上级政府派飞机空投食物——如大饼,饼干等。因为灾后情况特殊,我们工作队员工作、生活自然比较艰苦,头几天根本没有时间安心休息,夜里仍然赤着脚随便找个地方躺一会。为搞好救灾工作,工作队组织纪律严明,在我老父病危时也不能请假,直到老父去世后才准假回家处理后事,一星期后按时回工作队继续工作。
  桥墩水库决坝,灾情严重,事后得知死亡299人,伤376人,冲走房屋11062间,冲破房屋5183间,受灾32660户132734人。时任桥墩银行营业所信贷员的朱维浪同志,因在洪水中抢救人员而过度疲劳牺牲,时年仅26岁,被追认革命烈士、共产党员,并载入史册。当时在桥墩水库工作的县银行干部陈学淳同志也在这次灾害中殉职。
  桥墩水库1960年8月大坝被洪水冲塌后,至1969年开始续建、1973年完成主体工程并蓄水。1980年又加固扩建,1989年完成全部工程,防洪面积十六万亩,灌溉面积43万亩,正常库容量512.1万立方米,发电容量2500千瓦,充分发挥效益,为人民造福。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志诚
责任者
陈常修
相关人物
朱树德
相关人物
朱维浪
相关人物
陈学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