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体与股份合作对网机帆船阶段(1958年至1991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03
颗粒名称: 五、集体与股份合作对网机帆船阶段(1958年至1991年)
分类号: F423.4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下厂渔业从1958年至1991年的发展历程。包括渔农大队和新渔大队的成立与发展,机帆船的引入与升级,敲〓作业技术的推广,生产责任制的改革,以及渔业产量的显著增长。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渔业大队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显著改善了渔民的生活。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渔民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 平阳县 渔业 帆船

内容

这个发展阶段有5个重要环节:
  1、1958年公社化,渔农社改称渔农大队。在按照省计划分配下,平阳县6艘3对机帆渔船(艘60匹马力,4110型),其中渔农大队一艘(另两对分配金乡区大渔大队和宜山区龙江大队)。当年在温州建造称白连江机帆船,老大和船员有李顺较、李顺勤等32人。系原鳌江区、鳌江镇第一对,南征北闯各渔场。年产量23万斤,约为双背木帆渔船的3倍。
  2、1962年在渔农大队中的郑家墩、土地堂、河口、山水堂头、杨屿门等渔村渔民分出另建立称新渔大队。从此下厂渔业成为两个大队。1962年和1966年敲〓作业再次两度掀起,当时下厂公社(1964年前属河口公社)敲〓渔船共有6艚。不仅使两个渔业大队集体经济发展,渔民生活更加改善,大部分盖了楼房,消灭了世代居住的茅草屋,而且推动了本公社的农业大队农民也组织进行了敲〓作业生产。
  3、1984年渔农大队除小型马龙机动渔船发展了9艘外,而且使大型对网机帆船发展到10对,艘马力由60匹增加到80匹~100匹。船老大由章乃标、方先者、陈志钦、薛正开、薛正辽、陈志宣、郑元知、叶招金、戴乃滔、陈永澄担任。在这期间其他船老大还有郑元盛、陈瑞初、陈志洪、童臣贤、除余善、章乃旺、杨从棋等人。
  新渔大队机帆船发展了3对,船老大由蔡中、谢钦样、陈赋云担任。在此间还有其他船老大是山水堂头阿林、周开波、陈成安、陈光法、陈光道。
  4、1984年在中央(1984)1号文件贯彻下,将两个渔业大队的原由大队集体统一核算的,下放到由股份以船独立核算,更加调动发挥了广大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5、1985年至1991年,对网机帆船捕捞马鲛鱼以轻网快围的生产技术和对其他渔类捕捞生产的发展下,下厂渔业对网机帆船由原来的10对,逐步增加到52对,104艘。其老大由洪永标、方先者、吴道坤、薛正开、王仁法、陈志宣、陈志钦、叶招金、薛忠干、陈永澄、陈如初、薛正石、章乃月、任世元、叶招锁、薛正校、郑元亮、郑元知、方先月、郑元盛、陈志余、王孙干、李上星、杨圣本、蔡成标、薛茂丛、叶招琴、洪永照、薛忠宝、陈钦巧、周云灯、李卯、杨丛省、陈永洋、任世华、郑上交、陈志多、王克迪、陈如塘、方先朋、薛正访、王仁里、郑方进、童巨听、洪振国、郑巨养、章乃象、曹光茂、杨员银、周景道、周开波、陈成安、陈光道等人担任。单位年均产量约52.5万斤,每对船员35人。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祥球
责任者
洪永标
相关人物
方先者
相关人物
吴道坤
相关人物
薛正开
相关人物
王仁法
相关人物
陈志宣
相关人物
陈志钦
相关人物
叶招金
相关人物
薛忠干
相关人物
陈永澄
相关人物
陈如初
相关人物
薛正石
相关人物
章乃月
相关人物
任世元
相关人物
叶招锁
相关人物
薛正校
相关人物
郑元亮
相关人物
郑元知
相关人物
方先月
相关人物
郑元盛
相关人物
陈志余
相关人物
王孙干
相关人物
李上星
相关人物
杨圣本
相关人物
蔡成标
相关人物
薛茂丛
相关人物
叶招琴
相关人物
洪永照
相关人物
薛忠宝
相关人物
陈钦巧
相关人物
周云灯
相关人物
李卯
相关人物
杨丛省
相关人物
陈永洋
相关人物
任世华
相关人物
郑上交
相关人物
陈志多
相关人物
王克迪
相关人物
陈如塘
相关人物
方先朋
相关人物
薛正访
相关人物
王仁里
相关人物
郑方进
相关人物
童巨听
相关人物
洪振国
相关人物
郑巨养
相关人物
章乃象
相关人物
曹光茂
相关人物
杨员银
相关人物
周景道
相关人物
周开波
相关人物
陈成安
相关人物
陈光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