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海洋文化的见证——新罗太子庙和天后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86
颗粒名称: 五、海洋文化的见证——新罗太子庙和天后宫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坡南街的新罗太子庙及其背后的海洋文化。新罗太子庙原祀新罗太子,相传唐朝时新罗太子航海朝见遇风溺海,显灵保护航海人。文章还提到新罗太子落籍平阳的原因可能与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海上槽运及渔业的发达有关。此外,文章还提到岭门的天后宫,其神妈祖也是海洋文化的见证。两位海神落户平阳,共同见证了古代海洋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 平阳县 坡南街 新罗太子庙

内容

坡南街汇头有座新罗太子庙,原名叫灵护庙,俗称汇头殿,祀新罗太子。解放后,该址改为烈士墓。群众又迁新罗庙于新罗山。
  相传唐时,新罗太子航海朝见,遇风溺于海,显灵此山,保护航海人。原庙在新罗山,南宋时迁儒林大街,明天顺甲申重修。现留有庙前的两株大樟树,今人断代为二百余年,恐是误断。1884年,孔锵鸣过坡南时,写有《坡南荒庙》“城南荒庙何代王,门外老樟双龙翔。”可见樟已很大,因为230多年前,是何子祥浚坡南河,以其土堆砌庙后假山的时间,并种有松树称“十八公”。以此推论,樟树于此时证据不足。又普陀山一寺中有株樟树,断代为八百年,其实还没有这两株粗大。“老树不知岁月”,它当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新罗太子何以落籍平阳?虽然神佛是无境界的,但具体落籍一地,肯定有其独特原因。查《市志》:“南宋宝佑元年,诏颁义船法,广征民船作战船。温州四县(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被征民船达5080艘。元后至正二十年,平阳州官周嗣德,“闻京师旱,遣弟绍德漕运粮二万五千石上供。”至正二十二年,方国珍部,以三千余舟列营平瑞,攻打平阳。由此可见宋元时,海上贸易、海上槽运及渔业十分发达,新罗太子溺于海化为神,保佑航海平安,人们在出海前,前往烧香,或举行出海仪式,正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只因时日久远,明清两朝又屡屡禁海,故此渐被忘却罢了。其实海洋文化的遗迹,在岭门还有一座天后宫为证。其神称妈祖,福建湄州岛林氏女,是海神,能使“海不扬波”。香火也盛。两位海神落户平阳,正是古代海洋文化的见证。前者,还是一位有国际主义的神。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成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新罗太子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