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儒学文化的遗物——牌坊与仪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85
颗粒名称: 四、儒学文化的遗物——牌坊与仪门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坡南街与儒学文化的紧密联系。坡南街旧属儒林坊,因孔庙位于其凤山脚下。文章阐述了中华儒学的核心思想,包括“礼乐”、“仁义”、“忠恕”之道等,并强调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坡南街上保留的“师儒侍养”牌坊和仕巷口的孔庙仪门是儒家思想的实物见证。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龙头山的文明塔作为提倡儒学的标志。整篇文章展现了坡南街作为儒学文化传承地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 平阳县 坡南街 牌坊

内容

坡南街旧属儒林坊。因孔庙就在坡南凤山脚下。
  中华儒学以孔子为宗师,祖述尧舜,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重视家庭伦理,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修身齐家为本,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而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这些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坡南街上,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遗物有两处。一是“师儒侍养”牌坊;一是仕巷口的孔庙仪门。
  牌坊是宣扬,褒奖忠孝仁义儒家思想的“光荣榜”。明制,凡贡生、举人、进士,官授牌坊,坡南街原有牌坊八座,如世英,为陈奎立;文魁,为陈玑立;明刑,为陈宣立。而现在只留有为郑思恭立的“师儒侍养”牌坊。郑思恭,原籍龙江江口,父时迁坡南,万历四十年入贡,官永康县训导。他设会课督诸生学习,捐捧银添置教具,赈济贫困生员,驿宰丧不能葬,又嫌以银两。因此得永康人敬爱。后升蓝山教谕,因父年迈,不忍长别,遂辞职侍养父亲,并著书立言,有著作26部,均系“忧思”之作。因此,浙江本政使姚永济,温处兵备道万钟,特为建坊,以表彰其孝道。
  还有一个儒学的遗物是现在叫“后街”,过去叫仕巷的通往孔庙的路口的仪门,是清嘉庆三年任平阳教谕周瑾所建的,旧时,孔庙是春秋两祭的,祭祀是很隆重的,所以在数百米外就建有仪门,文官至此下桥,武官至此下马,旧时,还有下马石,现已失。仪门外,还有一个亭,亭的左边有一座全部用砖烧制部件而搭建的小殿。现在还祭祀着天地水的三位神仙,初一、十五还有乡人上香。砖殿旁还有惜字炉,是烬烧字纸的地方。我想,砖制的殿,原来应是仓颉庙。仓颉造字,又被人称为仓圣,在儒林街通往孔庙入口处,建仓圣庙和惜字炉是合情合理,不知何时却变成三官庙,被天地水三神占去了。经仔细观察,在小殿外侧砖柱上尚有一联,“绍书香当珍八法,广福祉莫弃残书。”据此,原来当为仓颉庙无疑。现在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然而为我们思想文化交流创造工具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了。仓颉庙应是农耕社会尊重文化知识的见证,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物。还有,在龙头山的文明塔①,也当是提倡儒学的见证。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成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文明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