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59
颗粒名称: 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
分类号: J825.552
页数: 9
页码: 101-1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北宋末年到南宋中期,平阳开始有活跃的戏剧活动。清末至民国前期,平阳有多种地方剧种,但抗战后期至解放前夕,戏剧活动渐趋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平阳越剧团于1956年成立,成为温州市和浙江省越剧界的重要力量。越剧团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解散和后来的恢复。恢复后,越剧团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村观众服务,受到广泛欢迎和表彰。此外,平阳还有木偶戏等传统艺术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 平阳县 越剧团 地方剧种

内容

从北宋末年到南宋中期,南戏在温州形成后,平阳就开始有了较活跃的戏剧活动。清末,平阳的主要地方剧种有高腔、昆腔、乱弹、和调与木偶戏等。民国前期,平阳在京剧方面相继出现了改良会、大三庆、大高升、天声和金福连等班社。抗日战争后期到平阳解放前夕,平阳民间的戏剧活动渐趋沉寂,最后,除木偶戏外,其他许多戏班大都散伙。
  新中国建立初的1955年,上级将在温州一带活动的“人民和剧团”和“红旗京剧团”落实到平阳。平阳越剧团目前虽已成为温州市和浙江省越剧界的一朵奇葩,但当平阳越剧团于1956年成立前,平阳并没有越剧在这里活动过。
  越剧这个剧种是于1910年前后,由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在余姚秧歌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初期全部由演员演出,后来改为男女合演。1923年后全部改由女演员演出。平阳原来没有越剧这个剧种,现在的“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是1995年9月由平阳越剧团改名来的。她的前身为“同心协义剧团”。该剧团于1950年春在浙江临平县演出时,还是一个建立未久,组织相当松散的“姐妹班”。该年4月间,由艺人马介仁介绍,陈剑秋、周月明兄妹和魏亚萍等6人到临平加入了该团。由于陈剑秋工作勤奋负责,演技高超,不久即被推为该团团长,并改团名为“新创仁义剧团”。1951年,商小红和嵊县几位演员又一起进了团,使新创仁义剧团的实力得到了加强。1952年,全团在浙江崇德县参加由省厅召集的全省职业剧团学习会,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全团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明确自己是光荣的人民演员,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于是大家加紧赶排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剧本,如《彩虹万里》和《李闯王》等。与此同时,又改“新创仁义剧团”为“人艺越剧团”,改建了团委,由商小红、陈剑秋、魏亚萍分任正副团长。并继续在浙、皖两省流动演出。
  1955年,人艺越剧团应邀到达温州,第二年由省文化局分配到平阳登记落户,改名为“平阳县越剧团”。当时全团演职人员约40余人,她(他)们大多来自上海、杭州、绍兴和嵊县等地,以陈剑秋、商小红、金婉贞、项龄童等主要演员为骨干,由商小红、陈剑秋分任正副团长。该团生、旦、净、末、丑等行当齐全。此后,除常演的老戏外,还连续排演了《三击掌》、《十五贯》、《胭脂》、《李慧娘》、《秦香莲》、《雪里小梅香》、《程婴救孤》等传统剧目。与此同时,还陆续排演了《城西之花》等现代剧。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团被撤销解散。1969年4月,演职人员被调到“斗批改”干校学习,同年12月,部分演职员被调入平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其余人员分别被分配到农场、工厂、商店和招待所等单位工作,或作为编余处理,发给生活费。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下半年,市文化局组织一次非正式的文艺演出,平阳越剧团以原班人马为主所演的戏深得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因此,地委宣传部认为平阳越剧可予恢复。于是县里开始积极筹备复团。12月间,除邀请商小红、陈剑秋、项龄童、金婉贞等进行筹备外。还先后抽调县内各单位中的文艺骨干分子(大多是参加过业余会演的男女青年),如曾善仁、张声和、蔡正川、陈丽萍等入团。人手不够,又招聘10多人予以补充。这样,1978年4月就恢复了平阳越剧团。新恢复的越剧团仍委派商小红和陈剑秋分任正副团长,并由商、陈二人负责培训新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学习、排练,同年下半年就向社会进行演出。
  越剧团恢复近20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又焕发了她的艺术青春。
  坚持上山下乡,树立为农村观众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原是平阳越剧团的一大特色。从建团后到“文革”前,他们早就这样做。合作化时,该团分为二队,把现代戏《两兄弟》、《李双双》等送到千年听不到锣鼓响的偏辟山乡。为了鼓励剧团上山下乡,除省报及《浙南日报》予以报导外,上级还拨款给予奖励。该奖励金经剧团团委研究后,决定把它作为兴建演员宿舍之用。在县局领导和全体演职员的大力支持下(演职员同意拿出历年积累的奖金凑足近2000元),一幢三层楼房很快就建成了。这就是现在的平越团部(现为四楼,是后来增筑的)。
  越剧团恢复后,对上山下乡更加重视。据有关资料,越剧团从1978年下半年到1979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内,共演出521场,而其中在农村演出的场次就占86%以上。另如该团从1995年参加省六届戏剧节回来后,乘省会演获得多项奖励的东风,又相继到乐清、瓯海、瑞安、苍南以及本县农村进行演出。单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份,就演出112场,观众约23多万人次。
  由于她(他)们不辞辛劳,送戏下乡,深受广大村民欢迎。中共温州地委宣传部除于1979年10月17日发文赞扬该越剧团坚持上山下乡巡回演出,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外,并表彰该团领导班子方向明确,通知各县委宣传部、文化(教育)局,希望他们组织广大人民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并加以推广。浙江省文化厅亦于1980年4月10日将平阳县文化局上山下乡的总结文件作为全省文化局长会议参考材料,在会上分发,要求各地组织艺术表演团体认真学习。浙江省文化厅,浙文艺[1996]19号文件《关于对去冬今春在“送戏下乡”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艺术表演团体予以表彰的决定》中,“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亦载入红榜,受到表彰。
  配合中心,进行现代戏排练演出,是该剧团的又一大特色。早在50~60年代,她们就排演了《城西之花》、《三月三》、《杨立贝》、《血泪荡》、《南海长城》等等。70~80年代,她们又排演了《不准出生的人》、和《金鸡报晓》。90年代,为密切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又认真执行县委指示和县文化局的决定,在短短十来天内,排演了6场现代剧《雷锋啊雷锋》,于1990年5月17日~7月10日的50多天内,先后在平阳、温州、瑞安、苍南等市县15个演出点巡回演出,共计演出101场,观众达8200多人次。越剧团所到之处,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它有力地促进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深入开展。除省、市、县电视台和《温州日报》相继为她们作专题报道外,浙江省文化厅又为此发出《关于平阳越剧团移植现代戏<雷锋啊雷锋>演出超百场奖励的决定》,并发给平阳越剧团奖金3500元以示奖励。
  任何一项事业的兴盛,是和重视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分不开的。为了振兴越剧事业,保证剧团有一定的艺术实力,并在演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上能形成一个梯形,多年来,越剧团曾着重做了如下两件大事:
  第一,除邀请本团老艺人为团内基训老师对青年艺人作辅导基训外,还先后邀聘温州京剧团形体老师来训练形体动作,原温州戏校和省艺校声乐老师来教声乐,省艺校和浙昆老师来举办培训班和帮助排戏。此外,又于1994年聘请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为该团收取朱晓平和王雪龄二人为艺徒,1995年又聘请傅全香为剧团的终身顾问。
  第二,1990年,报请县府批准,由县文化局主持,在市文化局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公开为越剧团招收新学员。通过初试、复试、从全县200多名考生中录取了19名。新录取的年青小姑娘,由商小红老师带队,送到嵊县“越剧之家”接受培训。半年后,她们当中有10人考进了浙江省艺术学校,在艺校学习4年后回团。另7人(本为9人,后因其中二人先回团)继续在“越剧之家”再学了半年也回团工作。他们经过1年到4年的专业培训,技艺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如苏苏、王玮、卓淑薇,就是上述10位小姑娘中的三位。她们一出校门就立即获得’95市五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一等奖和’95省六届戏剧节演员二等奖。特别是卓淑薇,最近又获’96全国日发杯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
  从1957~1996年,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参加省、市戏剧会、调演共17次。参演剧目有古代剧和现代剧,获奖项目有:集体演出奖、音乐奖、舞美奖、优秀剧本创作奖、剧本一等奖、、剧本改编奖、省市导演一等奖、省市演员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舞美设计一等奖、组织奖、’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铜奖、’96全国日发杯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等100多项。
  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从成立到现在已有40多年历史,现有演职员63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编剧尤文贵、郑朝阳(已调)、施小琴,导演陈剑秋,演员商小红、张雪清、朱晓萍等,在省、市戏剧界都享有一定的声望。
  老剧作家尤文贵(已退休),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戏剧家协会理事、平阳县政协常委。他的剧作,戏路宽广,题材上有古有今,剧种上有越、昆、瓯、徽和木偶等等。除越剧《憨痴传奇》获’87市二届戏剧节优秀剧本创作奖、省三届戏剧节剧本二等奖外,其他如瓯剧《蝴蝶梦》和《仇大姑娘》(合作)获省三届戏剧节剧本二等奖和省首届戏剧节优秀剧本奖;徽剧《杨贵妃后传》被安微省黄梅戏剧团等多家大型演出团体选用,并搬上荧屏;木偶剧《时针飞转》(合作)获省’81现代戏会演一等奖,并参加全国首届木偶、皮影戏观摩会演;木偶剧《水漫金山》,获全国大奖;现代戏《孔雀街新潮》(合作)获省首届文学奖,并参加中国第二届艺术节(华东片)演出。为表彰尤老多年来为浙江省戏剧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特于1995年11月26日,授予尤文贵“艺术长青”荣誉证书。《尤文贵剧作选》,将由安徽古籍出版社出版。
  郑朝阳,原为越剧团编剧,现已他调。她创作的越剧《宫墙柳》,曾获’91市四届戏剧节优秀剧本奖,’92省五届戏剧节“花仙奖”和“金艺奖”(均为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授予)。
  施小琴,青年剧作者,现虽为四级编剧。但她创作的《出宫回宫》,除获’95市五届戏剧节和省六届戏剧节优秀剧本奖外,并获九届“华东田汉戏剧奖”剧本三等奖。小琴是一位很有才华而又十分勤奋的剧作者,1993年,她创作的木偶小品《醉猴》,曾由中央戏曲学院附中以京剧排演并参加北京电视台“希望之光”小品晚会。同年,她编写的元马致远《汉宫秋》普及本,被列入《新中国古典戏曲故事》丛书,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1994年,她创作的大型瓯剧《范蠡救子》,荣获温州市“瓯剧小百花剧本征文”创作奖。同年,她创作的少儿话剧《牵丝情》,又荣获浙江省《改革月报》“改革之光”征文大赛铜奖。
  商小红,嵊县人,1951年进新创仁义剧团,第二年仁义剧团更名人艺越剧团后,商被推为副团长。她是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中的元老。从人艺越剧团开始,她历任该团正副团长30多年。1982~1987年,她连任第六、七两届平阳县政协委员。60~70年代担任过县党代表和县妇女代表。商小红工作积极,爱团如家。现在她虽退休多年,但只要团中有事,请她即到。任团长期间,在生活上对演职员关心,在演艺上对青年演员则要求甚严,全团演员对她都很爱戴。正因如此,退休后还被聘任为正团长一年。商小红在50年代虽早已成为旦角名演员,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她又到浙江省戏剧学校(即今省艺校)进修。她演技高超,扮相俊美。60年代,她在《半把剪刀》中任女主角陈金娥时,曾轰动温州、临海、黄岩和福建的福鼎等市县。《半把剪刀》在温州市区连演四个月,场场爆满。商小红还于1984年获市青年演员调演优秀园丁奖;1987年获市二届戏剧节服装制作奖等。
  陈剑秋,上海人,约于1950年进入同心协义剧团,旋被推为团长。她是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中的元老,从新创仁义越剧团开始,她担任该团正副团长历30多年。除连续好多届被选为平阳县人大代表外,还被选为温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陈剑秋工作积极,公而忘私,为平阳越剧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由于她一心扑在剧务上,无暇照顾子女,致使她原使有6个子女,就因此夭折了2个。留下的另一个男孩,不幸又在边疆因公亡故。另一女孩,则因解放初剧团尚未找到主管领导单位,团内经济极端困难,无钱帮她求医,使这位女孩又成为残疾。陈剑秋是生角名演员,50年代就得过浙江省戏剧会演大奖。据传,她扮相俊美,当年曾使一些少女观众误以为她是一位美男子,对她发生真诚的爱慕而暗暗寄予芳心。陈剑秋又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名导演。她导演的戏,多次在省市调会演中获奖,如《金鸡报晓》获’83市会导演一等奖;《才女梦》,获’85市一届戏剧节导演奖;《憨痴传奇》获’87市二届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和’87省三届戏剧节导演三等奖。此外,她还于1984年市青年演员调演中,获优秀园丁奖。
  金婉贞,杭州市人,旦角名演员,嗓子很好,忠厚稳重,善演公主一类角色。曾获’57浙江省会演个人三等奖。她约于1954年应聘进人艺越剧团,也是该越剧团的一位元老。
  项龄童,杭州人,出身于上海越剧院,1952进新创仁义越剧团。1952年任该团正团长。1954~1970,任平阳越剧团副团长。1959~1982任第二、三、四三届平阳县政协委员和第五届县政协常委。为生角名演员,特别善演包公,现已亡故。
  张雪清,腾蛟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为平阳县政协第七、八、九三届委员。现为温州市六届人大代表。1988~1995年任平阳越剧团主管业务的副团长。她攻生角(小生),扮相俊美,技艺高超,多次在省市戏剧节会演中获奖。她多才多艺,非但反串过旦角,1983年市会演时,在参演的现代剧《金鸡报晓》中,无人担任老头子的角色,团里硬压她演,她勉强接受了。会演结果,她出人意外地荣获市一等奖。10多年前,越剧团在温州东南戏院演出《沉香扇》。当观众们获悉张雪清和陈剑秋师徒联袂登台,争先恐后前来观看,虽连演一月,都场场爆满。
  朱晓平,昆阳镇人,1978年进团,攻旦角,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平阳县政协第十届委员。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的入室弟子。1981~1987年,相继两次获市调会演演员二等奖、市优秀表演奖和市演员一等、表演一等奖;1987~1992年又获省三、五两届戏剧节演员三等奖和一等奖。两年前,又荣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越剧名曲—《朱晓平唱腔精选CD片》,将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
  王雪玲,苍南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的入室弟子。攻旦角。除相继获市’87、’91演员三等奖、演员二等奖,省’91、’92青年演员二等奖、演员二等奖外,并荣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
  苏素云,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攻丑角。1984~1995年,除先后5次获市优秀表演奖、演员一等奖、表演一等奖、演员一等奖、演员二等奖,两次获省演员二等奖和演员三等奖外,又荣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铜奖。
  项逢林,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攻老生,兼演小生。除相继获市’85、’87、’91演员三等奖、表演二等奖、青年演员一等奖,省’87演员三等奖外,并荣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铜奖。

附注

注: 本文除参照《戏文》1994年第5期有关文章和档案资料外,并承朱振先、徐兆格、商小红、陈剑秋、张雪清等同志提供很多宝贵资料,特此致谢。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书包含多篇回忆和传记,主要讲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对吴景荣教授的纪念、对苏步青教授的拜访、对平阳籍人士的缅怀和追忆,以及平阳地区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平阳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平阳提线木偶和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等。最后,还提供了平阳县1949年至1995年乡镇沿革的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干
责任者
马介仁
相关人物
陈剑秋
相关人物
周月明
相关人物
魏亚萍
相关人物
商小红
相关人物
金婉贞
相关人物
项龄童
相关人物
张声和
相关人物
蔡正川
相关人物
陈丽萍
相关人物
傅全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同心协义剧团
相关机构
新创仁义剧团
相关机构
浙江省文化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