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邓天民的一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49
颗粒名称: 我父亲邓天民的一生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6
页码: 54-59
摘要: 本文讲述了邓孙勉民国时期在上海大学学习并加入了革命组织。他后来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围剿”斗争,并在期间担任了一些职务。
关键词: 平阳县 邓天民 教育事业

内容

我父亲邓孙勉,字天民、印越。1900年出生于浙江平阳山门畴溪。
  我父亲小时候聪明好学,受爷爷的宠爱,特请泰顺的翁先生掌教私塾,后又送顺溪陈小文家攻读古诗文,先生是我的外公—徐琴轩。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凤山、辅文、子锦等先生都曾教过他,想必又读了高小或相当于初中的课。1916年秋考入温州艺文中学,共读了四年,毕业后先回山门成亲,然后于1920年秋,又考进上海大学。
  1919年,在温州他与施味辛、邓毅、郑冬怡、陈铎民、徐公勖等先生都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在周自清等先生的引导下,接受了新民主主义新思想。在上海大学又接受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和邓毅、施味辛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我老家的阁楼里,有半楼的古书与新书,在新书里有《新青年》和《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还有马列主义小册子;都是那时我父亲和邓毅叔从上海买回来的。1923年间我父亲被人告发遭到江苏省防军的通缉追捕,他带着愤怒和忧伤提前离开了上海大学,逃回老家,先在闹村青街等地躲藏,待局势平稳后,即与周了同先生一起去厦门,在集美学校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这是我父亲慎重选择的一条教育兴国之路。因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心切,第二年即毅然返回家乡,真正开始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北伐七七军政治部主任的施味辛先生从广州回到平阳。旧友重逢,分外亲热,施频频来畴溪小学找我父亲,首先介绍我父亲加入孙中山改组的国民革命党为党员,还时而邀来许多青年在此聚会,以进一步扩大队伍。不久施在平阳成立了县党部,为革命的需要,我父亲暂离学校到平阳县党部与施等共事。施任工人部部长,他任监察委员。1927年“4·12”,蒋介石叛变革命,我父亲和施等国民党左派均被通缉追捕,我父亲逃脱敌人的追捕,先去温州,后又折回平阳江南一带。被国民党清党除名后,他便立即回到学校又从容地教起书来。先在北港小学教了8年,1935年秋回到畴溪小学。由于我父亲教学认真,在北港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故在此连任教导主任、校长多年。只是与施味辛先生则长久失去了联系,后才知道他已病故。
  1927年,刚受过黄浦军校军政训练的邓毅叔,在上海组织“学联”任执委,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媚外政策,引起二陈CC派的极端仇视,不幸被捕。我父亲闻讯,立即整装备银,日夜兼程赶到上海营救,但因无后援,未能成功,后来邓毅叔被军事法庭判处三年徒刑,押送苏州陆军监狱,终因年久病弱死于狱中。我父亲和扫空叔曾多次赴狱中看望,后又一起去将他的遗体运回山门安葬。邓毅叔的牺牲,我父亲万分悲痛。后来他经常给我们讲邓毅叔的故事。在我老家阁楼里,还珍藏着邓毅叔的两张24寸放大照片。一张是穿便装,高脑门,眉清目秀的青年才子,一张是着军装戴大沿帽,英俊潇洒的少壮军官。解放初期,还曾见过,后来“几经折腾”便不翼而飞了。万幸的是邓毅和我父亲从上海买回来的一本20斤重对开崭新的英汉大词典,解放初已被我父亲赠送给平阳二中(前身为我的母校——南雁中学),想必如今还好好保存着吧!
  1936年冬,扫空叔回到家乡,红军给他的任务是以公开的身份掩护配合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他同我父亲密商决定,名义上我父亲仍任畴溪小学校长。他任副校长,实际上我父亲暂离学校(先去县民教馆工作,后又去北港小学教书),让扫空叔出面管理畴溪小学。这样,他便利用这个公开的职业和地位,宣传抗日救国,做上层统战工作,促进浙南方面的国共和谈。同时也作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温工作组与上海党组织之间的地下秘密交通联系点。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临时省委根据党中央的要求,还在畴溪小学创办了“抗日救亡干校”。扫空叔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畴溪小学在为浙南革命斗争史上作出一定贡献,邓天民先生在提供畴溪小学的阵地是持积极态度的。而另外三个人则多方破坏。”
  1937年6月底,扫空叔为配合建立温台之间秘密联络点,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我父亲闻讯,曾多次赴温通过黄强律师多方营救,都未能成功,直至8~9月间,浙南国共双方代表和谈达成释放一切政治犯的协议后,扫空叔才被无条件释放。扫空叔回忆说:’邓天民先生为了营救邓毅和我,虽均未能成功,但都是为革命出了大力的。”
  1938年间,红军北上,省委调扫空叔任中共温州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我父亲自然又从北港小学回到了畴溪小学,继续任教。是冬,扫空叔与木兰〓北上学习,先去东北后去延安。临走,我父亲从祖父的账上提取100元银元,送他们启程。十年前,施味辛先生病故了,邓毅叔牺牲了,红军主力走了。扫空叔也离开了。此时此刻,我父亲的心情可想而知。当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林垂清、王扬西等地下共产党人也曾偶尔来我家作客,但由于浙南的局势急转直下,他们之间的来往也受到限制。倒是陈逸人、军博、叔堂等先生与我父亲来往自由一些。还有近邻的辅文、徐庭、公度、昌界、公化、一飞等先生则经常来我们家串门,来得最多的是徐庭先生。他们走到一起,忽叙旧开怀,忽谈笑风生,也倒有几分自在。但眼前尚能为自己的家乡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觉得生活也还充实。但从那以后,我父亲在办学执教方面似乎不如以前顺当了。尽管如此,他对家乡教育的满腔热情从未削减。
  1939年秋至1943年夏,我父亲在北港小学任教时。虽已是不惑之年,但还和二、三十岁时一样,天天早出晚归,风尘仆仆步行在山门——水头之间,来回四十里路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回来帮完家务,还要辅导姐姐哥哥的功课。1944年间,我父亲回到畴溪小学,我与父亲朝夕相处,他亲自教我写日记、写作文,经常出些算术智力题给我练习。哥哥、姐姐在外地读师范、读中学,父亲便利用假期加倍给他们讲解《今古奇观》,我也夹在中间,听得非常入神。在学校我父亲主要教高年级的课,讲国语时总要穿插些有趣的故事,讲算术时,常举些生活中实例,讲地理课时他能逐个将中国28个省份的轮廓和道路、河流默绘在黑板上,非常认真负责。他自己学习也很勤奋,一闲下来,就和凤山先生对诗,和辅文先生研讨《儒林外史》。晚上他的案头工作甚多,不是备课,批改作业,就是替乡亲们写状纸。有不少穷人的孩子交不起学杂费,家长便来找我父亲帮助,他都尽力妥善地给以解决。他经常在人前夸王庄几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说他们人穷志不穷。那时,办学经费困难,记得有一次,逼近年关,教书先生的薪水尚无着落,急得我父亲坐立不安,后经多次与乡政府交涉,终于大年三十那天,让大家高高兴兴地领到了薪水。
  1946年秋,我父亲的学生益谦先生在北港小学任校长,我父亲应邀再度去北港小学当了两个学期的教导主任。但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经济崩溃,教育瘫痪,益谦先生同昭泽先生商定在水头办一家私人银行—恒大。特聘我父亲当账房先生。为了摆脱教育界尔虞我诈的困挠和家庭经济拮据的困境,他无奈作出了这个万不得已的选择。在那货币暴贬的年代,凭他两个学生的精明能干和他为他们理财谨慎认真,不亏不盈,勉强维持了两年多。
  1949年水头解放前夕,中共平阳北港区委书记苏松,带领工作组进驻水头,就选择住在我父亲所在的恒大二楼。阔别多年的地下党又回来了,他非常激动,从没有看见他那么高兴过,几天之间年青了许多。开始,他特吩咐我,这几天不要去他的办公楼,我不解其意。过了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悄悄地上了二楼,一抬头就看见孙旺叔穿着军装手握冲锋枪威武地站在楼梯口,虽然多年不见,但他很快就认出我来,笑着迎我上楼,摸了摸我的头,让我进去。在外屋找到了我父亲,只听里屋有很多人在低声谈话,不一会有一位中等个子,穿着便装的男子从里屋走了出来,旁边随着一个小青年,也着便装,精神抖擞地往楼梯走去,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位男子,红扑扑的脸蛋,一对剑眉,一双乌亮的眼珠略带微笑的嘴唇。又英俊又厚朴又和善。顿时间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佩和神秘感。我临走时问孙旺叔,他告诉我,他就是苏松同志。不几天水头解放了,恒大散伙了,我父亲由王杨西先生推荐,海啸书记聘请到人民政府平阳县文教科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他的心还挂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终于1950年间又回到了山门中心小学(即畴溪小学)。不久忽接扫空叔从江西南昌来信,特邀他去江西农大作客,有十多年没有音信了,怎么不惊喜呢?后来我父亲专程去江西南昌,看望了扫空叔和木兰〓,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扫空叔还有意聘请我父亲到江西农大任职,但我父亲还是没有留下。看来,我父亲这一辈子注定是离不开家乡和家乡教育事业的。他对家乡的感情如此之深,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1956年,经上级批准在山门组建平阳县第九初级中学,平阳县文教局和山门区人民政府,责成我父亲具体负责筹建,并任命他为该校第一任校长。他精神焕发,日夜奔走。当他看到崭新的校舍楼一栋栋拔地而立,当他看到四面八方应聘的教师云集于九中,当他看到被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走进课堂的时候,他笑了。我母亲四忆说,你父亲年青时就立志当一名乡村教书先生,后来这个心愿实现了。又梦寐以求在家乡有自己的中学。苦想了几十年,没有想到,在他花甲之年梦想变成现实了。他非常感激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他老当益壮奋发图强,加倍努力献身于中学的创业。我父亲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但他始终坚守在家乡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并倾注他毕生精力。扫空叔回忆说:“邓天民先生是我少年时期的老师和校长,地方人士都称他为人和善、教书、办学极其认真负责,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在我父亲受迫害期间,有不少他的学生悄悄地来看望他。有位年龄比他高的老人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送雪白米饭给他吃,说是长寿饭。我父亲去世后,有位他早年的学生还专程从上海回到家乡,来到我父亲的墓地拜祭。为彻底澄清我父亲的“问题”,地方各界人士的代表多次联名上书,恳求复查,山门中学还指派黄美畅等三位老师跋山涉水,内查外调,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最后在革命老前辈、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我父亲近三十年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在此,特致以深深的谢意!
  今天,当年的平阳县第九初级中学已改称山门中学,是全县的五所完中之一,师生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升学等都有明显提高,作为山门中学第一任校长的后代,我由衷地感到兴奋。衷心祝愿山门中学越办越好,为家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996年8月12日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书包含多篇回忆和传记,主要讲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对吴景荣教授的纪念、对苏步青教授的拜访、对平阳籍人士的缅怀和追忆,以及平阳地区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平阳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平阳提线木偶和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等。最后,还提供了平阳县1949年至1995年乡镇沿革的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邓珊
责任者
邓天民
相关人物
陈小文
相关人物
施味辛
相关人物
邓毅
相关人物
郑冬怡
相关人物
陈铎民
相关人物
徐公勖
相关人物
苏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畴溪小学
相关机构
北港小学
相关机构
平阳县文教局
相关机构
山门区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