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鏐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45
颗粒名称: 刘昌鏐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29-3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刘昌镠,一个出身于温州的杰出青年,通过不懈努力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下,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撰写文章抗议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回乡参与抗日活动,后因病无法北上。在浙江丽水,他担任中国植物油料厂化验室主任,致力于植物油加工开发工作,为国家的油脂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丽水沦陷后,他回到温州创立清明化工厂,继续从事化学试验的技术开发工作。
关键词: 平阳县 刘昌镠 化学工业

内容

我的哥哥刘昌镠,小时聪敏,颇得长辈喜爱,我祖父曾亲自为他讲授史书和诗文。他十一岁小学毕业后考入温州第十中学初中部,那时我父亲正任北伐军军医处处长,当随军抵达北平南苑后,即进入北平协和医院进修实习。于是令昌镠北上求学。1929年他考入全国闻名的北师大附中高中部,1932年毕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从萨本铁教授攻研有机化学。1936年毕业时,成绩优异,为全班中名列前茅的高材生。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前夕。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寇又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军控制了察哈尔,指使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在严重的民族存亡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抗日救国,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五六千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冒着刺骨的寒风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下午5时,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很多学生,北平各校学生于次日宣布总罢课。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后一个多月中,北平城内的北京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民国学院等院校先后被军警包围,清华大学虽在城外,但在1936年2月9日也遭包围搜查,昌镠和450多位同学都被关在清华体育馆健身房里遭受国民党和4000名警察及宪兵的检查。事后,昌镠义愤填膺至痛恨,于是撰写《终于也被搜查了》一文,向报社投诉,抗议国民党军警的暴行和揭露政府当局对日忍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正当华北政局动荡之际,原师大附中教务长王鹤清先生被任为广东省识勷勤大学化学系主任,邀昌镠一起南下,前往广州该校任教。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昌镠曾应清华母校之约担任化学系助教,但华北战火已烈,北上已不可能,只能回到故乡平阳与平津院校的回乡同学王栻、吴景荣、蔡孔耀、陈德煊、沈鉴、刘昌汉、王载纮等一起,在平阳县城及鳌江等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吴景荣、刘昌镠分别担任平阳青年救亡团城区分团的正副干事长,昌镠并任训练股股长,他认识到抗日战争可能是长期的,必须训练游击战术。必须锻练体质,于是组织一次爬登九凰山的登山活动,他亲自带头争先登上山巅从一块大岩石上下跳,当场咯血不止,后经诊断为肺结核病。
  1937年冬和陈德煊等在鳌江筹办平阳临时中学,昌镠被推为教务长,翌年初开学时,他因病无法到任,改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沈鉴兼代。
  浙江是植物油生产比较丰富的省份,抗日战争开始后,东南沿海口岸被敌封锁,油脂的出口极困难。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部成立了中国植物油料厂,负责各地区的油脂加工和调配业务,丽水设有分厂,昌镠受聘为该厂的化验室主任,这时昌镠已患肺病,不时咯血,但他仍坚持工作,在1938至1940的两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很多油脂加工方面的开发工作,得到了中国植物油料厂总公司的嘉奖,同时在昌镠的精心培养下,一批热心于油脂工业的青年和工人逐渐成长起来,现在杭州担任浙江省粮食科学研究总工程师的许大申同志和温州市化工界的刘增祥厂长等。就是在丽水时和以后在清明化工厂时期由昌镠谆谆教诲而成长的。
  昌镠于1938~1940年在丽水这段时间,主要从事植物油加工的开发工作:
  植物油的裂解,生产了一系列石油制品。因为当时海口全被封锁,植物油不能外运,而我们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方面所需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也无法进口,于是利用植物油裂解生产代用品,其得率达70%,质量基本和进口的产口类同,工艺成本都属可行,这项工艺首先于丽水的敏河乡建厂投产,产品供浙、赣、闽三省的公路交通燃料之用。
  用精制菜油吹风氧化生产润滑油。菜油精制后吹风,使稠度略增,再加一些抗氧剂以制造润滑油,或加金属皂以制成润滑脂,1940年投产,为浙赣铁路机车和东南数省的汽车运输提供了润滑油脂。
  利用当地土产蜂蜡与菜籽油制造植物性凡士林。该产品为后方医院提供了药用膏剂及城市用化妆品发蜡。为中国植物油料创造了大量财富和解决国家石油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困难。
  当时我国西南各省所产的油脂也无法外运,民用和交通方面所需的石油产品因敌人封锁也无法取得,因此我国东南地区油脂加工产品和技术便流传到西南地区,如柳州、衡阳、重庆等地。昌镠在油脂加工业方面的声誉即由东南各省传播到西南各省。
  丽水沦陷时,昌镠因病不能随厂内迁,便应王小同之邀回到温州与蔡孔耀、方恭敏等于1942年创立了清明化工厂,由恭敏任经理,孔耀任厂长,主持全厂技术行政工作,昌镠和其两位妹妹仪鸿、宜荪在厂研究室工作,昌镠负责化学试验的技术开发工作。厂本部设于温州龙泉巷,为了避免日机的轰炸,在青田仁宫乡设车间,用植物油生产汽油、年产数百吨,为东南各省之冠。在厂本部生产润滑油脂和植物凡土林,转销内地。此外还生产油墨,解决了某一种油的部份利用,为此还建立了一家小印刷厂。
  同年,清明化工厂又推出国内首创的油脂高压水解工艺,利用桕油和牛油水解以生产硬脂酸和油酸。高压釜系利用日军的水雷改装,分解后用土榨分离硬脂酸(商品名习的林)和油酸。清明习的林在昌镠悉心研究,不断改进设备和操作技术后,其质量不亚于进口英商卜内门的三压习的林,因而在上海为各商用习的林的大厂家所青睐,从而占有一定市场。一直到解放后,清明化工厂公私合营,转产其它油脂产品。
  温州陷敌前,清明化工厂迁往平阳北港水头镇,在一家糖厂旧址建立脂肪酸车间,当时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脂肪酸生产厂。此时昌镠移住江南林官仓亲戚家,说是养病,但心系厂方生产,于是教弟妹等制作雪花膏,自制腊纸杯(如现行的冰淇凌杯)及包装;并设计热水滚筒器在火炉上用棉纸手工制造刻钢板用腊纸及复写纸,在宜山、钱库、金乡等地推销,颇受用户欢迎,其收入可解决几个职工的生计及减轻厂方负担。在此基础上,后来清明化工厂曾一度生产腊纸及复写纸以供文化用品。
  1942年春,我父亲和祖父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昌镠作为长子长孙因重病在身未能奔丧,至为伤悲,一切治丧事宜由我办理,在祭奠出殡之时,昌镠将其多年研制的各种油脂加工成果的样品谨献于灵前以报答长辈养育之恩!
  1944年年初,清明化工厂创办人王文川在温州逝世,其弟王载纮、宋爱兰夫妇自昆明奔丧归,载纮继孔耀之后接任清明化工厂厂长,1945年日寇败退,温州解放,清明化工厂拟在上海扩展业务,1946年小同、载纮同去上海时,昌镠已病笃,小同、载纮在购到肺病新药雷米封尚未带到温州而昌镠已于六月初辞世,终年32岁。
  昌镠学识渊博,处事严谨务实,毕生以祖国油脂工业加工技术的创新开拓和发展为己任,难能可贵的是,他多年来在病魔缠身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工作,钻研技术,在培养人材和创业开拓方面作出巨大的业绩,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充分发挥他潜在的学识和才能,使清明化工厂同仁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我国油脂工业界失去一位专家。

附注

注: 本文承王载纮、许大申两同志提供资料并此致谢!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书包含多篇回忆和传记,主要讲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对吴景荣教授的纪念、对苏步青教授的拜访、对平阳籍人士的缅怀和追忆,以及平阳地区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平阳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平阳提线木偶和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等。最后,还提供了平阳县1949年至1995年乡镇沿革的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昌汉
责任者
殷汝耕
相关人物
王鹤清
相关人物
王栻
相关人物
吴景荣
相关人物
蔡孔耀
相关人物
陈德煊
相关人物
沈鉴
相关人物
刘昌汉
相关人物
王载纮
相关人物
吴景荣
相关人物
刘昌镠
相关人物
沈鉴
相关人物
刘增祥
相关人物
许大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植物油料厂
相关机构
清明化工厂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中国大学
相关机构
东北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