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分明在眼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40
颗粒名称: 往事分明在眼前
其他题名: 为纪念吴景荣逝世两周年而作
分类号: K825.6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本文深情回忆了已故学者景荣的一生,通过对其性格、学术成就、人生观念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忠诚、执着、风趣而又热爱故土的学者形象。景荣在面临疾病和困境时,仍坚持完成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对学术的热爱。他的离世给学术界和亲友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关键词: 平阳县 吴景荣 学术贡献

内容

(一)
  景荣去世整整两年了,他走得太突然,在他去世前两三天我还接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信!时间距离仅十天左右。
  他体质本不行,有宿疾,时常住院,出院后便工作,健康情况每况愈下。本来夏秋两季的气候对他最适宜。不是去北戴河,便去承德。可是近几年来他走不动了。他于去世的一个月左右,曾写信告诉我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译《范存忠自传》;二是商务印书馆计划出一部《英国文学史》,约他写中世纪部份的史料。他说“任重事繁,又来日无多,不得不格外爱惜时间。”他以病后虚弱之躯。负此重任。自然精力耗尽了!於是一代学人,终于走完了他的生命之路!
  他是忠厚的人,重然诺而又寡言。具有东方的儒家思想,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他读过不少的西方文学,也住过英国。自然也会沾染了英国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解放后入了党,成为马列主义者,实际上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东方儒家思想还占上风!
  他也很“执着”,从不拿原则去做交易,言必信,行必果。在他从事外语教学五十多年中,培养了不少人才,有些还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和“尖子”,至今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他虽然走了,可是种子仍旧播散在人间!
  “执着”是他个性的一面,可是有时也会偏离了,一偏离就会变成“偏执”。他不计较自己大病初愈后的精力而硬要写两本书,结果反而走到反面,这是他自己始料所不及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人,完全运用理智,以控制言行。所谓“完人”,仅仅是人们用理想之花所塑造的作为膜拜的偶象而已!他说:“来日无多”人世光阴,本是无情,能摄生还可延年,如果旦旦而伐之,则“童山濯濯”了!
  (二)
  1979年,他主编的《汉英词典》出版,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从而使他的知名度一旦转化为国际文化价值。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般说来词典编纂工作,总要利用前人劳动成果的…然而汉英词典有它的特殊性。”出版后给我寄来一本,信中说:“一部巨型的工具书,是包罗万象的,要做到全方位的成功,是不可能想象的,同时在国际上,对汉语有很深造诣的专家也不少,虽然在词典中也大量吸收了还具有生命力的汉语成语,但是释义工作不易做,因为有双关义的词语很多,同时也给译文带来很大麻烦与困难。林语堂的《当代汉英词典》的毛病,就出在这里。”这是他的中肯之论!
  1984年秋,他回乡参加“恳谈会”,久别相逢,倍感亲切!我祝贺他《汉英词典》编纂成功,对文化事业作出页献。他说如果没有周总理的支持和五六十位中外专家经过十年多年的努力,是无法成功的。并称词典出版后在国内外反应还好,至於要读者全唱“赞美诗”,那是愚蠢的想法。他随便举个例子,称美国有位教授来信指出“观世音”英译文有错,说了一大批道理。我给他回信,称如果真的有错,错不在于我们而是在美国。因为我们译文是参考《美国百科全书》的原文而写下的,后来他就回信道歉。这点精神也不容易!
  他还谈到当“四人帮”炙手可热”时,对编纂工作横加干涉,硬要把张铁生“交白卷”作为新名词的条目,塞进词典,还说最后定稿也要经过工农兵讨论。他笑着说:“这是对学术的潮弄,是愚昧无知的自我暴露!”
  他自退居三线后,仅带几个博研究生,比较清闲,说星期日会闹热些,有人来“做礼拜”。人家问他信基都教吗?说根本不信,因为星期日会有人来作礼节性的拜访,简化了不是“做礼拜”吗?他说话很风趣,用西方的话说,就是“幽默”,也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自然结果。
  不过他是东方人,乡土观念也很浓厚,他时常说,我是中国人,必须爱中国;又是出生於平阳,也必须爱故乡,他工资并不很高而开支又大,可是岁时伏腊,还要寄些钱给故乡亲友中的困难者,人家问他怎么够用,笑着说:“靠种自留园”,这是稿费收入的代名词。
  他返京后,月必有书来,我很寂寞,有信必复,彼此俱信笔所之,漫无边际。前年7月末刚接到他“来日无多”的信。而8月3日噩音遽至了!茫茫天道,如何可言!当时我写了一首悼诗;末二句有“后此梦魂路万里,秋窗凄对一灯风!”
  前年8月12日,平阳党政领导班子,由县人大主任白植俊组织部副部长陈永建同志为代表,专程赴京,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回来后告诉我,称当时情景十分动人。有潸然泪下者,有痛哭失声者。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一时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并称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追悼实况!后来我也看到北京的实况录像,触景生悲,情何以堪!鸣乎伤哉!
  今年8月2日为景荣逝世两周年纪念,草此小文,以志我哀!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景荣,安息吧!

附注

注: ①见《辞书研究》二期P.32 ②见江文通《恨赋》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书包含多篇回忆和传记,主要讲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对吴景荣教授的纪念、对苏步青教授的拜访、对平阳籍人士的缅怀和追忆,以及平阳地区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平阳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平阳提线木偶和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等。最后,还提供了平阳县1949年至1995年乡镇沿革的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建之
责任者
吴景荣
相关人物
白植俊
相关人物
陈永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