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平阳邹臻、周仁勇科榜考及其史实钩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312
颗粒名称: 南宋平阳邹臻、周仁勇科榜考及其史实钩沉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83-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宋平阳进士邹臻、周仁勇武榜眼身份得到确认,两人通过武举换文转为文进士,乾隆县志记载错误。邹臻为陈傅良外孙。
关键词: 平阳县 南宋 邹臻

内容

在历代《平阳县志》中,有两位以“文武榜眼”形象入史的南宋平阳籍进士。由于他们的科榜名次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记载,因而对其科举榜名的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他们中的一位是邹臻,另一位是周仁勇。
  武榜眼确有其事
  据隆庆、顺治、康熙《平阳县志》记载,邹臻、周仁勇分别于南宋景定三年(1262)、咸淳元年(1265)参加武举考试,成为武榜眼;其后,又分别于咸淳四年(1268)、七年(1271),通过换文,转为文进士。而在乾隆、民国《平阳县志》里,邹、周二人却分别于景定三年、咸淳元年登武进士第,然后通过武举换文,分别于咸淳四年、七年,成为文榜眼。诸志原文摘录如下:
  隆庆、顺治《平阳县志》卷五·人物·选举:“邹臻,(景定三)壬戌武举,廷对第二。(咸淳四年戊辰),换文。周仁勇,(咸淳元)乙丑武举,廷对第二。(咸淳七年辛未),换文。”
  康熙《平阳县志》卷九·选举:“武榜眼:邹瑧(臻)、周仁勇。邹臻,(景定)壬戌武举,廷对第二,(咸淳戊辰)换文。周仁勇,(咸淳)乙丑武举,廷对第二,(咸淳辛未)换文。”
  乾隆《平阳县志》卷十二·选举,民国《平阳县志》卷二十八·选举:“景定三年壬戌(武进士):邹臻。咸淳元年乙丑(武进士):周仁勇。咸淳四年戊辰:邹臻,武举换文,廷对第二。咸淳七年辛未:周仁勇,武举换文,廷对第二。”
  在乾隆县志修纂之前,现存最早的三部《平阳县志》,都明确记载邹臻、周仁勇是武榜眼(后换文进士);乾隆县志出来后,两人突然变成了文榜眼(原为武进士)。后志推翻前志却无出处,违反了修志的基本原则;而民国《平阳县志》沿袭乾隆旧志谬误,又进一步误导了此后平阳(含今苍南)关于文武榜眼的历史叙事。
  文榜眼另有其人
  今据宋末元初刘壎所著《隐居通议》、明万历《续修严州府志》记载,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陈文龙榜的文榜眼,是两浙西路建德府(即严州)寿昌县(今属浙江省建德市)人傅崧之,并非邹臻;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张镇孙榜的文榜眼,是两浙东路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区)人杜文甫,并非周仁勇。原文摘录如下:
  万历《续修严州府志》卷十一·选举·甲科:“咸淳四年陈文龙榜:傅崧之,寿昌人,榜眼。”
  《隐居通议》卷三十一·杂录·前朝科诏,收有《咸淳七年(1265)同年小录》,其中记载:“亚献杜文甫,……第二名,……本贯台州临海县。”
  万历《续修严州府志》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与隆庆《平阳县志》成书时间(1571)十分接近。前者记载傅崧之是咸淳四年文榜眼,后者记载邹臻是景定三年武榜眼,同为现存文献对此最早的记录。两书观点互补而不抵触,且同时代并无他说,应予采信。而乾隆《平阳县志》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晚于隆庆《平阳县志》189年,晚于万历《续修严州府志》146年,其关于邹臻是咸淳四年文榜眼之说凭空而来,不足为据。
  《隐居通议》的作者,是宋末元初知名学者刘壎。刘壎(1240-1319),字起潜,江南西路抚州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南宋咸淳九年(1273),刘壎与知抚州陈文龙(咸淳四年状元)结为至交,从而对咸淳年间科举始末有了深入了解。所著《隐居通议》一书,可考订最早条目撰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最晚条目撰于元延祐四年(1317)。其中《咸淳七年同年小录》,是研究南宋科举制度的第一手史料。其关于咸淳七年文榜眼是杜文甫的记载,内容翔实可靠。而关于此榜文榜眼是周仁勇的说法,则出自《隐居通议》成书440多年后的乾隆《平阳县志》,二者史料价值不可相提并论。现经对比乾隆《平阳县志》与前志异同,可断定周仁勇由武榜眼转型文榜眼一说为传抄笔误。
  邹臻、周仁勇的武举换文,所走路径均为参加锁厅试。宋制,武官敦武郎(正八品,后改训武郎)以下者,可经锁厅试再赴殿试(即无须解试、省试),以换文资。鉴于邹、周二人武举登第年份距换文时间均达六年,故可推知二人皆经两次锁厅试,始得换文。其中,邹臻于咸淳元年、四年两度参加锁厅试,周仁勇于咸淳四年、七年两度参加锁厅试,之后方入围殿试。可见,乾隆《平阳县志》称邹、周二人武举换文而成榜眼,此事谈何容易!
  邹臻是陈傅良外孙
  隆庆、顺治《平阳县志》卷五·人物·选举均载:“邹臻:陈止斋甥。”陈止斋,即南宋著名学者、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号止斋,温州瑞安县湗村(今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甥”在此处有两种含义:一为外甥,二为外孙(甥男)。
  据清人孙锵鸣整理《陈文节公(傅良)年谱》,陈傅良出生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九岁时(绍兴十五年)父母病故,遗下其兄妹四人。而邹臻于景定三年(1262)才参加武举考试,此时距绍兴十五年(1145)已有117年。因此,邹臻不可能是陈傅良的外甥,而只能是其外孙。
  据陈傅良《神道碑》《行状》《墓志铭》,陈傅良卒时,有二子七女。其前六女皆有婿,仅幼女未嫁。而陈傅良卒于嘉泰三年(1203),此时距景定三年邹臻登第仅59年。据此推测,邹臻之母应即陈傅良之幼女。
  邹臻所居乡里史志无载,但历代《平阳县志》明确记述了南宋时期平阳另外五位邹姓名人的居里。乾道、淳熙年间武进士邹识、邹翊兄弟,嘉定十年武进士邹宏、邹瑾、邹琳兄弟,皆居黄奥(凰奥),别无他徙,可见南宋时期平阳邹氏聚居此地。据此推测,邹臻亦应居于黄奥。
  平阳黄奥(凰奥)有三,分属万全乡一都、凤林乡十八都、归仁乡三十三都。但曾任浙东路分兵马钤辖的邹宏,于淳祐元年(1241)在万全鸣山留有石桥题刻:“淳祐辛丑季冬吉日,邹路分宅及众位舍钱发扬重建。”民国《平阳县志》因此断定邹宏居万全黄奥。其按语曰:“辛丑(即)淳祐元年,邹路分为浙东路钤。邹宏居黄奥,与鸣山正近。”今昆阳镇鸣山村西南偏西方向,有水亭村黄岙自然村,两地直线距离仅1.1公里。从黄岙村出发,沿河边小路,穿过城西垟坑的一片田垟,再过小塘河石桥(疑即邹宏题刻的淳祐桥),即至鸣山村。以此来看,南宋平阳邹氏聚居之黄奥,即今昆阳镇水亭村黄岙自然村。
  邹宏石桥题刻60年后,即元大德五年(1301),平阳州署“更新后堂”,诗人林景熙为作《公溥堂记》。其文略曰:“会故家邹氏以楼屋售,高广适称,酬其直,徙以构。”故家,即世家大族。元初能“徙以(木)构”“更新(州署)后堂”的平阳“故家邹氏”,所居以距州署远近而论,则非万全黄奥莫属。此可为民国《平阳县志》淳祐桥按语佐证。
  南宋末年,在文天祥抗元大军中,也有一个邹臻。《宋文丞相信国公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七《纪年录》载:“(景炎三年六月),公(文天祥)又奏,乞除邹㵯右文殿修撰、枢密都承旨;江西安抚副使兼同都督府参谋官赵孟溁遥县郡团练使;左骁卫将军、江西招捕使兼同提刑都督府谘议官杜浒,带行军器监:广东招谕副使兼同都督府参谋官邹臻,带大府寺丞;同都督府参议官陈龙复,带行兵郎;广东招谕司使兼同都督府参议官章从范,带行閤门祗候;同都督府计议官丘梦雷、林琦、葛钟,各带行架阁;同都督府干办公事朱文翁,同都督府准备差遣。旨特依奏除。”文天祥奏章中的“广东招谕副使兼同都督府参谋官邹臻”,与平阳黄奥的武榜眼邹臻是否同一人?对照奏章所列名单,凡同都督府参谋官、参议官、谘议官、计议官、干办公事,皆为文天祥都督府所部(文天祥以枢密使、同都督,先后开府于南剑州、兴国),而右文殿修撰、枢密都承旨邹㵯,乃文天祥同乡,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省吉安市)人。据此,抗元军中的邹臻,其籍贯应与邹㵯有一定关联,但又不能完全排除其与平阳邹臻是同一人。因为,平阳邹氏亦有可能从吉州迁来。元大德五年,平阳“故家邹氏”之所以“以楼屋售”,或为举族回迁吉州。自此以后,《平阳县志》便再无邹氏名人记载。
  杜文甫更值得尊敬
  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二载:“周仁勇,字德裕,(周)一鼋从弟。……周一鼋,字谦受,居睦程。”乾隆、民国《平阳县志》延续了这一说法。据历代《温州府志》《平阳县志》舆地、建置等志,睦程实为缪程(一作穆程)。民国《平阳县志·建置》载,慕贤西乡有对口、麟头、四岱地名。其《今乡都村庄表》案:“旧《志》有缪程、上令二村,今麟头、对口间尚称缪程里。……四岱俗作四大,旧缪程地。”据此,周一鼋、周仁勇兄弟应居慕贤西乡缪程里。但今平阳、苍南文史界多以周仁勇居睦源(今属平阳县青街乡)。其理由是,南宋时期缪程是缪氏聚居地,而睦源有周氏望族聚居,周仁勇兄弟居里“睦程”为“睦源”之误。对此说之是非,本文不作深究。
  今苍南县灵溪镇沪山村,坚称周仁勇祖籍沪山,后迁睦源。当地建有“周仁勇墓”,2004年8月又建成榜眼牌坊。正面镌字“榜眼及第”,背面镌字“文武榜眼”。其文曰:“周仁勇公,字德裕,宋度宗咸淳元年中文榜眼,宋度宗咸淳七年中武榜眼。”
  《苍南文史资料》第三十辑《苍南榜眼·周仁勇》一文,呼应了沪山村说法,并对周仁勇后半生可能发生的各种历史进行了推演。其文曰:“周仁勇考中咸淳七年文科榜眼,离南宋王朝灭亡只有8年。宋亡后,有着强烈抗元意识的前朝官员,元统治者都会给予严厉打击。很可能是周氏族人怕连累九族,不敢在《周氏族谱》中把他荣耀一番。……周仁勇可能没在元朝任职,如果在元朝任职的话,就会留下更多信息。”
  真正的咸淳七年文榜眼杜文甫,其真实事迹完整记载于民国《临海县志》。该志卷二十四·人物·忠义:“杜文甫,字实翁。……师事王珏。登咸淳辛未(1271)进士一甲第二名。历瑞安军节推。德祐初(1275),除国子博士。及元代,宋翰林学士赵与熛荐于朝,守令为劝驾,公(杜文甫)自谓宋臣,辞以疾。御史程文海奉旨宣召,终不起,自号南峰山民。”杜文甫的恩师王珏,是咸淳四年进士。德祐元年(1275),权知台州。元兵南下,王珏与兵部侍郎陈仁玉率众御敌,城陷而投泮水自尽。山河破碎,临难不苟,师生忠义,感人至深。
  参考文献
  〔宋〕陈傅良:《止斋集》,《四库全书荟要》集部第五十册
  〔宋〕文天祥:《新刻宋文丞相信国公文山先生全集》,明崇祯刻本
  〔宋〕林景熙:《霁山先生白石樵唱》,明嘉靖刻本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明〕朱东光、侯一元:《平阳县志》,明隆庆五年刊,万历刊本
  〔明〕吕昌期、俞炳然:《续修严州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清〕马腾霄、陈文谟:顺治《平阳县志》,清顺治八年刻增修本
  〔清〕金以埈、吕弘诰:康熙《平阳县志》,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清〕张南英:乾隆《平阳县志》,乾隆二十五年刊本
  〔清〕孙锵鸣:《陈文节公年谱》,《敬乡楼丛书》第二辑之六,民国18年校印
  〔民国〕刘绍宽等:《民国平阳县志》,平阳县图书馆整理本,中华书局2020年版
  〔民国〕何奏簧等:《临海县志》,民国24年铅印本
  温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温州市志》,中华书局1998年版
  《苍南文史资料》第三十辑(苍南状元),2014年2月编印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宋韵文化在平阳》

本书分为史论篇、人物篇、风物篇、美文篇及附篇五大类,内容包含了平阳文化看两宋风流遗韵、平阳宋韵遗存的地理布局、陈经正、陈经邦生平事迹考、永嘉学派源流与陈傅良平阳籍弟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彤
责任者
邹臻
相关人物
周仁勇
相关人物
陈文龙
相关人物
傅崧之
相关人物
杜文甫
相关人物
刘壎
相关人物
周仁
相关人物
陈傅良
相关人物
陈止斋
相关人物
罗凤
相关人物
孙锵鸣
相关人物
傅良
相关人物
邹识
相关人物
邹翊
相关人物
邹宏
相关人物
邹瑾
相关人物
邹琳
相关人物
邹路
相关人物
林景熙
相关人物
杜浒
相关人物
陈龙
相关人物
林琦
相关人物
朱文翁
相关人物
王珏
相关人物
程文海
相关人物
陈仁玉
相关人物
白石樵
相关人物
朱东光
相关人物
侯一元
相关人物
吕昌期
相关人物
俞炳然
相关人物
马腾霄
相关人物
陈文谟
相关人物
金以埈
相关人物
吕弘诰
相关人物
张南英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何奏簧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中华书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