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90
颗粒名称: 附录: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4
页码: 175-208
关键词: 南雁荡山 风景名胜 历史

内容

摘自同济大学南雁荡山规划组、平阳县城乡建设局《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6)
  镇或 景区 序号 类别 景点名称 位置 建筑物面积 (㎡ ) 历史沿革 现状
  (一) 1 村 街 南雁大門(蒲潭垟) 在水头镇 西南二公 里处,蒲尖 山南 蒲潭官600 据《县志》载:蒲 尖、蒲潭、蒲岭均是南 雁主要景点。属南雁 吴山路,吴山开发于 宋,清末盛名。 蒲潭垟位于蒲尖峰南,有 浦尖、蒲潭、蒲岭而著名。水头 至南雁公路跨越村庄,沿途约 有1000亩芦苇滩。一片溪滩、 竹树相映,景色迷人。村里有 建于清代的蒲潭宫、宫内有株二百年以上的榕树。
  南 雁 镇 (十) 2 岭 谷 朝 阳 谷 位于吴山 爱晚亭和 两仙对奕 之间。 面阔3间7 米进深4 米、28(爱晚 亭)。 宋苏平仲曾说: “吴严山最是险绝,中 悬岩有穴若堂.四面 壁立万仞。 谷长约一公里,一条块石路沿谷而上,谷中树木繁茂、十分幽静,沿谷有朝天峰、卧 龙峰、群仙洞、天聪洞,二仙峰 (两仙对奕)等景。谷中岩上有 黄光篆书“朝阳谷”的周喟题记,另有取义于唐代杜牧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爱晚亭,造型简洁、 出檐深远,木构本色,颇具乡土气息,背山面溪,可眺望“两 仙对奕”、“蒲溪筏影”。
   3 路 桥 漫 水 坝 位于水头 镇西南3 公里的燎 头,是水头 镇通往闹 村,苍南县 的必经之 路。 坝宽3.5米 长100米构 筑物面积 350㎡ 建于一九八〇年、原是交通部门为 解决水头镇至闹村的 过溪车辆通行而设计 建造的,因采用了当 地溪中鹅卵石构筑,并力求古朴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一处以人工构筑物形成 的水景,它既是交通工程又是 观赏蒲溪水景的佳处,站在漫水坝上,可见宽阔恬静的水路 面,因坝与蒲溪高差约1米形 成长达100~200米的跌瀑,喘流,车行其上,水花四溅,为动水景。
   4 峰岩 两仙对奕(又名醉翁岩) 位于朝阳谷后山顶 从《方舆胜览》载 有王十朋诗“醉翁岩” 看,该景点开发于宋 或宋前 又名“二仙峰”,为两块对 望的人形峻岩和居于其间的 一块平展如棋盘的大岩石组 合而成,极似两位老仙人相望对奕,两块人形岩分别高22米和30米,棋盘岩高5米,右 边的人形岩还可推动,在它的不远处另有“朝天峰”等。
   5 溪 滩 雁 溪 位于南雁 镇至东西 洞景区碧 溪渡间 全长2.2公里,溪面时宽 时窄,水流忽急忽缓,溪水碧兰如染,清澈见底,溪南滩地 开阔,树木茂密.溪北缓坡临水,翠竹摇曳,坐筏溪上,空间变化丰富。
   6 溪 滩 五色石子滩 在碧溪渡 北岸 传说在朝阳谷常 年累月相坐对奕的两 位仙人,常因输棋而 将棋盘掀翻,致使滩 上积有很多彩色石棋 子,这传说在民间流 传很久。 约3公顷大,是溪水长年累月冲积而成,全部由五色鹅 卵石(白、黄、红、绿、灰)组成 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早晚漫步或待渡滩上,垂首可拾称心之石,或留作纪念,或打飘溪 中。
   7 村 街 东门古街 在南雁镇 宽约10米、长250米,路 面为卵石铺就,临街为简朴的 坡顶木结构房,二楼出挑,门 楼装饰很有地方特色,构成了 古朴的环境气氛。
   8 池 井 宋朝古井 在南雁镇 东南、现南 雁酒厂内。 该井是八〇年从一片荒墟上清理房基 时发现的。从盖在井 口的铁锅,鉴定该井 是北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4年)所筑。 井深7米,口径0.6米,静水位6米,因井水色好 味美长年不涸,便利用它办了 酒厂,酿造出著名的“南雁古 井酒”。
   9 溪 滩 蒲 溪 从碧溪渡 口至蒲潭 垟一段 全长2.5公里,溪面开阔宽处 达百米,两岸山色空朦,朝阳 谷、石天窗等景点穿插溪畔, 缓坡滩林,翠竹芦苇花,令人 心旷神怡。
   10 瀑 潭 碧 溪 潭 在东西洞景区入口—碧溪渡 顺溪畴溪在南雁镇汇合 成雁溪后索然而下,在即到碧 溪渡口时突然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碧 溪深潭,此潭碧波粼粼“水色 绿兰,潭畔的露岩异石富有景 观价值,它是东西洞景区入口 的标志。
  (二) 东 西 洞 景 区 (十八) 11 洞 岩 石 天 窗 蒲溪畔与 碧溪渡口 相对。 宋已开发,宋人 项桂发诗载:“来游南 雁见名山.石洞天窗 夜不关”。清时有人坐 筏游此景。一九一八 年《中国名胜》第十 种,被列为主要景点 之一。 石天窗的大悬岩高约30 米。一洞从中穿过,称“天窗”。
   12 峰岩 东南屏障(锦屏峰玉屏峰) 碧溪渡口 西岸。 开发于唐代中 期、宋时称《石门楼》“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历代 是南雁荡山主要景 点。 孤峰矗立,由三块巨崖构 成管呈“品”字形,峰高33米, 宽50米,厚约4米,主峰下一洞门,高4米,宽6米,洞顶刻 有“东南屏障”摩崖四个大字。
   13 洞 岩 云 关 东南屏障 南相距500 多米。 开发于唐代,宋 时吸引各地游人“几 人踏去几人还,峭壁 留题墨未于。幽谷清 风无六月,浮空雨过 暝千山气“文革”后登 道边的青石栏杆已修 复,历来是南雁荡山 主要景点。 云关由两座悬崖夹峙而 形成,东边孤崖危立,西面石 崖连山,两座崖顶架一石梁, 形成“天门”,洞门高30多米,宽4米,要登160级折线形石 阶方可到达。云关两边有将军 岩,与蟾赊峰相对峙立,还有 “仰天狮”观山亭等景物。
   14 洞 寺 仙姑洞(西洞) 云关南,相 距100多 米。 前殿面积1276㎡,后殿面积 336㎡,怡心院面积80㎡,集成草屋面积21㎡,向阳亭面积 12㎡。 唐时称“石室”,唐末朱著有“山呈图 画水鸣絃,石室丹台 别有天”诗句。宋时称“仙姑洞”,奉祀遁居的朱氏仙姑。今仙姑洞建筑多数是清光绪己亥年重修,近十年 来又加修复扩建。 全洞分外内殿建筑物,外殿高17.5米,宽44米。深29米。内殿外一半有屋顶,内一半以洞顶为屋顶,洞高2-10米,深24米,宽14米,洞内还有十八进士洞,连环洞,洞外有“南雁胜迹”“洞天仙境”摩 崖,前殿大门处有西泠派方介 堪小篆“无量福地天尊”,该景 点还有珍珠泉,石斧岩、玉液 池,白玉兰,怡心院,朝天鲤等 景物,是南雁道教殿宇所在 地。
   15 植 物 杜 鹃 林 碧溪畔 梅雨瀑边 开发于五代,宋时 为重要景点。池圣夫诗 载“花笑群峰景,鸟啼 千壑春,满林声色好,何时亦愁人”。历来是南雁荡主要景点。 杜鹃林原有“五色杜鹃”、 “四季杜鹃”,后被破坏,近年 又栽培各种杜鹃,该景点又恢复。在杜鹃林迎面的巨石上刻有《南雁荡山志》作者周喟题 字《杜鹃林》。
   16 瀑 潭 梅 雨 瀑 春山下杜 鹃林之西 与杜鹃林连在一 起,开发相同,历来是南雁荡主要景点。 集施岑之水,瀑高30米,宽2—5米.瀑底有梅雨潭,潭直径14米,深约3米,瀑潭三面环山,朝向东,每当早晨七时许,朝阳透入山谷,潭角便 出现五彩虹霓。梅雨瀑的顶端还有倒插花岩景物。
   17 溪 滩 碧 溪 于东西洞 两山之间 东西洞之间的溪涧同东西洞一起开发于唐代末,盛名于宋。明代徐棋诗载:“雁荡千峰下碧溪,登临更觉万 山低,搜奇不尽归来晚,明月满天霜雁啼”。碧溪历来是南雁荡主要景点。 源出关岑山,上游为大施水,全长约8公里。从金鸡回头峰起至碧溪渡口长有1.5公里。碧溪有碧溪渡口,鲤鱼 滩、钓矾、古水礁、汀步、观音 坐莲、金鸡峰等,风景资源极为丰富,是南雁荡九条溪流之一。
   18 建 筑 台 道 院 东洞之南 三台峰下 有五间二层 的道院建筑 面积170㎡ 三台道院取名于 三台峰,三台峰开发 于五代,宋时吸引各 地游人,“即此是台 星,三峰人眼明,若非 天上贵,宁显世间 名”。而三台道院是陈氏道姑一九八四年四 月间自发新建。 三台道院位于三台峰下,是道 姑院,有五间二层仿古道院建 筑物。三台道院除有三台峰 外,还有玉女峰,踞虎峰等景 物。
   19 洞 岩 东 洞 (东天门) 碧溪之东 东洞开发于唐代 末期,当时称“石屋”, 宋崇宁年间有余公隐 在这儿,又名“余公 洞”、“贞士洞。” 洞高10.2米,宽5.8米, 深107米可穿越,刻有篆书 “东洞”摩崖。周围峭壁,藤萝 摇曳,洞顶青天浮云飞驰,上 部民国间建有二层棣萼世辉 楼。
   20 建 筑 会文书院 东洞之东 上方 五间斋 舍楼房,南 有回廊,北 有平屋三 间,面积300 平方米。 是宋进士薛氏等 建,宋时是理学家二 程(程灏、程颐)高足 弟子陈经正陈经邦读 书处。南宋时,此处亦 为陈氏曾孙辈肄业之 所。理学家朱熹曾率 弟子多人在这里讲 学,留下题为《过盖 竹》的名诗。现在的会 文书院是清光绪年间 顺溪里人陈少文重 建。 有书院斋舍楼房五间,北 有平屋三间,书院门额题曰 “会文书院”,两旁对联是清末学者孙衣言手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是南雁儒教住地。书院有极为挺拔 的华表峰龙角峰和仙冠峰。另有洗砚池、“雁荡第一泉”摩崖。
   21 洞 寺 观音洞(慈云古刹) 会文书院东侧上山 为“观音 岑”步行约 八百步为 观音洞 寺庙建筑物 面积有840 平方米 开发于五代,宋时是南雁主要景点,现在的寺庙是清同治年间僧披榛首建,后徒显 明重修,1982年又大修。 观音洞高21米,宽45米是南雁最大的洞,洞内寺庙从北到南分别为二层,三层建筑,布局紧凑,主次分明,是一 个巧夺天工的建筑群。寺院人 口两边有中国佛教会长赵朴 初所题的“秋色平分南北雁, 高风遥接东西林”楹联,是南 雁佛教主要寺院。
   22 石 堑 一线 天 观音洞东 行约200 米 清光绪年间已开发。民国年间堵塞, 1984年春重新开辟 为新的景点。 两座大悬崖夹峙而成孤崖危立,高约50米,深160步阔约一米,“一线见天”。
   23 洞 岩 圣 峰 洞 (新洞) 观音洞后 山 约60平方 米 清光绪9年称 “功德堂”是石结构建 筑,光绪26年为“圣 峰洞”1918年称“圣 峰寺”。所谓“新洞”是 继“仙姑洞”“观音洞” 之后新开辟的洞。 洞深7米,分上下两层, 下层高3米.建筑寺庙,上层 高2米。洞周围有笔架峰,蝙蝠峰,文笔峰等景物。
   24 路 桥 凤 岭 闹村之西 小施村东 北 凤岭亭建筑 面积24平 方米 是赴南雁荡旅游 的古道。南宋以后在 吴山沿雁溪蒲溪的大 路修筑之前,来游东 西洞的人都要经过凤 岭。 凤岭东起闹村里岙,西至小施村,全长约一公里,古道卵石嵌草地,野趣横生,岭头建有古朴的凤岭亭。
   25 峰 岩 丹 凤 朝 阳 闹村李岙 开发年代与凤岭 同时,清时为闹村八 景之一。 位于闹村李岙山,海拔 492米处,凤头宽20米,凤身长约1.5公里,高15米。
   26 建 筑 龙 凤 亭 闹村龙凤 口 龙凤亭80 平方米 五代僧愿齐的弟 子僧法澄以祀吴越王 驻节处建亭,清乾隆 里人陈士发重建,清 《南雁荡山志》作者刘 眉锡诗:“地驻钱王节,亭标龙凤名,江山留胜迹,凤土倍生情。” 现在龙凤亭是清咸丰十 一年再建,面阔三间,木结构, 两边有迥廊。中间有神座,离亭西北十五米有石结构的龙凤桥。建筑造型别具一格,环 境清幽。
   27 峰 岩 将军守关 闹村龙坑 村 该景点开发于清,为闹村八景中的 著名景点。 龙凤出入关口,左右两侧 有悬崖相对,各高20米,宽5米,呈圆形,状如将军,称曰 “将军守关”。
   28 峰 岩 篷 莱 芝 径 在观音洞 南300米 其地有山峰多个,曲折封闭幽 静,草木华滋。
  (三) 顺 溪 景 区 (十八) 29 溪 滩 顺溪(包括老街) 在顺溪镇 从万壑笙 钟起至矾岩大桥。 自明代起是顺溪 镇至水头镇的竹筏交 通航道,清时又是游 人乘筏旅游的溪流, 清孙锵鸣游顺溪诗 云:“清溪曲曲抱山来,万竹丛中叫画眉,不减桐江好山色,一竿秋水最相宜。” 是鳌江上游的主要溪流 之一,源出天井洋山的南北麓,穿行于崇山深谷之中,经顺溪镇后呈S形流入岳溪,沿途景色幽美,溪水清碧、另有“万壑笙钟”、“会音桥”、“龙湫洞”等,曾是电影“竹外桃花” 的外景地。
   30 建 筑 陈 氏 古 屋 在顺溪镇 约12000㎡ 建于清乾隆年 间,此后“青街竹,顺溪屋”沿传民间。 是浙江省著名的古民居,陈氏共七个兄弟有七座大型民居。 门前均有幡杆,其中老屋规模最大有六个天井,占地面积4200㎡建筑面积2500㎡,木结构、多进环廊庭院式门前立 有三对幡竿石座,装修精致,保存良好,有数个匾额。
   31 路 桥 顺溪大桥 在顺溪镇 横跨于顺 溪之上 从前顺溪镇南镇 北人民来往依靠矴步,遇多水季节则以 竹筏作交通工具,后 因交通量增大,加之货物来往十分不便, 一九七五年建此大 桥,采用了当地的石 料与建筑风格,与周 围环境浑然一体成为 顺溪景区新景之一。 全长85米,桥宽4米,桥 身桥墩均为花岗岩条石构成, 桥北蹲立着一对造型生动,雕凿精细的青石狮,五个孤型桥 拱线条流畅,造型别具一格, 立于桥上,可见画眉峰,霞光 融融,暮霭沉沉,面街临溪的北岸出檐深远的一列民居,参差错落,自然古朴,南山竹林青青,溪中布满卵石,构成美妙的山水画图,此桥还是初 三、四夜晚观赏画眉峰画眉(弦月)的佳处。
   32 峰 岩 万壑笙钟 在顺溪大桥西行一公里的顺溪两源眉溪和知音涧的汇合处 该处溪水喷珠吐玉,水石相激,水声如笙山峦重叠,有一峰岩,形如钢约锺,约于民初在溪边路旁的山岩上刻有四个 各一米见方的摩崖“万壑笙钟”另有一古老的石灯、建在 路旁。
   33 路 桥 渡 飔 桥 在“万壑笙 钟”西1.2公里 桥长20米 宽5米 此桥是通向初建于元 代的云祥寺必经之 地,从其石构和苍古 之态,估计建于元代 前后。 为单孔石拱桥,桥身长满苔鲜,观音草显得古野朴实。桥 旁有巨石面立,高11米,长24米上书“渡飔桥”过桥后有一宽4米,深3米的石屋,此洞冬暖夏凉,与洞外气温相差1O℃左右,曰其为“燠馆凉台”。
   34 建 筑 云 祥 寺 位于“渡飔 桥”北200余米 新旧寺院共 509㎡ 原寺为元至正七年新 建(1347年)后祀,光绪七年僧英禅来此重 置寺院,即现旧寺,此间文人雅士来探胜者甚多,新寺为一九七八年所建。 又名“百客堂”“百僧堂”新寺为三间三层楼房,两间横轩全部用石料构成,制作虽然简陋,但布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天然岩石构筑,旧寺在新寺后50余米,共7间平 房,寺周有“二宜亭”“冰廊”铁 障峰三叠瀑等。旧寺还保留有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末宣统年间,石碑记一块,记述了该寺的兴衰过程。
   35 瀑 潭 三叠瀑潭 在百僧堂东北约800 米 该瀑集奄头山、岩头山之 水集雨面积大,一年四季常流不息,全瀑分三叠,全长约有150米。
   36 峰 岩 铁 障 峰 在云祥寺 北百余米 处 高600多米,宽200米,面南而立,此峰陡立如削,色黑如铁,峭壁叠嶂,雄伟嵯峨,气势宏伟,在云祥寺后院(旧寺), 可见此峰犹如城嶂立于其顶, 远山近水皆入眼帘。
   37 峰 岩 画 眉 峰 在顺溪镇 西1.3公里 清人孙锵鸣曾写 有《溪行望画眉尖》道 出了画眉峰的来历。 峰海拔807.7米,整座山 为—等腰三角形,又似卓笔, 尤在每月初三、四夜晚,柳眉般的弦月适当其尖(画眉峰 尖)甚为奇特。
   38 湖 州 知 音 涧 湖 从“万壑笙 钟”下的会 音桥至“白 云飞瀑” 止。 是顺溪的源流之一,全长 3公里,溪流曲折,水声似窃 窃耳语,沿溪有三处深潭,水 色翠兰如玉,沿溪山谷植被较 好,小路自然而富有情趣,引 人入胜,路至尽处,便是十分 壮观的“白云飞瀑”和“双阙柱 峰”、“鱼仑潭”等。
   39 瀑 潭 白云瀑(南漈) 在小白云 山东面,知 音涧尽头 原名玉帘瀑,宋已盛 名,宋武科蔡必胜诗 载:“珠箔飞空涧布 流,卷舒曾不用银钩。 悬崖洒洒清涵雪,越 壑溶溶冷涩秋。” 主要集小白云山东坡的 雨水,全瀑分三叠,间有一潭 直泻而下因汇水面积较大且 植被好.故瀑布长年不断,瀑全长175米,宽2—3米,上叠75米中叠41米,下叠59米,每叠之下各有一深潭,四周环境十分幽奥,视距短、仰角大, 使瀑布越发显得雄伟壮观,东面有“鱼仑潭”等,下有三析。
   40 峰 岩 双 阙 峰 沿知音涧 南行,在北 漈水电站 东侧山上 两相邻的圆柱形山峰如 古代宫殿的双阙,在半山上耸入云霄,托天而起,壮观无比。
   41 村 街 青 街 在青街畲 族自治乡 所在地 青街是青街,睦源两 乡群众的集市场所, 青溪的两条支流在此 合流,是山里人外出 的必经之处,小镇的 主街约初建于元至正 18年(公元1358年) 主街长210米,宽约3 米,全部有青石板铺就。街呈弧线布置在村东,部分面溪见山,呈半边街形。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一、二层楼房出挑,且出檐深远,两旁屋檐相 距仅一米余,富有畲乡风格的古廊桥和桥旁胸径达1.5米的樟抱梅古树。更为小街添景 生色,小溪流经村中,村东生 活气息浓厚、淳朴,村西还有 造型十分优美的单拱青石桥 (跨度31.9米)全村分布约 10棵古老香樟。
   42 村 街 畲 村 在青街西 南3公里 的黄神洞 村 最早建村年代未详, 但从现存的建筑,工 场等考察,多数为清 代民国所筑。 全村人口99户,470人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畲族,村庄 至今仍保持畲族风情气息,现仍有住宅、工场、公共活动场 所等盛产竹笋,“青街竹顺溪 屋”盛名全县。现有竹林7万 多株给畲族山村披上绿衣。 附近有黄神洞瀑布
   43 路 桥 矾岩大桥 在矾岩乡, 顺溪、岳 溪、青溪交 汇处 建于1980年 长约100米,宽8米的双曲混合结构拱桥,桥南北青山 怀抱,三面溪水悠悠。
   44 溪 滩 青 溪 在青街和 睦源多境 源出白岩山,经黄神洞, 青街,睦源与顺溪在矾岩大桥 汇合,全长约十公里,平均宽 度20米,沿溪有浓厚的浙闽 风土民情.畲汉混居使人感受 到异族情调和浓厚的乡土气 息。
   45 瀑 潭 龙 潭 在十五亩 村东北约 300米 该潭由山溪会流而成,水 清见底,面积约1公顷,潭边 为花岗岩,四周形成溪流、山 峦、村野的多种风景空间。
   46 路 桥 十五亩大桥 青街乡十 五亩村 建于1985年 是座长28米,宽3.8米造型 美观的石拱桥,桥东有林木繁 茂的十五亩山庄,桥下溪水青 青,环境优美。
  (四) 畴 溪 景 区 (十八) 47 溪 滩 岳 溪 自矾岩大 桥至南雁 镇东门 岳溪原是顺溪的一部分,是南雁荡山九 溪中的一条主要溪流, 清时是顺溪至东西洞 之间一条水上游览线, 又是顺溪至水头的水 上交通运输线。 全长6.2公里溪宽40— 100米.两岸山色空朦树木繁茂。
   48 瀑 潭 王公溪瀑潭 在王公溪 尽端 王公溪瀑集虎尖之水,瀑 高80米,呈龙须状洒落。瀑三 面是悬崖峭壁,藤萝摇曳,瀑 下有潭,六米长、五米宽。
   49 湖 洲 竹 湖 南雁镇八 亩村 原为竹林水库,(又名 八亩水库)建于1981 年9月 原水库坝高12米,长37 米,库容十万立方米,集雨面 积积1.257平方公里,因水库周 围竹林碧翠,环境优美。
   50 溪 滩 畴 溪 山门镇至 东门间 畴溪是南雁荡山 风景名胜区九条溪中 主要溪流之一,因溪 的周围景点多,景观 好,一九一八年出版 的(山志)专列为“畴 溪路”景区。 畴溪上游为怀溪和郭溪, 怀溪和郭溪汇合于山门大桥 而下,至南雁镇东门这段称畴 溪,全长3.1公里,宽约60 米,两岸树木繁茂,卵石四布, 极为秀丽。
   51 池 井 仰 天 池 五十丈村 东南3公 里处 又名仰天湖,位于面积约 十余亩略成方形的峰顶,其四 面如削,池呈椭园形,南北30 余米,东西二十米,深约2米, 池水清澈,几不干涸。
   52 村 街 五 十 丈 村 在山门至 顺溪的公 路旁,距南 雁镇2公 相传宋代周家第八儿 子中举荣归。曾饥笑 他的嫂嫂筑“五十丈 青石板路相迎的故事 至今传为佳话,该村 名由此而来。 是以珍贵古树为主要特 点的古村落,村子东临岳溪西背朱公山,竹树交柯,古木参 天,特别是村头一棵高16米, 胸径0.6米的竹柏,国内罕见三十年代曾被著名林学家陈嵘收录入其巨著《中国林木图 谱》,此外,村口还有造型独特的“T”字路享和古宫戏台。
   53 峰 岩 碧 海 天 城 八亩村附 近山地 俗称“石狗城”站在山下 仰望,山腰竹树绿染,风吹如 波,山顶峰岩如城,威严壮观。 怪石嶙峋,狮子山山石如天上 仙狗齐聚,或蹲、或卧、或立、 恰如一幅百犬图,还有“石翁 姥”“虎屏峰”“龙船石”和大草 坪等。
   54 峰 岩 银 屏 峰 在南雁镇 西的后仑 苏伯衡《箫寿传》 载:唐末已盛名,称为 奇绝,明初,校尉箫寿 曾“驻小龙银屏寨,以 挹万松林。” 又名炊桶山,峰呈柱体。苍岩峭壁为屏,浅红黄色的凝灰岩斑痕,每当阳光照射,峰 壁泛出闪闪银光,故名。因山 周为东西向呈S形沟谷,时有 云雾缭绕,峰下尚有几处洞穴 及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的惠 安寺遗址。
   55 峰岩 铁 削 峰 在银屏峰 之南 又名石板岩,如天工神斧 劈切而成,深黑色而陡峻的峰 岩,与线条柔美,彩色斑澜的 银屏峰形成鲜明对比,每当雨 后天晴,两峰山岚游动,俨然 是一幅天然的绝妙丹青。
  
   湖 洲 从西山院至林口村的王 公溪瀑潭全长3.1公里,幽谷 空山,层峦叠嶂,在呈S形的 路上还有两处瀑布及“鸡母 啄”“龟蛇会”等景。
   56 王公湖(原名王公溪) 在银屏峰 与铁削峰 之间 西山院建筑 面积400㎡ 王公溪口的西山 院始建于宋,清代重 修,西阔五间,呈三合 院形,后有池一口,清 人刘眉锡《西山院》诗 中有“花溪鱼六六,竹 坞径三三”之句。
   57 摩 崖 小龙岭摩崖 在王公溪 口峭壁上 摩崖署名“大德九年 春月夜邵子题”,大德 九年即公元1305年。 据查邵子为唐末温州 刺史邵曜后裔,邵曜 因喜爱南雁山水在卸 任后举家来此隐居。 为一五言律诗,约五尺见 方,诗“鳌极初分立,天开画图看,荡深秋雁泊,湫静老龙蟠。 淡月萝香永,苍岩瀑溅寒,因 怀仙迹古,钟梵殷云端”。以留 恋秀丽山水抒发自己不愿出 任元朝的情怀。在此处不远上 方另有一处摩崖“小龙岭”三 个大字,亦为元人所书。
   58 湖 洲 怀 洲 位于山门 镇怀溪大 桥上游200 米处 怀溪中的长形绿洲,东西 长11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33公顷,有大片枫扬林,草 丛覆盖,内有一条两米宽的小 溪,蜿蜒穿插其间,形成“溪中 有洲,洲中有溪”,在四面群山 和溪水的环抱之中,环境清 幽,野朴具有自然美。
   59 溪 滩 怀 溪 本景区仅 指自山门 大桥至联 山一段 是本风景区中最宽阔的 一条溪流,全长11.5公里,平 均宽度60米,布满鹅卵石的 滩地,其间有大小不等的小溪 流、每当春、秋多雨季节,这条 集本县西部及文成县东北部 山区之水的溪流,奔腾而下与 夏冬景色然不同。
   60 岭 谷 杭坑幽谷 在晓坑乡 杭坑村之 南 山峪长约1公里,由两山夹峙 而成。狭长的空间,修竹茂林, 鸟声虫鸣,十分幽静,小桥涧 水,几经曲折,植被繁茂,景色 青幽,耐人寻味。
   61 建 筑 青 隐 界 在杭坑幽 峪尽端 青隐寺五间 平房,约100 原有背隐寺,三折瀑,鸡 冠峰、莲花峰等,青山隐逸,北 望可借明王峰,石城景色。
   62 村 街 蔡 家 寨 南雁镇大 岭脚 占地面积 4270 建筑面积 1100 建于清道光年现仍保 留完好。 是座山村小寨,寨中有座 木结构出檐深远的古建筑四 合院,面积有1100平方米,寨 的四周竹树繁茂,空气新鲜,有古井一口。
   63 村 街 鸟 潭 村 晓坑乡羊 头北面 民居建筑 980平方米 该村初建于清乾隆 全村占地面积8671平方米,住有村民12户55人。该村石 门山形似石蟹,石蟹身长100 米,背宽度80米,村前是怀溪,村四周绿树成荫,青山环 抱,十分优美。
   64 溪 滩 卵 石 溪 滩 杭坑山根 岩和高堡 之间 卵石滩在怀溪中,长有2公 里,平均宽度250米,面积0. 5平方公里,卵石大小不一, 悬殊不大,色彩多样,现仅有 几条小溪沟,大部为旱卵石 滩。
  (五) 石 城 景 区 (十六) 65 峰 岩 明王峰(俗名大尖) 在双尖山 上 开发于五代 为南雁荡山全境最高峰 (峰高1077.7米)。全峰林木繁茂,植被极好,林道四通八 达,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可观 日出。
   66 湖 洲 雁 荡 在明王峰 顶 从《方舆胜览》 载,五代钱越王与僧 愿齐同参韶国师于天 台,愿齐游永加智觉 真身,闻平阳明王峰 顶有雁荡,雁荡山以 此得名。 湖荡面积约3000平方 米,内含雁荡面积1000平方 米,现已积淤成翁田,有稀疏的芦苇,整个雁荡泥质松软,富粘性、湖荡四周杉木青翠。
   67 瀑 潭 龙 湫 瀑 在石水槽 (石堑)下 据《山志》载,唐 代武状元薛正明《游 南雁荡》诗中有“半空 高挂龙湫瀑,万仞宏 开金石城”,可见大龙 湫与石城早在唐代已 开发。 集明王峰的山水,瀑从石 水槽石缝俯冲而下,瀑长300 余米,宽随水量变化,约1米 左右,穿绕石城山。
   68 植 物 满 田 林 场 在明王峰 周围 林场于1959年开办 是县国营林场分场,面积 900亩,职工60人,分12个 林点。林木分布在明王峰周 围,以柳杉林为主古树名木 多,其中有300多年树龄的柳 杉,高22.5米,胸围8米。
   69 石 堑 石堑(原名石水槽) 在满田林 场的西南 部,海拔高 度700米 左右。 据《山志》,石水 槽始开发于唐末,历 代有游人来此。其岩 壁上刻有元代摩崖: “周珉、周可大、大元 至正四年甲申岁又二 月甲申日志”。 石堑分上下两级,以下级 最为奇绝,下石堑宽5米,长 60米,为流水冲蚀而成,呈槽 形结构,内壁高8米,依山;外壁高3米,厚0.8米,槽沿外 即为悬崖深涧,水流由上石堑 奔腾而下,沿下石堑由东而西 再折下直落悬崖,形成300多 米长的龙湫瀑。
   70 石 堑 石 城 街 在石堑的 西南 据唐状元薛正明 “千仞宏开金石城”诗 句推断,此处始开发 于唐代。 是流水冲蚀而成的顷斜 沟谷。宽40米,长70米。两边高150米的峭壁直立,尤如古代城堞,沟底有一条弯曲的羊肠石径。俗称为石城街,云雾缭绕其上.恰如仙山琼境,充满幻秘色彩。
   71 池 井 雁池(俗名龙井) 明王峰山 腰石堑之 北1.5公 唐末吴畦《登明 王峰》诗云:“明王嶻 〓与天齐,垫压诸峰 不可梯。霁雨孤钟云 外度。叫霜群雁月中 栖……”雁池与雁荡 一样,同是群雁栖息 之处,开发于唐末。 雁池有六米见方,深约三 米。池水碧绿,清莹见底。上有 瀑布,长约十米,直冲而下。
   72 峰 岩 越王古踪(包括原越王岩、合掌岩、岩门岑、岩门) 从现明王 峰下,石城 之北的越 王岩起至 岩门。 五代后期,吴越王钱 俶到南雁荡山朝圣 时,曾资助高僧愿齐 在南雁一带建了十八 座庵堂。后人为祀吴 越王,此处曾有“越王岩”等景。 越王岩坐西北,朝东南, 形似石人安坐在山峰,全岩高 约70米,头部和上身为30米 合掌岩东手岩为30米,西手 岩高70米,相距约10米。岩 门岭是山门镇通往文成县的 高山上的古道,岩门由两块巨 岩构成,是天然的大门,通往 越王岩的必经之路。
   73 村 街 高 堡 在晓坑之北 约1公里的 高堡村 山村沿溪而筑,道路迂 迥,内有古村门,戏台,民居, 造型别具一格,绿化良好。
   74 湖 洲 村 桥 烟 雨 在晓坑之 北约3公 里上下潘 村 村落位于龙瞅之下,依山 傍水,村口保留着卵石垒砌的 寨墙门,村头古树参天,浓荫华 盖,在春雨绵绵之时,石桥流 水,岚光竹影,极富诗情画意。
   75 岭 谷 白 叶 岭 是从石牛 坑至下潘 村东西联 系的山岭。 此岭行人极少,岭道边有 溪流,成峡谷状地形,曲折高 下,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植被 华滋,岭上有路亭数个。
   76 村 街 郭 岙 寨 在山门镇北1.5公 里的土地 公山麓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村寨外墙用卵石垒砌而成,高5.8米,长345.6米,长 满青苔和羊齿类植物,寨内有1.5~2米宽的卵石路面和路 旁的小溪沟十分幽静、亲切, 路网复杂,外人初次来此,如 入迷宫,可进而难出,极富趣 味性。
   77 溪 滩 石 牛 坑 从郭岙至 石牛坑宫, 郭溪中部 全长2.5公里.坑即郭溪,因郭溪中多巨大卵石,色 黑其状如牛,故名石牛坑宫。 附近一长7.3米,宽4.2米, 高3.5米的巨石立于岩石溪 床之上,长年被水冲刷后,其 色、其形其态与牛可谓神似。 溪中枫扬,河柳成荫,沿途时 而可见古枫参天,翠竹摇曳,包括富有山区石构特色的石 牛坑宫、钓翁村、钓翁湖。
   78 建 筑 蛤 蟆 岩 亭 由石牛坑 宫北行一公里 31 建于一九六五年仲秋 此亭因旁有巨岩形似蛤 蟆,故名。该亭西靠崖壁,东临 深涧山墙有拱形门洞,立帖式木构瓦顶,高靠背条椅。每当金秋来临更是层林尽染。附近 有蛤蟆岩、龙须瀑、孔雀瀑、钓 翁村等景。坐于亭中,真可谓 风声、鸟声、瀑声声声入耳。
   79 瀑 潭 龙 井 瀑 在白岩洞 下的内坑, 距蛤蟆岩 亭近一公 里 此瀑共分两级,上级40 米,下级30米,宽1.5~3米,自上而下逐渐加宽。此瀑环境 幽奥,终年不断,尤其上瀑潭 中有深潭如井,井口3米,深 4米,其水呈兰绿色,故名龙 井瀑,因瀑壁岩石纵向裂纹较 多,瀑布下泻时,被撕成缕缕 白丝,水汽翻腾,别有意趣。
   80 洞岩 白岩洞(曾名薛公洞) 在龙井瀑 北上约500 米处 白岩寺,建筑面积40 平方米包括 洞的面积则 共为160平 方米 原有古寺一座初 建于清末,烧毁于本 世纪三十年代,现存 寺观为一九八三年所 建。 景点面积约0.25平方公 里,因整座石峰呈灰白色而得 名。现有道观一座,三间,依洞而 建,洞深25米,宽8米,高4~ 10米,洞的周围分布有30余个景物,如“仰天蛙”、“仙人朝拜”、 “蛤蟆丢金钱”、“仙人织布”、“卧 虎峰”、“狮子头”、“八仙过海”、 “上山企鹅”等,而尤以“神剑峰” 和“飞来金钟”为最。“神剑峰”厚 2米,宽4米,高20余米,阳光 下灰白色岩斑如寒光闪闪,“飞 来金钟”高3.5米岩如金钟,悬 空地孤立于四面凌空的石峰顶,另有较好的植被条件。
   81 植 物 松林听涛 在梅岭 1968年—1970年成 林 是一片有500亩面积,高 有3米左右的松树密林,环境 优美,空间变化丰富
  (六) 东 屿 景 区 (十) 82 天 象 田 园 霞 色 梅岭脚 在东屿低地处,这里有数 百亩山地,数百亩梯田,周围 分布区林场的四季林木,外围 被山峦所围,每当朝夕,霞色 变幻无穷。
   83 村 街 山 门 老 街 在山门镇 约建于清末民初 是条长300米,宽仅4 米.卵石路面的古街,沿街的 店铺是木结构的古建筑、街中 有大香樟一棵尽端为郭溪汇 合处
   84 路 桥 山 门 大 桥 在山门镇 原建于1964年,1986 年改建 原是条人行桥,86年改 建11孔微弯板拱桥,可通车, 长193米,宽7.6米,垮越畴 溪,郭溪、怀溪交汇处,是赏景 乘凉的好地方。
   85 路 桥 梅岭古道 在山门镇 东三公里 的梅岭 历代是水头镇通 往山门镇三条古道之 一,现温州市至山门 镇的公路跨越岭头. 但古道全貌依旧。 古道宽一米多,块石路面 和磴道,石缝间镶嵌着野草, 两旁有参天古枫富有野趣。
   86 路 桥 蒲岭古道 在水头镇西 南2公里处 的蒲潭垟至 蒲岭,位蒲 尖山之南, 吴山之北。 是古代水头镇到南雁 镇、顺溪镇的必经之 路。 全长2公里,卵石嵌野草 的古道两旁树木苍翠,路旁小 溪潺潺,鸟语花香,古朴幽静。
   87 革命纪念地 冠 尖 (中共浙江 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在水头镇西 公里的 凤卧镇。 1939年7月21 日至30日,中共浙江 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冠尖和马头〓两个会 址召开,出席这次大会 共计25名代表,冠尖 会址在冠尖山山腰,是 一幢二层楼房,其中五 间为大会会址,会场在 二楼,马头〓会址在冠 尖之南,平房一座,其 中两间为会址。 现两处会址均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88 革命纪念地 马 头 〓 在水头镇 西北三公 里的凤卧 镇(中共浙 江省第一 次党代会 会址 1939年7月21 日至30日,中共浙江 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冠尖和马头〓两个会 址召开,出席这次大 会共计25名代表,冠 尖会址在冠尖山山 腰,是一幢二层楼房, 其中五间为大会会 址,会场在二楼,马头〓会址在冠尖之南,平房一座,其中两间 为会址。 现两处会址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建 筑 龙井祥寺 在山门镇凤岭脚 500平方米 始建于宋,称龙井庵, 清道光戌申僧立雍重 建,改名为龙井寺。 在凤岭的小山岙中,坐北 朝南,寺外竹林茂密,清凉袭 人,环境幽静,大雄宝殿和东 西厢主次分明,寺内外各有龙 井一口,水质清冽,长年不沽、 东庑楼上曾是粟裕同志办公和居住之处,现已作为文保单 位对外开放。
   90 革命纪念地 浙闽边区抗日干校旧址 在山门镇 风岭山门 小学内 一幢七间两 层木构楼房 “抗日救亡干部 学校”,是浙闽边区临 时省委于1937年冬决定开办的。粟裕同志任校长,学员约 200人,1838年1月开学,3月结业,校址在原畴溪小学,建于1912年,当时有二幢,现仅存一幢,其余用地和建筑均被山门 小学所沿用。 现存一幢七间木构楼房, 坐北朝南是当时的教室、保护 良好。楼前有十棵大桂花树和 柚子树,系当时刘英、粟裕同 志手植,枝叶扶疏,华荫覆盖, 依据粟裕同志的遗愿,部分骨 灰撤放于此并立碑,供人瞻 仰。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朝阳谷
相关专题
漫水坝
相关专题
两仙对奕
相关专题
雁溪
相关专题
五色石子滩
相关专题
东门古街
相关专题
宋朝古井
相关专题
蒲溪
相关专题
碧溪潭
相关专题
石天窗
相关专题
东南屏障
相关专题
云关
相关专题
仙姑洞
相关专题
杜鹃林
相关专题
梅雨瀑
相关专题
碧溪
相关专题
三台道院
相关专题
东洞
相关专题
会文书院
相关专题
观音洞
相关专题
一线天
相关专题
圣峰洞
相关专题
凤岭
相关专题
丹凤朝阳
相关专题
龙凤亭
相关专题
将军守关
相关专题
篷莱芝径
相关专题
顺溪
相关专题
陈氏古屋
相关专题
顺溪大桥
相关专题
万壑笙钟
相关专题
渡飔桥
相关专题
云祥寺
相关专题
三叠瀑潭
相关专题
铁障峰
相关专题
画眉峰
相关专题
知音涧湖
相关专题
白云瀑
相关专题
双阙峰
相关专题
青街
相关专题
畲村
相关专题
矾岩大桥
相关专题
青溪
相关专题
龙潭
相关专题
十五亩大桥
相关专题
岳溪
相关专题
王公溪瀑潭
相关专题
竹湖
相关专题
畴溪
相关专题
仰天池
相关专题
五十丈村
相关专题
碧海天城
相关专题
屏峰
相关专题
铁削峰
相关专题
王公湖
相关专题
小龙岭摩崖
相关专题
怀洲
相关专题
怀溪
相关专题
杭坑幽谷
相关专题
青隐界
相关专题
蔡家寨
相关专题
鸟潭村
相关专题
卵石溪滩
相关专题
明王峰
相关专题
雁荡
相关专题
龙湫瀑
相关专题
满田林场
相关专题
石堑
相关专题
石城街
相关专题
雁池
相关专题
越王古踪
相关专题
高堡
相关专题
村桥烟雨
相关专题
白叶岭
相关专题
郭岙寨
相关专题
石牛坑
相关专题
蛤蟆岩亭
相关专题
龙井瀑
相关专题
白岩洞
相关专题
松林听涛
相关专题
田园霞色
相关专题
山门老街
相关专题
山门大桥
相关专题
梅岭古道
相关专题
蒲岭古道
相关专题
冠尖
相关专题
马头〓
相关专题
龙井祥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