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诗选(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89
颗粒名称: 南雁诗选(二)
分类号: I222.7
页数: 34
页码: 141-174
摘要: 本文收录了南雁荡山的诗选注释,其中包括了游南雁荡、前题、南雁山、西洞、石柱庵、南雁荡等。
关键词: 南雁荡山 诗词作品

内容

陈虹东选注(六十首)
  游南雁荡
  (唐)李皋①
  雁荡诸奇不可穷,②,石梁华表远③凌空。
  乾坤④谁道洞中小,日月曾从牖里通。⑤
  词客墨苔观照耀,⑥飞仙环佩听玲珑。⑦
  何当借得缑山鹤,@驾人嶙峋翠几重。⑨
  ①作者李皋,字子芏,唐高宗上元间(674-676)任温州长史,行刺史事。
  ②穷:尽也,不可穷,说不可能寻求到尽头。
  ③华表:古代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高耸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这里指高大、正直的华表峰,在东洞。
  ④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引申为天地、日月、父母、世界等的代称。唐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⑤牗:(yǒu有)、窗户。南雁仙姑洞中有月牖,作者巧用其意。
  ⑥词客:犹词人,墨苔:犹墨迹。照耀:光芒照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⑦环珮,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礼记经解》:“神仙高缥缈,环佩碎丁当。”玲珑:清越的玉声,汉班固《东都赋》:“和銮玲珑,天宫景从。”《二辅黄图》:“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五、六句是说:能看到词人留下的光辉墨迹,听到飞仙佩玉丁当清越的声音。
  ⑧何当:如何。缑山:缑(gōu钩)山,在河南偃师县,又名缑氏山。相传王子齐于缑山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⑨嶙峋:山崖层叠高耸,翠:青绿色。重:重叠,最后两句是作者的幻想和愿望。
  前题
  路应①
  雁荡峰高岂易梯②,筇③鞋极处④与天齐。
  蟾宫⑤隐隐⑥步将到,日驾⑦亭亭⑧手可提。
  织女⑨支机堪索石,仙翁⑩花雨不沾泥。
  诗怀⑪到此清如许,欲向银河⑫蘸⑬笔题。
  ①作者路应。字从众,唐代宗大历间(766-779)任温州刺史。
  ②梯:这里作动词用,攀登的意思。
  ③筇:竹杖。
  ④极处:顶端最高的地方。
  ⑤蟾宫:即月宫。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故称。
  ⑥隐隐:隐约,不分明。
  ⑦日驾:指神话中大阳乘坐六龙驾的车。
  ⑧亭亭:高远貌。三、四二句,皆咏“雁荡峰高”。“手可捉”谓手可以接触到。
  ⑨织女:星名,属天琴星座,在银河西,与河东牵牛星相对。此句作者引用《太平御览》刘文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以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索,索取。谓可以向织女取支机之石。
  ⑩仙翁:仙人。
  ⑪诗怀:作诗的情怀。
  ⑫银河:又名“天河”、“银汉”。即当睛朗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由很多恒星所组成云状的光带。
  ⑬蘸:浸入水中。把银河比作砚池而蘸笔题诗。
  前题
  许景衡①
  层崖②何代已悬钟,暖③翠来青淡复浓。
  天地有图④供罨画,山林无处著尘踪⑤。
  风泉韵合桐丝⑥细,石洞门深花影重⑦。
  酌罢溪磐⑧红日落,更看明月白千峰⑨。
  ①作者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瑞安人,历任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臣,死后谥“忠简”。著有《横塘集》,人称“横塘先生”。
  ②层崖:重叠的山崖。悬钟:古代祭祀或宴享时以钟为乐器,这里指山崖似悬挂着的钟。
  ③暧:(ài爱)昏暗朦胧。暖翠来青:犹指昏暗的翠青颜色。
  ④图:山河图象。罨(yǎn演)图:色彩鲜明的绘图。
  ⑤尘踪:人间踪迹。
  ⑥桐丝:指琴。此句指风泉发出的声音与琴的声韵很融合。
  ⑦重:重叠。
  ⑧溪磐:溪边大石
  ⑨白千峰:犹言到了黄昏月亮已照到各个山峰的顶端。
  南雁山
  陈经邦①
  老从神武挂尘冠,②要与傍人分碧山。
  阵落风前排集雁,③影翻日下舞双鸾。
  云关隔断尘寰杳,④月牖光通宇宙宽。⑤
  安得此身生羽翼,⑥朗吟飞过万山间。
  ①作者陈经邦。腾蛟乐溪人,字贵叙。曾从理学大家二程(程颢、程颐)受业。宗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著有《会文阁记》等。
  ②神武:古官门名。南北朝的陶弘景曾在北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事见《南史、陶弘景传》、苏轼《再送蒋颖叔》诗:“归来趁别陶弘景,看挂衣冠神武门。”一、二两句,意谓辞官归隐南雁荡山。
  ③陈落句:意谓雁阵在风前降落。
  ④云关:是南雁的主要风景点,由两座悬崖夹崎而成,顶端有大梁覆盖,为玉屏峰通往仙姑洞的天然雄关,故又有“西天门”之称。杳,见不到踪迹。这句是说云关隔绝了尘世间的踪迹。
  ⑤月牖:在仙姑洞中,又称透天洞。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⑥安得:疑问词:那里得到。七,八两句承三、四说,安得象雁,鸾似的身生羽冀,飞吟于群山之间。此是作者清闲高洁的理想。
  西洞①
  潘安固②
  嵯峨奇石下,③幽洞起霞烟。④
  朱女师王母,⑤遁居己得仙。
  石柱庵⑥
  (宋)宋之才⑦
  炼形⑧仙入天聪洞⑨,卓锡⑩僧居石柱庵。
  穷胜⑪不知天已晚,归来药径⑫月盈篮。
  ①西洞:又名仙姑洞。清人施元孚称为石楼洞。在润西山腰上,奇峰幽润,石室高阔明亮,可坐数百人,是避署胜地。相传南宋(也有说北宋)时有朱璧之女婵援自幼信奉慈航道人,遁居在此洞修行得道成仙,故有仙姑洞之名。
  ②作者潘安固,字仲硕,宋坊郭人(一作白石人),熙宁间人太学,得伊洛之传。南宋高中绍兴间以宣德朗君,不赴。
  ③嵯峨:山势高峻。
  ④霞烟:日出、日落前后洞口云层出现的光彩。
  ⑤朱女:即指朱婵媛。玉母:西王母的略称,神话中的女神。《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
  ⑥石柱庵:《山志·山水》注:石柱庵上为皇峰,下为石柱庵。
  ⑦作者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万全宋桥人,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授贵池主簿,后历官考功郎,员外郎,国子司业,权礼部侍郎,迁敷文阁待制,晚赐第瑞安,卒谧文简。
  ⑧炼形:为道家方士修炼形体,以求超脱成仙。晋张华《博物志》:“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
  ⑨天聪洞:天聪,犹言天听。洞在西洞景区。
  ⑩卓锡:锡、锡杖。僧人用具,僧人出行,多用锡杖。卓、植立,因谓僧人的居止为卓锡。
  ⑪穷胜:看尽胜景。
  ⑫药径:指采药径。在晴虹润上边的一条路,传说仙姑朱援当年常在这一带采觅草,为穷人治病,后人因感激怀念她,故将该小路取名为采药径。
  南雁荡
  (宋)张九成①
  瑶台三岛无消息②,踏遍红芳又绿阴。③
  药径④未能医白发,峨冠向不改丹心。⑤
  清风谢屐⑥忘劳力,寒瀑牙弦⑦忆赏音
  形胜⑧尽收归画笔,何消他日再登临。
  ①作者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杭州)人,绍兴二年廷对第一。历官著作郎,宗正少卿,礼部侍郎。因反对议和,为秦桧所贬,谪居安南军(今江西大余)十四年。桧死始得免归。著有《横浦集》。
  ②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三山:或称三岛,秦汉方士中称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瑶台和三岛均是神话中为神仙所居之地。
  ③红芳、绿阴:犹如红花和绿树,指自然美景。
  ④药径:见宋之才《石柱庵》诗注(12)句。
  ⑤峨冠:高冠,丹心:赤诚的心。
  ⑥谢屐:一种底有钉的木鞋。南朝谢灵运登山常著有木齿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屐即谢公屐。
  ⑦牙弦:伯牙琴。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世因谓知音。
  ⑧形胜:指山川胜迹。或地理形势优越。此句意谓:南雁的风景已用画笔全部描绘下来了。
  仙官峰①
  (宋)萧振②
  横北势岩岩,③光摇斗极④寒。
  当年为道士,何日转仙官。
  结得云霞伴,⑤从他龙虎蟠。⑥
  凭君长镇压,魑魅敢相干。⑦
  ①仙官峰:《山志·山水》:“在东洞上,与龙角、象牙诸岩相近。”
  ②作者萧振(1086-1157)本县凤林乡古院里(今萧江镇)人,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著作留有文集二十卷。
  ③北:原方位名。这里指“走”,如“败走”叫“败北”。横北:犹言横着走。岩岩:高竣貌。《诗·鲁颂·闷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④斗极:北斗星与北极星。
  ⑤结得:邀得,此句犹说邀得云霞作伴。
  ⑥从他:依从别人。此句犹说依从龙虎盘伏。
  ⑦魑魅:迷信传说的山神、鬼怪。此句为否定问句,七八两句犹说有仙官来长作镇压,那些山神鬼怪还敢相犯吗?
  晓云峰①
  (宋)顾冈②
  《山志·山水》:“晓云峰,陈《志》(陈文源《南雁荡志分),在石
  天窗上,下有夜明洞。”
  一夜乾坤③雨乍晴,归云无数宿苍屏。④
  白衣⑤已晒青山晓,茅屋主人⑥犹未醒。
  游南雁荡
  (宋)彭龟年⑦
  奔驰仕路⑧久劳神,忽睹仙居⑨觉思新。
  踞虎峰头蟠怪石⑩,卧龙潭表绝纤尘⑪。
  清声应谷乌湫瀑⑫,秀色浮空玉洞春。⑬
  个里⑭蓬莱应不异,何须海上更寻真。
  ①晓云峰:在碧溪边后天窗上,其下有夜明洞,早上岚气如薄纱在周围飘忽,给该峰笼罩上神秘朦胧的色调。
  ②作者顾冈字次风,宋夏较里(今苍南湖前)人,绍兴十六年进士,任钱塘主簿。因钱塘守令多秦桧党徒,故离职归家不复出。
  ③乾坤:天地。(见李皋《游南雁荡》诗注)
  ④苍:青山,屏:屏蔽。宿苍屏:犹言隐藏在青山中。
  ⑤白衣:古代平民著白衣,称无功名的人为白衣。佛教徒服黑色,也称俗人为白衣。此处是指衣服。
  ⑥茅屋主人:疑是作者自指。
  ⑦作者彭龟年。字子寿,临平军清江人。宋乾道五年进士,官终宝谟阁待制。谥忠肃。
  ⑧奔驰仕路:奔走在做官的道路上。
  ⑨仙居:仙人住处。这里指南雁荡山。
  ⑩踞:蹲或坐。蟠:盘曲而伏。
  ⑪纤尘:细小的灰尘。绝纤尘:犹一尘不染。
  ⑫湫:水池、乌湫瀑。此句指乌湫瀑声、鸟声响应山谷。
  ⑬秀色:美色。玉洞:指仙洞。唐白居易《送仙翁》诗:“睹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
  ⑭个里:犹言此中,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详见本书张九成《南雁荡》注(2)三山)
  石门楼①
  (宋)陈有功
  百里周遭②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
  仰高未遇谢公屐,③千古凭谁作大观。④
  杜鹃林⑤
  (宋)池圣夫⑥
  《山志·山水》:“杜鹃林,郑《志》,在采药径旁,有五色杜鹃。
  旧《志》,山多五色杜鹃花,臼杜鹃林。”
  花笑群峰景,鸟啼千壑⑦春。
  满林声色⑧好,何事⑨亦愁人。
  ①石屏风:《山志·山水》:“石屏风(又名锦屏峰),“石门楼,蔡芳《游记》,渡溪,左畔山际有峙石陡绝,表里天光通透,人呼为石门楼,稍前,见三岩品列,如屏风状,嵌于山腰。潘耒《游记》,名石屏风。……”按:石屏风上刻有“东南屏障”四个大字。
  ②周遭:四围、周围。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③仰高:“高山仰止”。语出诗经。谢公屐:简称谢屐。指南朝水嘉郡守,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旅游用鞋。(详见本书张九成《南雁荡》注⑥)。此句犹说未有遇到使人敬仰的谢灵运之意。
  ④大观:景物的盛大壮观。这里是指通达透彻的观察。
  ⑤杜鹃林:在晴虹涧采药径旁。这里过去不仅春天有:“五色杜鹃”、更有“四季杜鹃”。故名。
  ⑥作者池圣夫。字景光,居池港。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进士。理宗绍定四年(1231)为著作左郎。
  ⑦壑:山谷。
  ⑧声色:鸟声花色。
  ⑨何事:什么事。犹言凭什么还发愁。
  月牖①
  (宋)朱元升②
  《山志·山水》:“月牖,郑《志》,仙姑洞左侧有小洞如閤,横
  木可登,中有石窦透天,名月牖”。
  谁将造化手,③开此混沌窍。④
  每夜吐月时,九州同一照。⑤
  石华表⑥
  (宋)朱公似⑦
  《山志·山水》:“石华表,在东洞上。施元孚《游记》,在仙甑
  岩旁。潘耒《游记》,一柱矗立,端圆削成,为石华表。”
  不见令威至,⑧松深鹤卧苔。
  齐云⑨高柱壮,迎日两扉⑩开。
  况有山灵⑪守,宁无俗驾⑫回。
  仙家从此入,几叠翠楼台⑬。
  ①月牗:洞名,又称透天洞。仙姑洞中左侧,中有石窦透天,每逢月夜,一轮明月清辉尽映洞中,故名月牖。
  ②作者朱元升(?—1275)字日华,号水檐。平阳人。南宋嘉定四年武进士。历任龙泉、遂昌、松溪、政和、庆元第处巡察。自少研究《易》学,至老不辍。作《邵易略例》。逝世前五年,《三易备遗》脱稿,世人称为绝学。
  ③造化:创造化育。
  ④混沌窍: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鯈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鯈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一二两句意思是说:是大自然的力量,开凿出这个智慧的窗户。
  ⑤九州:古代中国政区划分九州,后泛指全中国,杜甫《月》诗:“关山同一照”,与此同意。
  ⑥石华表:在东洞上,一柱矗立,端圆削成,与龙角峰、仙冠峰鼎足而立,组成化龙岩。
  ⑦作者朱公似,宋平阳三桥人。
  ⑧令威:指丁令威。传说是汉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作者由石华表联想到丁令威和鹤。
  ⑨齐云:指东洞内峭岩壁上刻有“齐云”二字。
  ⑩扉:指石洞。
  ⑪山灵:山神。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⑫俗驾:庸俗的车乘。
  ⑬翠楼台:指青绿华丽的山色。
  采药径①
  朱公似②
  《山志·山水》:“在新月岩下。郑《志》,山产药品,故名。”
  必有神仙至,年年药自生。
  四时皆可采,百草不知名。
  樵客担云出③,林僧带鹤行④。
  羊肠元不是⑤,大道本来平。⑥
  东洞⑦
  朱公似⑧
  石室起云根⑨,其中气象尊。
  由来扶日毅⑩,可但拥雷门⑪。
  绝顶灵苗长⑫,悬崖玉乳⑬温。
  青霄奎壁近⑭,炯炯照乾坤。⑮
  ①采药径:在晴虹润新月岩下。(详见本书张九成《南雁荡》诗注:④“药径”。)
  ②作者朱公似(同上)
  ③樵客句:犹说打柴的人从这里云雾中挑出。
  ④林僧句:犹说林中的出家人伴带着鹤走。
  ⑤羊肠:形容狭窄迂回的小路。不是:否定句。此句说采药径的小道,开始不好走,或不重视。
  ⑥大道:指常理正道。《理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最后两句从写景转入哲理性语。
  ⑦东洞:在东景区三块气势磅礴、高耸云表的巨岩下。又名石天门、余公洞,上有会文书院。
  ⑧作者朱公似(见上题)
  ⑨云根:指东洞石窟在烟云缥缈中。
  ⑩由来:从来。日殼:即日轮,指太阳,也指皇帝的车驾。
  ⑪可但:表示不能。雷门:古代会稽城门名。因城门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名。三、四句意为:从来扶助太阳运行,却不拥护雷门妄炫。
  ⑫灵苗:神苗。野草,藤萝美称。
  ⑬玉乳一钟乳石。溶洞中悬崖碳酸钙淀积物,自上向下增长,外形洁白如乳。
  ⑭青霄:青天。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和壁宿。旧以此二宿主文运,常用以比喻文苑。
  ⑮炯炯:光亮貌。乾坤:天地。
  云关
  朱公似①
  《山志·山水》:“云关,亦名西天门,施元孚名为玉楼门。刘
  《志》‘上为大石梁,每值风雨,溪云人其下,卷舒变幻,气势甚雄’。”
  更无扃与钥,②一任白云通。
  宝盖擎空远,③灵坛对面雄。④
  往还萝径月,⑤开阖⑥竹坡风。
  极羡渔樵者,⑦经行⑧缥缈⑨中。
  西洞
  朱公似⑩
  此中虚敞甚,⑪何止百人容。
  已觉瑶台近,⑫还疑月窟通。⑬
  黄蜂分牖出,⑭青蔓带云封。⑮
  来往题诗客,镌磨亦费工。⑯
  ①作者朱公似(见前)
  ②扃:门闩。钥:钥匙。
  ③宝盖:指盖在顶空上的大石梁。擎:向上托举。擎空远:举得很高很远。
  ④灵坛:神坛。对面雄:犹说与雄伟的东天门相对。
  ⑤萝径月:藤萝小径的月色。
  ⑥阖:关闭。
  ⑦渔樵者:捕鱼和打柴的人。
  ⑧经行: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唐释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五天之地,随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尊一路,便行随性,否居闹处,一则痊疴,一则销食。”这里指渔樵行经。
  ⑨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山在虚无缥缈间。”
  ⑩作者朱公似(同上)
  ⑪虚敞:空虚、宽广。
  ⑫瑶台:神话中五神仙所住之地。极言美玉砌成,雕饰华丽。
  ⑬月窟:指仙姑洞中的石洞月牖。(见本书《月牖》注①)
  ⑭黄蜂:野蜂。牖:窗户,这里指石洞。
  ⑮青蔓:藤葛。
  ⑯镌磨:雕刻、磨研。指写诗。
  游普照院①
  (宋)周坦②
  惟闻三岛③人间绝,淮识施岩④万状奇。
  吴氏⑤有铭留铁塔,钱王遗德照珉碑⑥。
  人烟断处逢仙迹,草木深时听鸟悲⑦。
  记取画工描一幅,出山长若⑧在山时。
  棣萼世辉楼
  (宋)陶良器
  乾隆《平阳县志·杂志·古迹》:“棣萼世辉楼在南雁山,宋
  陈经邦、经正、经一、经德、经郛……读书处。”《山志·山水》:“棣
  萼世辉楼,《旧志》在东洞……。”
  罗列奇峰插太虚⑨,研覃经义⑩寄山居。
  联芳棣萼⑪真堪羡,伊洛渊原⑫咫尺余。⑬
  ①普照院:在穹岭珠峰下,五代乾佑间,吴越王钱俶命郡守给僧愿齐建成,后人感恩立碑。
  ②作者周坦,宋瑞安人。进士第一。曾任著作郎等职,家初贫,于故里常宁寺读书,老僧施食。及中状元,扩建该寺成九进,为温州三大寺院之一。
  ③三岛:秦汉方士称神仙住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④施岩:延续散布的岩石。
  ⑤吴氏:指当地吴姓宗族。
  ⑥珉牌:象玉的碑。犹言珍贵。
  ⑦悲:悲痛。这里指动听。《论衡·自纪》:“盖师旷(人名)调音,曲无不悲。”
  ⑧若:如,好像。“若星火之燎于原”,即此意。
  ⑨太虚:我国哲学术语,谓探玄之理。这里指天空。陆机《驾言出此阕行》:“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⑩研覃经义:研:研究、探讨。覃:延及、深入。扰言深入研究探讨经义。
  ⑪棣萼:比喻兄弟,语出《晋父》。这里指经邦,经正等兄弟友爱。
  ⑫伊洛渊源:伊、伊水。洛、洛水。指经邦、经正兄弟北上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成为程门的高足子弟。二程讲学于伊洛之间。故人称其学为伊洛之学。他俩首先把它传人浙江,开了平阳学派。
  ⑬咫尺:八寸日咫。咫尺比谓距离很近。
  送叶伯几之奉化①
  (宋)林景熙②
  亲携琴册③出烟萝,④海国⑤儒风⑥近若何?
  笔挟龙湫灵不尽,⑦官领雪窦⑧冷偏多。
  读书千载关经济,⑨师友三年要琢磨。⑩
  老去喜逢奎运转,⑪送君犹拂旧冠峨。⑫
  ①作者自注:“伯几所居与南雁荡山接境,其地有大小龙湫水,奉化亦有焉。”
  ②作者林景熙(1242-1310)字德旸。号霁山,坳中(今苍南)人,南咸淳七年(1271)太学上舍释褐进士。初任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不士,隐居平阳白石巷,有《霁山集》传世。
  ③琴册:琴和书册。
  ④烟萝:烟气藤萝。这里指南雁荡山。
  ⑤海国:滨海的地区。
  ⑥儒风:儒家的传统。唐孟浩然《书怀贻京邑故人》诗:“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⑦龙湫句:(见作者自注)
  ⑥雪窦:指雪窦山,在奉化县西北部四明山东麓,海拔800米,有妙高台、千丈岩瀑、雪窦古刹等名胜,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避署之处。
  ⑨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李白《赠别舍弟台卿之江南》:“令弟经济才,谪居我何伤。”
  ⑩琢磨: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琢磨:学习长处,纠正缺点,比喻互相研究。
  ⑪奎运: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言文章,文运多用“奎”字,如称秘书监为奎府,皇帝所写的写为奎书。奎运犹言好运也。
  ⑫冠峨:峨高耸。冠,即帽子。古代官吏的礼帽称冠戴,做官叫“弹冠”,辞官叫“挂冠。”全句意言叶伯几交上好运到新的地方去上任。
  乘鸾峰①
  (元)郑天岩②
  青鸾何代跨山翁③,飞别人间剩此峰。
  个里④琪花含雨湿,其中瑶草⑤带烟封。
  试看耸汉⑥高千仞⑦,似欲冲霄上九重⑧。
  待得何时生羽翼,追随脱俗⑨有神踪。
  踞虎峰
  (元)叶公坦⑩
  《山志·山水》:“踞虎峰,陈《志》,在三台峰后,左下有潭,右
  有庵,云钱王与愿齐结茅于此(夹注按:在玉女峰下,俗名公负
  姥,移步换形也。郭钟岳《游记》,名为老人峰)。”
  天产山君石,⑪威棱⑫百兽先。
  只悉逢李广,⑬射杀向谁怜。
  ①乘鸾峰:在五尖岩旁,隐仙岩后。
  ②作者郑天岩,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元初为本学教谕。
  ③跨:骑。翁:尊老称呼。这里指山间隐仙。
  ④个里:犹言此中。
  ⑤琪花瑶草: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王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⑥耸汉:耸,高耸。汉,云汉。指高空。
  ⑦千仞:古人以八尺为仞,千仞言其高也。
  ⑧九重:指天,传说天有九层,极言其高。
  ⑨脱俗:脱离尘俗。
  ⑩作者叶公坦,居东魁。元延祐间荐授应州推官,广西副使。
  ⑪山君石:山君,老虎。俗以虎为山兽之长,故名。《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山君石即指踞虎峰。
  ⑫威棱:声成。王先谦《补注》:“棱俗棱字,木四方为棱,人有威如有棱者然,故日威棱。”《汉书·李广传》:“威棱憺乎邻国。”
  ⑬李广:西汉名将,善射。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游盖竹山①
  (元)张天英②
  幽幽③亭馆碧山中,老木寒泉④一径通
  华盖⑤影高千古月,竹林香远半天风。
  珮鸣⑥晓洞逢仙子,酒洒芳槽⑦忆醉翁。
  明日游人各南北,琼楼⑧清宴几时同。
  ①盖竹山:在今麻步树贤乡盖竹村。
  ②作者张天英(元),字羲上,楠渠,自号石渠居士。永嘉人,征为国子助教。性刚严,不好趋谒,再调不就。于是走游浙西,以诗章自娱,尤喜古乐府。有《石渠居士集》(《山志》作《石渠集》)。
  ③幽幽:深远貌。
  ④寒泉:清凉的泉水。
  ⑤华盖:帝工或贯官所用的伞盖。这里指形如华盏的盖竹山。
  ⑥珮鸣:玉珮声。唐《常建诗集·古意》:“寤寐见神女,金纱鸣珮环。”
  ⑦芳樽:芳,芳香美好。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以上三、四两句写远景,五、六两句说洞内情景。
  ⑧琼楼:琼、玉。形容瑰丽的建筑。宋苏轼《东坡词·中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题江山不老楼
  (元)张天英
  我为幽人赋四休①,江山随我上书楼。
  光阴冉冉②云中鹤,天地悠悠③海上鸥。
  玉树④清香浮白雪⑤,金樽春色漾黄流。@
  年年但愿身长健,尽日花前醉莫愁。⑦
  寄南雁客
  (元)陈冈⑧
  秋尽叶纷纷,⑨相思不可闻。⑩
  西风孤客馆,落日万山云。
  地僻猿声聚,⑪天长雁影分。
  多情归未得,沧海欲移文。⑫
  ①幽人:幽居的人,指隐士。四休:宋太医孙昉,字景安,号四休居士。黄庭坚问他什么叫四休,孙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见黄庭坚《豫章集·四休居士诗序》。
  ②冉冉:渐进的样子。屈原《离骚》:“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③悠悠:深思、忧思。《诗·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之年诏: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此诗三、四两句,拟比云中鹤,海上鸥,迫随日期,放傲天地之概。
  ④玉树:传说中的仙树。一说用珍宝制成的树,汉宫中物供神。
  ⑤白雪:古典名。《乐府诗集·白雪歌序》:“白雪师旷所作,商调也。”常见用“阳春白雪”。
  ⑥黄流:用矩黍酿的酒,以郁金草为色,故称黄流。古代祭祀,用以灌地。
  ⑦昼日:自早至晚。犹言终日。《淮南子·汜论》:“是以尽日,极虑而无益。”据《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疑指此,与首句“白雪”呼应。
  ⑧作者陈冈,字公潜。元平阳人(一说瑞安人)。受业胡长孺之门,昼夜研读、遂通《易》、《诗》、《尚书》三经之旨要。文章学西京、诗效魏晋。累试不售。教援弟子、堂上席常满,乡人称为潜斋先生。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辨》等书。
  ⑨纷纷:紊乱,众多貌。
  ⑩闻: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⑪猿声:猿猴叫声,其声其哀。
  ⑫沧海:大海。移文:旧时公文的一种,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
  停骖谷①
  (明)吴韫中②
  云外仙踪蔼雁山,③岩前钟磐出禅关。④
  停骖窈⑤谷留残醉,猿鹤松阴抱梦⑥闲。
  龙湫瀑
  (明)黄斌⑦
  龙湫⑧灵秘⑨古今稀,晓拂烟峦⑩看瀑飞。
  瑶阙联珠⑪垂帝网,银河⑫翻练⑬落天机。
  一声唤起风生壑⑭,万点飞来雨湿衣。
  卷取⑮山川清淑气,洒毫⑯归向玉堂挥。
  ①停骖谷:《山志·山水》:“郑《志》,由藤道而上,有悬楼,下为停骖谷。”
  ②作者吴韫中南直隸徽州人.明洪武十八年门(1385)任平阳主簿。
  ③仙踪:仙人走过而留下的足印。蔼,树木繁密貌。《楚辞·九辨》:“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洪祖兴补注:“蔼,繁茂也。”
  ④钟磐:佛寺中和尚敲出的由铜铁铸成的鸣器。禅关:佛教禅宗的教门。
  ⑤窈:深远曲折。残醉:酒醉尚未全消。
  ⑥抱梦:怀梦。
  ⑦作者黄斌,明化人,官爵和里居均未详。
  ⑧龙湫:《山志·山水》:“大龙湫,在明王峰,左为石城,下有穹崖嵌空,中如月洞,俗名月镜。水盛时,自月洞中泻下,飞流悬瀑,高数百丈。”
  ⑨灵秘:神秘不可测之意。
  ⑩烟峦:被烟雾漫绕的山峰。
  ⑪瑶阙:喻帝王玉〓宫门。联珠:联上佳着珍珠般的垂帘网。
  ⑫银河:又名天河、银汉。(详见本书路应“游南雁荡”注)
  ⑬翻练:练,原为绢或白布。翻练,犹言瀑布滚飘。
  ⑭风生壑:风生,喻迅速不可阻挡。壑,深沟。《札记·郊特牲》:“水归其壑。”
  ⑮卷取:吸取。消淑气:指清洁美好的景象。
  ⑯洒毫:酒,以水喷散。毫:笔。洒毫:犹言挥笔作画。
  雁荡龙湫
  (清)黄朝栋①
  雁荡开灵镜,②奇观大小湫。③
  半空飞匹练,④绝壁挂青虬。⑤
  晴日雷鸣夏,阴林雨散秋。
  何时吟兴好,题句到峰头。⑥
  龙湫瀑
  (清)张超英⑦
  珠光喷薄⑧水天开,化作龙湫⑨人荡来。
  势劈悬崖寒洒雪⑩,声轰怪石隐奔雷⑪。
  恒疑素练⑫飞千尺,却接银河⑬落九垓。⑭
  雅有探奇如谢屐⑮,玉帘⑯斜卷到蓬莱⑰。
  ①作者黄朝栋,字瑞怀,邑诸生,本县丰山人。
  ②灵镜:神异的镜。
  ③大小湫:大小龙湫。
  ④匹练:一匹白绢。这里形容瀑布如白练,苏轼《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府真珠溅客忙。”
  ⑤青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有角曰龙,无角曰虬。”青虬即苍龙。
  ⑥峰头:山的最高顶。这里作者引申李白《蜀道难》诗:“连峰去天不盈尺”。犹有登峰造极之意。
  ⑦作者张超英,字晋钖,号水南。本县桃湖人,清康熙五十九年(5721)举人,授秀水教谕。
  ⑧喷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此句是说龙湫瀑从明玉峰奔腾呼啸而来的大水,冲激到涧中“石水槽”里,从洞口(月洞)喷泻下,被日光照射,闪烁如珠,似从天口而降。
  ⑨龙湫:上有寒瀑,下有深潭叫“龙湫”,犹言龙潭。
  ⑩洒雪:落雪。
  ⑪奔雷:急雷。
  ⑫素练:洁白的布帛。多指熟绢。
  ⑬银河:又名“天河”、“银汉"。(详见黄斌《龙湫瀑》注释)。
  ⑭九垓:天空极高远处,犹言九重天。
  ⑮谢屐:南朝谢灵运登山着的木齿鞋。(详见张九成《南雁荡》注释)。
  ⑯帘:古代用布、竹、苇等做的遮门窗的东西。玉帘:帘的美称。
  ⑰蓬莱:指传说中的仙山。
  游南雁荡
  (明)杜整①
  漫说②相寻阆苑③仙,此中幽寂即真诠④。
  洞花有意迎人笑,谷鸟多情向客宣⑤。
  日漾⑥金波流自远,僧持玉版⑦事堪传。
  坐来共证无生⑧话,山水应知是夙缘⑨。
  注:此诗转录自民国《平阳县志》但与周喟《南雁荡山志》稍
  异。
  集雁荡山⑩
  (明)马性鲁⑪
  仰视云岩俯瞰⑫溪,恍疑地窄与天低。
  往来击节⑬发狂啸⑭,声响满山猿鹤啼⑮。
  ①作者杜整(1442-1502)字思齐,号敬庵。平阳人。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弘治初被调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后升为参政,代理布政使事。弘治十五年提升为福建布政使时,未到任即因病逝世。
  ②漫说:随便,不切实际的讲。
  ③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用指宫苑。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碧城》:“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这里,指南雁荡山。
  ④真诠:对所奏经典的正确解释。犹真谛、真义。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百韶》:“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⑥宣:宣告、宣扬。
  ⑥漾:水动、流长貌。宋谢惠连《汛南湖至石帆诗》:“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崎。”
  ⑦玉版:刊刻文字的石版,泛指珍贵的曲籍。这里指佛经。
  ⑧无生:佛家语,佛教谓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证:佛家语,参悟的意思。
  ⑨夙缘:佛教所谓前生因缘。
  ⑩集:《说文》字意,群鸟栖于树上。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此处引中为停留。《楚辞·屈原·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仰浮游以逍遥。”
  ⑪作者马性鲁,字达之,号碧溪居士,江苏溧阳人,会魁,官给事中,正德十年谪平阳丞。
  ⑫俯瞰:向下看。
  ⑬击节:用手或拍板以调节一种乐器。
  ⑭狂啸:纵情任性地高声歌咏。
  ⑮声响句:指狂啸惊动了猿鹤叫声。
  集雁荡山次马给谏韵
  (明)蔡芳①
  山头流水出前溪,岩畔云停压柳低。②
  野鸟也知游子兴,双双飞过洞门啼。③
  游南雁山④
  (明)鲍昺⑤
  渡尽清溪到雁山,⑥芒鞋踏破石苔斑。⑦
  层峦绝壁云长湿,⑧华表凌空鹤未还。⑨
  飞瀑乱翻龙穴晓,⑩晴岚探锁洞门间。⑪
  登临不尽攀跻兴,⑫日暮猿啼僧掩关。⑬
  ①作者蔡芳字茂之,号资静,本县榆垟人。历任光禄寺署正,福建转运副使。为人正直清廉,与永嘉王瓒同主修弘治《温州府志》。
  ②压柳低:犹言高岩边的停云把柳树压得低了。
  ③啼:叫。
  ④上诗转录逢民国《平阳县志·文徽内编》,但与周喟《山志》卷六《诗内编》稍异。如:雪,《山志》作“云”。今作云注。
  ⑤作者鲍昺,明,鲍辉子,居岭门。
  ⑥渡尽:渡到岸头。
  ⑦芒鞋:草鞋。陈师道《绝句四首》:“芒鞋竹杖最关身。”石苔:石上的青苔。
  ⑧层峦:重叠的山峦。云长湿:言云含水气多,湿度大。
  ⑨华表:峰名,在东洞。(详见徐谊《游南雁荡》诗注④)。
  ⑩龙穴:龙潭洞穴。晓:明亮。《庄子·天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⑪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唐郑谷《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深锁:封闭。
  ⑫攀跻:攀上升,此句是说攀登七山兴趣不完。
  ⑬僧: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掩关:闭门。此句是说夜晚猿叫和尚也关上了门。
  明王峰①
  (明)彭脩②
  明主高倚碧霄间③,俯视④游云脚底看。
  莫道仙都遗迹杳,⑤去天尺五⑥到何难。
  游报国寺⑦
  (清)释西来⑧
  报国驰名久,携筇⑨一扣关。⑩
  灵钟南雁地,⑪秀挹玉苍山。⑫
  松竹干霄翠,⑬烟霞结伴闲。⑭
  高人恢旧制,⑮形胜甲尘寰。⑯
  ①明王峰:在石城上,俗称大尖,其东为倚天峰。
  ②作者:彭脩,居彭堡,明洪武时府学岁贡。
  ③明主:英明的君主,此指明王峰。碧霄:天空。此句说明主峰高恃天空中。
  ④俯视:向下看。
  ⑤莫道:不要说。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杳:无影无踪。
  ⑥去天尺五:尺五:近,不远。去天尺五:极言其与宫廷(天廷)相近。宋曾〓《类说·丽情集》:“韦曲杜鄂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鄂,去天尺五。’”韦曲杜鄂都是汉王朝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的地域。
  ⑦报国寺:在闹村,相传为吴越王钱俶时所建。
  ⑧作者释西来,号见山,清,永嘉庆全寺僧。著有《漈溪贻芳集》
  ⑨筇:竹杖。
  ⑩扣关:敲门。
  ⑪灵钟句:意谓:美好的东西聚集在南雁。
  ⑫秀挹句:意谓:秀气牵引着玉苍山。玉苍山在南雁荡景区。
  ⑬松竹句:形容松竹苍翠,高及天际。
  ⑭烟静句:指游山玩水的朋友。
  ⑮高人:多指超世俗或高明的人。这里指吴越王钱俶。恢旧制:拥护、发扬旧制度。
  ⑯形胜:山川胜迹。尘寰:人世间。
  闹村①报国寺
  (清)黄云岫②
  僻壤拥山门③,当时号闹村。
  钱王兴土木④,金界焕郊原。⑤
  梵呗⑥晨昏咏,游踪⑦来往喧。
  时移难保国,⑧留得一祗园⑨。
  游仙姑洞
  钱琦⑩
  忽惊造化炉锤别⑪,铸出奇形各不群⑫。
  怒石倒垂⑬千马饮,灵旗⑭斜展一军分。
  采薪人去肩挑火⑮,带雨僧归脚踏云⑯。
  不用烧丹成九转⑰,已教心地净尘氛⑱。
  ①闹村:在东、西洞东南。南宋以后在吴山沿顺溪的大路修筑之前,来往东、西洞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人来人往,相当热闹,故称其地为闹村。
  ②作者黄云岫,(清)字逸青,号诸生,居南郭。著有《静观楼诗集》。
  ③山门:佛寺的外门。
  ④兴土木:即大兴建筑佛寺。
  ⑤金界:即佛寺,佛家语,金刚界的略称。焕:光彩焕发貌。
  ⑥梵呗:佛家作法事时的赞叹歌詠之声。《楞严经》:“梵呗詠歌,自然敷奏。”
  ⑦游踪,游人的踪迹。这里指游人。
  ⑧时移句:指南雁愿齐圣僧建保国寺,来保佑国土太平,祈祷钱俶被召去开封平安归来。但钱俶归来后,个人还保任爵位,国土已经归宋了。
  ⑨祗园:梵语。佛教圣地之一。此指报国寺。
  ⑩作者钱琦(1709-1790)字相如,号玙沙。仁和(今属杭州)人。清乾隆二年进士,曾官布政使。好吟咏,著有《澄碧斋诗钞》。
  ⑪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庄子太宋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炉锤:冶铸金属的炉子、锤子。
  ⑫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类。
  ⑬怒石倒垂:指梅雨潭边陡坡上的倒插花岩和晴虹涧的石马岩等景色。
  ⑭灵旗:神旗。此犹指西洞前十二峰如神旗斜展,队伍分明。
  ⑮肩挑火:《原注》:“满山杜鹃花红如火。”意指挑着的柴里有红杜鹃花。
  ⑯脚踏云:指在云中行走。
  ⑰丹:山丹。道家所谓服之长生升仙的丹药。九转:道家谓经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称九转丹,服之可成仙。
  ⑱尘氛:尘俗的气氛。
  玉女峰①
  (清)黄秀金②
  瑶圃③何时降谪仙④,蛾眉窈窕⑤故依然。
  孕生岩谷几千岁,待字松阴数百年。⑥
  晓饰带花春正丽,晚妆临镜月初圆。⑦
  可怜未得襄王梦,夜夜空归云雨天。⑧
  船屯渔唱(百首录一)
  (清)张綦毋⑨
  龙湫顶背⑩雁湖边,采得盈篮紫笋鲜。⑪
  争趁雨前好天气,⑫竹鸡声里焙茶烟。⑬
  ①玉女峰:《山志·山水》:“玉女峰,在踞虎峰上。”是西洞前十二峰的主要奇峰。
  ②作者:黄秀金字之晖,号文山,清乾隆时诸生。居四十二都驷马。
  ③瑶圃:产玉的园圃,指仙境。语出《楚辞》。
  ④谪仙:指玉女,原是天上的仙人,因受贬滴降于此。
  ⑤蛾眉窈窕:美貌的女子。
  ⑥孕生:孕育生长。待字:古代女子的许配称“字”。“待字”语出《礼记》。此三、四两句说玉女峰的形成与生存的时间之久。
  ⑦晓饰、晚妆:这两句犹说玉女早晚修饰打扮。
  ⑧七、八两句:谓至今尚没有对象。襄王,指楚襄王。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夜梦巫山神女与之相好,去而有辞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见宋玉《高唐赋》。
  ⑨作者:张綦毋(清)原名元器,字大可,号潜斋。平阳人,南英第二子。乾隆四十二年岁贡生。少时作诗,同郡无人比肩。其父修县志,仓促中时有漏失,乃搜集故籍传说及乡俗谣谚,以竹枝体作《船村渔唱》一卷补之。晚年寓情于诗,随作随弃。小弟元启每于年终录之。得千余首。殁后散佚,仅余《潜斋诗钞》一卷。
  ⑩龙湫顶背:在明王峰顶。现在满田林场一带。
  ⑪盈篮:满蓝。紫笋:茶名,色紫而似笋,清明时采的茶芽。
  ⑫雨前:指谷雨节前。谷雨节气在每年四月二十日前后。一般这时天气较暖,雨量比前增多。
  ⑬竹鸡:鸟的一种,雉科,肉可供食。常栖息山区多草的沼泽边或丛林间。焙茶烟:制茶。用微火在器皿下烘烤茶叶。
  西峰寺①
  (清)张元启②
  西岭③闻梵呗,④追寻踏碧莎。⑤
  地偏人迹少,寺古雀巢多。⑥
  云过穿厨灶,松欹压薜萝。⑦
  孤僧何处返,倚杖醉颜酡。⑧
  连环洞⑨
  (清)卢镐⑩
  谁将玉连环,⑪戏向空中掷。
  得无缀飞霞,⑫或以锁明月。
  我来穿玲珑,⑬无从解其结。⑭
  ①西峰寺: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西峰寺,在山门郭奥,宋时建,明万历辛卯、清嘉庆癸亥重建。”
  ②作者张元启(清),字已可,号兰畦,綦毋季弟,号诸生,有《兰畦诗钞》。
  ③西岭:在郭岙上东山西,即西峰寺在处。
  ④梵呗:佛教作法事的赞叹歌詠的声音(见黄云岫《闹村报国寺》注⑥)
  ⑤碧莎:青绿色的莎草。
  ⑥三、四两句:说西峰寺的幽静。
  ⑦欹:(gī)倾斜。薜萝:薜荔、女萝。皆茎蔓生植物。
  ⑧颜酡:醉容、饮酒面红。《楚辞·宋玉·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⑨连环洞:在西洞左山腰,有两个岩石生成相连的两个洞,或上升、或下降,洞洞相扣,玲珑巧妙。
  ⑩作者卢镐字配京,别号月船,浙江鄞县人。清高宗乾隆十人年(1753)举人,为平阳教谕。著有《月船居士诗稿》。
  ⑪王连环:指连环洞。
  ⑫得无:莫非。缀:连接、牵制。
  ⑬穿玲珑:犹言穿走连环洞。
  ⑭无从:没有门径。“结”与以上三、四两句的“缀”与“锁”相对而言,说没有办法把它解开。
  鲤鱼滩①
  (清)卢镐②
  冷冷③清溪水,中有蛟龙姿。④
  凌风可飞去,乃恋水石奇。
  长留一片园,时动鳞之而。⑤
  过南雁登山楼有感
  (清)吴观周⑥
  不到江城⑦又几秋,今朝重上竹间楼。
  凄凉独抚冯谖剑,⑧凋敝谁怜季子裘。⑨
  潮落空江沙岸近,烟生疏树暮村幽。
  津亭⑩尽日无人过,惟有青山相对愁。⑪
  ①鲤鱼滩:又名石鲤,跃鲤滩。在碧溪涧中,形如鲤鱼,逆流而上,头朝南,面向东洞。头部杂木丛萃,腹部园畦鳞次栉比,尾部则沙石垒积。
  ②作者卢镐(清)见上
  ③冷冷;象声词,水声。晋陆士衡《招隐》诗:“山溜何冷冷,飞泉漱鸣玉。”
  ④蛟龙姿:犹言鲤鱼能化龙。
  ⑤鳞之而:而,颊毛。凡鳞毛之下垂的也称而。《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⑥作者吴观周清代人,官爵和里居均未详。
  ⑦江城:临江近水的城市,这里指平阳。
  ⑧冯谖剑:冯谖为盂尝君门下,自信才华出众,不甘作下客,因而弹剑而歌,要鱼、要肉、要养家。
  ⑨季子裘:季子(苏秦)十次上书秦王,仍不被见用,黄金尽,貂皮破,功名未遂,奔波劳碌,贫穷疲惫。
  ⑩津亭:渡口亭。
  ⑪七、八两句的化用李的诗意。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龙凤亭①
  (清)刘眉锡②
  地驻钱王节③,亭标龙凤名。
  江山留胜迹,风土倍生情。
  晓雨回栏润,苍烟古道平。
  客来游雁荡,先向此中行。
  南雁荡十咏(录六)
  (清)黄青霄④
  卓笔峰⑤
  仰看奇峰拥翠鬟⑥,琪花瑶草在人寰⑦。
  安能携得如橼笔⑧,诗赋清新继子山⑨。
  ①龙风亭:在闹村报国寺傍。《山志·寺宇》:“龙凤亭,郑《志》,吴越王驻节处,僧法澄建亭以祀之。”
  ②作者刘眉锡(清)号旸芝,莒溪人。他关心乡邦文献,曾编著有《南雁荡山志》和《瓯志摭遗》等书,约卒于道光三年前。
  ③地驻句:言钱王俶曾带妃子到过这里。
  ④作者黄青霄(清),字云各,邑诸生,居丰山,有《吟香舫诗稿》。
  ⑤卓笔峰:《山志·山水》:“卓笔峰,陈《志·图》,在笔架峰左。”笔架峰在观音洞山顶俯左处,形似大笔,故名。
  ⑥翠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这里指青绿的山头。
  ⑦人寰:人世。鲍昭《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⑧如橼笔:大笔如橼。犹言“大手笔”。
  ⑨子山:庚信,字子山(513-581),南北朝时文学家,文章绮丽,诗赋清新。
  听诗叟①
  云情霞想发天聪②,深识源流③属此翁。
  汉魏六朝冠千古,独传李杜④继高风。
  美人崖⑤
  雾鬓云鬟⑥带雨梳,珊珊环佩⑦翠罗裾。
  祗缘冰雪容长在,周昉⑧屏风画不如。
  云关⑨
  芙蓉⑩千朵倚云栽,怪石玲珑⑪海上来。
  堪爱云关接天路,奚须⑫蹑跻访蓬莱。
  锦屏峰⑬
  拔地嶙峋⑭列画屏,潆洄⑮水抱数峰青。
  好乘银烛秋光冷,仰看云间牛斗星。⑯
  ①听诗叟:在观音洞下岭右,因岩形象一个老人面向会文书院,在悉心聆听吟诗似的,故名。
  ②天聪:天赋聪明。
  ③源流:指诗词起源和发展。
  ④李杜:指诗人李白、杜甫。
  ⑤美人崖:又名美女梳妆峰,在玉女峰下。
  ⑥雾鬓云鬟:鬓,双鬓。形容妇女的头发美丽。
  ⑦珊珊:象声词,金玉等声音。环佩:古代妇女衣带上佩带的玉饰。形容妇女衣著的华丽。
  ⑧周昉:唐代画家,善画什女。
  ⑨云关:又名天门、西天门。在碧溪西面山项。
  ⑩芙蓉:荷花(即莲花)别名。用以指清高。
  ⑪玲珑:空明貌:《文选左思(吴都赋)》:“珊瑚幽茂而玲珑。”李自《玉阶怨》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明月。”
  ⑫奚须:那里须要。蹑跻:穿着草鞋行走,意谓赶路。《史记·孟尝君列传》“初,冯闻孟尝君好客、蹑跻而见之。”
  ⑬锦屏峰:又名玉屏峰、石门楼。渡过碧溪上西洞必经的石门。
  ⑭嶙峋:山石一层层的重叠不平。
  ⑮潆洄:水流回旋。
  ⑯三、四两句:作者引用唐杜牧《七夕》诗:“银烛秋光两画屏”、“卧看牵牛织女星”句。
  将军崖①
  《山志·山水》:“天将峰,在西天门外,如甲士冠盔而立,亦
  名将军岩。”
  奇峰峭拔②号将军,投笔班超③海内闻。
  缓带轻裘儒将事④,胸藏兵甲待铭勋⑤。
  横阳名山十二景(录一)
  (清)谢青扬⑥
  雁荡闻钟
  晨兴理轻策,⑦言陟明王峰。⑧
  蹑蹬⑨入云际,细径沾樵踪⑩。
  攀萝至雁荡,远眺开心胸。
  愿公⑪结庐处,往迹寻无从。
  林木蔚⑫深秀,隐隐⑬闻疏钟。
  徘徊不忍去,夕阳山外红。
  ①将军崖:《山志·山水》:“天将峰,在西天门外,如甲七冠盔而立,亦名将军岩。”
  ②削拔:高而陡。
  ③班超:字仲升,班固弟。曾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三十一年,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④缓带轻裘:松宽的衣带,轻暖的裘,形容从容安适。儒将:有学者风度的将帅。
  ⑤铭勋:刻记的特殊功劳。
  ⑥作者谢青扬,字光猛,号小媚。清岁贡。居矶山,著有《愈愚斋诗文集》。
  ⑦晨兴:早起。《诗·卫风·氓》:“风兴夜寐。”策:杖。
  ⑧陟:登高。明王峰:在石城上,是南雁最高峰。五代有个愿齐和尚为寻访初唐诺矩罗尊者遗址,到这里结茅安居,吴越王钱俶曾为他师徒拨税供养。
  ⑨蹑蹬:踏登。
  ⑩樵踪:打柴人的踪迹。
  ⑪愿公:指圣僧愿齐。
  ⑫蔚:草木茂盛。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芳草被堤。”
  ⑬隐隐:隐晦不明显。
  名川十二景(录一)
  (清)谢青扬①
  仙姑浸苎
  石窦②长年滴水加,相传取用自仙家。
  试看玉女③犹沤苎④,那得村姑不绩麻。
  西天门
  (清)孙锵鸣⑤
  何处飞来碧玉株⑥,鼍梁⑦横跨两浮图⑧。
  五云楼阁⑨知非远,犹有当关虎豹无。⑩
  ①作者谢青扬(见上题)
  ②石窦:石孔。
  ③玉女:指仙姑。
  ④沤苎:浸洗苎麻,《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⑤作者孙锵鸣(1817-1900)字绍甫,号渠田,瑞安人,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入翰林,晚号止庵老人,著有《止庵遗书》等。(下三首作者同)
  ⑥碧玉:青绿色的玉石。株:指出地面的石柱。
  ⑦鼍梁:鼍(tuó驼) ,鼍龙。《竹书纪年》“穆王三十七年,代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此指西天门上的大梁。
  ⑧浮图:佛教梵语,犹佛陀,佛。此指西天门。
  ⑨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五云楼阁,极其豪华富丽的楼阁,是作者想象中佛家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⑩当关:守关。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马茂元注曰:“九关,指天门。天门九重,极言其深脍邃。“虎豹九关”是说虎豹在守着天门。”此诗第四句说:还有没有虎豹在守着天门?
  乘簰作①
  溯流一路入烟霞②,似泛银河八月楂③。
  四十年前好溪道,④芋魁⑤饱饭野人家。
  溪行望画眉尖⑥
  千流落涧春雷响⑦,缚竹为舟逆流上。⑧
  铁篙戛玉声丁丁,⑨顷刻挽过五十丈。⑩
  连山毛竹青到天,隔林处处闻秋蝉。
  夕阳红上竹梢顶,溪旁茆屋生炊烟。⑪
  此来不逢初三月,可惜闲却画眉笔。⑫
  ①簰:同“排”。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成一起做成,叫竹筏或木筏。
  ②烟霞:山水胜景。南齐谢眺《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苓荑结芳,出涧幽而泉冽,入山户而松凉。”
  ③八月楂:楂同槎。张华《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犯牵牛宿,计其年月,还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按:天河即银河。
  ④此句指南宋以后,在吴山沿溪的大路修筑以前,来往南雁东西洞的人,都要经过闹村这溪道。
  ⑤芋魁:芋头。
  ⑥画眉尖:作者原注:画眉,顺溪西有峰,极高,如卓笔,土人谓初三、四夜月出时,适当其尖,故呼为画眉尖。
  ⑦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此句言很多河流流入涧中闻到春雷般的响声。
  ⑧缚:捆绑。缚竹为舟,即穿束联成载人的竹筏。
  ⑨铁篙:用铁镶嵌在竹竿末端上的撑篙,戛(jiá)打击。戛玉,形容声音清脆动听。
  ⑩五十丈:村名。原注村以山名,土人渭山顶石障壁立,高五十丈。
  ⑪茆:同茅。炊烟:烧火做饭的烟。
  ⑫画眉:用黛色描饰眉毛。《后汉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后因用画眉形容夫妻相爱。
  将至顺溪
  清溪曲曲①抱山来,万竹丛中呌②画眉。
  不减桐江③好山色,一竿④秋水最相宜。
  闹村道中
  (清)林滋秀⑤
  去去山村暝,⑥斜晖⑦挂古松。
  霜镰⑧九月获,云碓⑨一溪舂。
  路转艰行屐,⑩林深碍听钟⑪
  托身何处所,茅舍隔前峰。
  ①曲曲:曲折隐秘。
  ②呌:鸣叫。叫的异体字。画眉:鸟名,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常活动于低密树林中。善鸣善叫,鸣声婉转。
  ③桐江:钱塘江中游建德梅城至桐庐段的别称,有风景秀丽的著名富春江七里泷峡谷。
  ④竿:撑竿。
  ⑤作者林滋秀清代人,官爵和里居均未详。
  ⑥去去:越离越远。苏子卿《古诗》:“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⑦斜晖:傍晚的阳光。
  ⑧霜镰:秋收用的镰刀。
  ⑨云碓:山间利用水力春谷的水碓。
  ⑩屐:指行路草鞋。
  ⑪钟:指寺院钟声。
  钓矶①
  (清)戴启②
  盘石成钓矶,③亭名署④鸣玉。
  小憩俯清流,⑤须眉⑥映寒绿。⑦
  壬申春日自杭州至福宁杂诗⑧
  (《春在堂诗编》录二)
  (清)俞樾⑨
  平桥曲水路纤徐⑩,一叶轻舟载笋舆。⑪
  沿路饱看南雁荡,浓青浅黛⑫染襟据。
  岭上岩岩⑬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
  归途倘践山灵⑭约,雁荡天台咫尺间。⑮
  ①已注有陈国乔的钓矶
  ②作者戴启,字子开,丹徒人,消光绪已亥(1899)知温州府。
  ③钓矶:在西洞山麓,旁有鸣玉亭,下为照胆潭。是一块约十多平方米平坦的盘石,稍外倾斜。
  ④署:题名,指鸣玉亭。
  ⑤清流:指钓矶之下的照胆潭,这里是碧溪的最深处,潭水清澈碧绿。
  ⑥须眉:男子的代称。
  ⑦寒绿:犹言照胆潭平静的水面碧绿如镜,使人望之胆寒。
  ⑧作者自注:自平阳坐小舟,行三十里至钱仓,一路山色甚佳,层峦叠嶂,应接不暇,盖即所谓南雁荡矣。
  ⑨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进士,官编修。研究经学,为一代经学大师。著有《春在堂全集》,尝总办浙江书局。
  ⑩纡徐:从容宽缓貌。
  ⑪笋舆:竹轿。
  ⑫浓青浅黛:深青浅黑色。
  ⑬岩岩:高峻貌。《诗·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⑭践:履行,践约。山灵:山神。班固《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⑮天台:指天台山,古神话有刘晨、元肇人天台采采药故事,有著名古迹国清寺。
  至南雁会文书院选一
  汤肇熙①
  天然小筑傍山关,②胜地遗型③想象间。
  风气曾经开浙学,④秀灵应有毓人寰。⑤
  上方钟磬流空洞,⑥终右云烟护此山。⑦
  欲把琴书消俗虑,一年能得几清闲。
  游仙姑洞
  刘绍宽⑧
  积雨欣晴上笋舆⑨,共寻古洞访仙姑。
  盈盈一水难褰⑩涉,稳载轻舟过笠湖⑪。
  ①作者汤肇熙,清平阳县令,著有《出山草谱》四卷。会文书院正楼上所题的“高山仰止”额,至今犹存。
  ②傍:靠。仙关:指东洞。
  ③遗型:留下来的式样。
  ④浙学:浙江学派。会文书院原为北宋陈经正、经邦兄弟读书处,他俩深慕伊洛之学,北上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程门高足子弟,首先把洛学传入浙江,开创浙江学派。
  ⑤秀灵:秀气、神灵,毓人寰:培育人间。
  ⑥上方句:指道家的所谓天上仙界里的金玉钟声透过东洞。犹言此地幽静。
  ⑧作者刘绍宽,字次饶,一字厚庄,平阳县(今属苍南县)人,清拔贡,民国《平阳县志》副总纂。
  ⑨舆,轿。笋舆,竹制的轿子。
  ⑩褰(qiān谦),撩起。褰涉,撩起衣裤走过小溪。《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古水名,在今河南)。”
  ⑪笠湖:南雁村名。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作品

游南雁荡
相关作品
前题
相关作品
南雁山
相关作品
西洞
相关作品
石柱庵
相关作品
南雁荡
相关作品
仙官峰
相关作品
晓云峰
相关作品
石门楼
相关作品
杜鹃林
相关作品
月牖
相关作品
石华表
相关作品
采药径
相关作品
东洞
相关作品
云关
相关作品
游普照院
相关作品
棣萼世辉楼
相关作品
送叶伯几之奉化
相关作品
乘鸾峰
相关作品
踞虎峰
相关作品
游盖竹山
相关作品
题江山不老楼
相关作品
寄南雁客
相关作品
停骖谷
相关作品
龙湫瀑
相关作品
雁荡龙湫
相关作品
集雁荡山
相关作品
游南雁山
相关作品
明王峰
相关作品
游报国寺
相关作品
闹村报国寺
相关作品
游仙姑洞
相关作品
玉女峰
相关作品
船屯渔唱
相关作品
西峰寺
相关作品
连环洞
相关作品
鲤鱼滩
相关作品
龙凤亭
相关作品
卓笔峰
相关作品
听诗叟
相关作品
美人崖
相关作品
锦屏峰
相关作品
将军崖
相关作品
雁荡闻钟
相关作品
仙姑浸苎
相关作品
西天门
相关作品
乘簰作
相关作品
溪行望画眉尖
相关作品
将至顺溪
相关作品
闹村道中
相关作品
钓矶
相关作品
至南雁会文书院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