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历代兵燹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76
颗粒名称: 南雁历代兵燹资料
分类号: K295.5
页数: 5
页码: 102-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雁荡山历史悠久,自古曾经历多次战乱,包括高僧传法,儒释道三教荟萃,唐宋间创建的古寺宇,以及明清时期的抗争战斗。历经战乱后,地面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直到清光绪、宣统间重新兴建部分建筑。
关键词: 兵燹资料 南雁 清朝

内容

南雁荡山在五代最负盛名。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年),高僧愿齐率领三百僧徒到南雁现身说法,使风景区开拓进入了昌盛时期。他们还在南雁山一带营建了十八座庵堂,但都己废圯。今有遗址可考的其他古寺,尚有水头的智觉寺,章岙的石筠寺,坎头惠安寺,大施的旸山寺,闹村的报国寺,南湖的宝山寺,钱仓的宝胜寺等处,这都为唐宋间创建的古寺宇。
  入宋后,南雁成为儒释道三教荟萃之所,声名大振。这期间,许多诗人墨客慕名纷至沓来,先后编写过“南雁山志”的有郡守张九成、邑令汪季良。元朝将领周嗣德,明朝文人陈玭、郑思恭,以及清代文人李象坤、曾熙和诗人刘眉锡都相继编写过南雁山志。民国初期水头人周喟,在前贤修编的山志基础上,又作了一番翔实与补充。
  追溯南雁荡山千年发展史,其间曾经历了一段严酷的战乱岁月:元世祖十四年(一二七七年),元兵大举破瑞安、平阳,将二县纳入元朝的版图。到至元廿五年(一二八八年)冬,处州“山寇”詹老鹞与福鼎“寇”尤山野蜂起,侵占了平阳西部山区,“剽掠钱仓、江南等处”。廿六年正月“贼薄县西山岗,乡民逃匿”。廿七年十二月,处州青田“寇”刘甲乙,又集众万多人侵占县境。在连续几年的战乱中,城乡一片荒芜,触目生哀。南雁风景区地处西部山区中心,所遭受的损失最是严重。后来邑儒史伯璇经过会文书院,不禁叹息道:“门楣底事荒凉易,枯壁寒蝉噪落晖,”此后又屡经战火,几至一蹶不振,南雁开始变作荆榛草莽之墟,为人遗忘的角落了。
  元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春,为反抗元顺帝残暴的统治,浙闽边区的山民,在李师金和翁瑞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数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出没于浙江福建交界山区。这支起义军,曾一度攻拔了平阳县城。“闽括之寇(括州为丽水松阳一带地方),蔓延平阳且两岁”,指的就是这支起义军。十五年秋,当时身为州事的元将周嗣德(本县睦源人),屯兵在江南白沙,率兵渡江攻打起义军。李、翁的部队,挡不住周的攻势,主动撤退到西部山地。周嗣德兄弟移兵到泾川(现在的水头镇),纵兵大战,农民军失利,北撤数十里。不久另外一支农民军,在吴梯五带领下来泾川支援李翁的部队,在这里和周嗣德的元军展开一场肉搏战,打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但终敌不过老谋深算的周家兄弟,几万人的起义军,被残酷镇压了,周嗣德之弟周诚德,“大小战数百、铲径口、小龙、南山,掇四隅、三魁、马屿,荡三港、泗溪、百丈、莒岗诸砦,缚金安三、吴邦大;磔李师金、翁瑞;金龙十、程景安;斩葛兆、俘吴悌五,吴天雷……帖闽定括。”又“……坊郭村落多煨烬”。可见这场战斗是多么激烈严酷。以上提到的径口、小龙等处,都是南雁风景点,兵战所到之处,皂白不分,少有完者。周嗣德后为方国珍所擒拿,幽囚很久,终被明朝废弃不用,病死于金陵。
  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十月,处州“盗贼”吴达三、叶丁香、黄坛等人,攻占平阳西部山区。营军千户马俊与校尉肖寿,率兵围剿,一路横扫,势如破竹。明朝军队出林来浦,越过龙潭,袭破黄湾(水头东边山地)等处的山寨,直抵吴岩山。“吴岩山最号险道,中悬崖有穴若堂,四面壁立万仞,贼据为穴,俊至直下奋击,夷之”。据此,吴岩山即为南雁仙姑洞口的吴山,那里一旁是峭拔的高山,一旁为深不见底的澄潭,中间只有一条极窄的小道可行,形势十分险要,东西洞又可扼险而守,怪不得明将马俊和肖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夺取了吴山。吴达三等人散入了南雁山的腹地,明军又进屯南雁小龙的银屏峰,以当其冲,分兵深入东溪、铲彭坑,破二十寨,最后擒斩吴达三等千余人,才平息了这场战乱。朱元璋最后灭了自己对手张士诚是在公元一三六七年,次年登基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洪武元年,接着便出兵统一了北方。这场战乱发生在朱为皇帝之后的十四年,对明初的政局稳定起到破坏性的作用。历时数月的激战,马肖二将以两百户战殁的惨痛损失,始取得胜利。宣德初,温郡守刘谦游南雁诗中说:“精舍荒凉秋草合,梵宫冷落暮云封。”这场战争留下的疮痍,久久未能得到平复。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到代宗景泰元年(一四四八至一四五〇年),平阳“山寇发、劫掠村民……坊郭村落民居散者过半”,势力非常强大,“官军御之辄败,平阳所副千户甄昭死之”。后在温州卫指挥同知王宇配合进剿下,才使“贼众惊遁”。明嘉靖五年,处州周六和孙敏等聚众到平阳,杀典史徐士杰于平水(南港平水溪)。以上几次战乱,南雁山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倭寇的骚扰破坏,我县不但沿海一带地方吃尽苦头,连南雁山地也逃不了这场灾难,数次遭受倭寇蹂躏。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年),倭寇自江南大岙登岸,渡过白沙浦,一直流窜到北港。平阳卫所百户刘敏领兵配合温州卫指挥祁崇剿倭作战。刁滑的倭寇得知刘祁行军路线,便埋伏于南雁山前的麻园深山竹林中,趁刘敏和祁崇的官军渡溪的时候,突然袭击,战斗进行十分激烈,但刘敏与祁崇二将,终于“以兵少俱死”,光荣为国殉难。这时倭寇的气焰甚嚣尘上,到处抄掠杀烧,十室九空。前此三年,即嘉靖三十一年春天,就有过“倭寇劫麦城、钱仓、径口、麻园,掳掠男女”的事件,“赴水堕崖者不可胜数,越三日乃去。”以致“伤残之余,田畴至不能下种。”南雁山区民众亦和沿海地区民众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顺治三年,清兵南下,平阳文武官员丢下百姓不管,闻风逃窜。这时“山寇”吴肇香乘机而起,平阳大乱,四年十月,汪佑、陈仓、尤四、卢豹等人倡议抗清复明,在南北港募兵集饷,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同时收编了吴肇香的队伍,组成一支声势庞大的抗清义军。在当年十一月十五日率军围攻平阳县城,城中戒严廿四日,温郡守将熊应凤率清兵来援,激战了八昼夜,义军攻城未果。继着又在十二月初,再次进行攻城,四面架设云梯,战斗非常激烈。相持半月,后又因援兵赶到,汪佑在战斗牺牲,余众退人南北港。顺治五年,明大学士刘中藻恢复闽北一些州县,声势重振,温州、台州等地人民纷纷响应。刘中藻委尤希增为这支义军总兵,尤希和为副将,廖元为参将,陈仓为护从,并连络了永、乐、瑞三县的义军,以南北港为据点,与清兵展开抗争,是年廖元战殁,陈仓升为义军的统将。五月围金乡,八月攻占了该城。清兵派大军夺回金乡,陈仓兵又退据南北港山区继续战斗。这支抗清复明的队伍,一直坚持到顺治八年,清兵派了金华总兵马进宝,伙同温将王晓,采取迂回包剿的技术,从括苍山发兵,一路“搜山捣穴”,镇压了义军,陈仓、沈可跃、尤二、尤四(即尤希增、尤希和)等人被俘壮烈牺牲。这场历时五年、旷日持久的战役,使南雁荡山又成了一片战场。
  上面所提到几次“寇乱”,有趣的是这些领导者,如吴悌五、吴天雷、吴邦大、吴达三、吴肇香等,多为吴姓人,而今居南雁村的社员亦多为姓吴,这决非是偶然的巧合,南雁荡山既为近代革命斗争的老区,亦自有她们先辈为反抗暴政而斗争的优良传统。
  这都是有史可徵的南雁历次战乱的记录,但还不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资料,有关清初三蕃之乱,耿精忠出兵福建,进入南雁地域的骚扰破坏,以及为镇压金钱起义队伍,温处道周开锡率兵前赴平阳泰顺,一路搜捕掳掠的情况。南雁在这不断兵灾战火的六百年之后,地面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直到清光绪、宣统间,才重新兴建东洞、会文书院与棣萼世辉楼。仙姑洞的道观和观音洞的佛殿,亦是晚清的建筑。①

附注

①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极尽诬蔑之能事,全部骂为“寇盗”。本文数处提到“山寇”、“福鼎寇”,“青田寇”等,只是为了提供南雁荡山自宋元以来的战乱情况而引用民国《平阳县志》原文,对他们的性质并未予查考,特此说明。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余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