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筏、竹筏和筏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71
颗粒名称: 木筏、竹筏和筏路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88-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顺溪陈族始祖陈育球选择迁居至顺溪山坳,利用当地丰富木材资源开展木材生意,发展至今成为当地主要族群之一。顺溪曾是木材聚散地,竹筏是主要交通工具,清代已有游客乘筏旅游的记录,筏路争议揭示地方纠纷。
关键词: 顺溪景区 开发历史

内容

木筏,俗称木排;竹筏,俗称竹排;筏路,俗称排路。现在去楠溪江旅游归来的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乘坐竹筏的享受。其实,这东西顺溪在几百年前就有了。
  顺溪陈族始祖陈育球是经营四方的做生意人,为什么要从交通比较方便的大岙底迁居到峻岭四塞,岗阜周抱的乡曲山阿中来呢?根据族人分析,顺溪山坳平地狭窄,但山场广大,始迁祖原本做木材生意,当年选择顺溪定居,是因为这里盛产木材,可沿溪顺流而下,便于经营。以后几代顺溪陈族先人木材生意越做越大,足迹遍及浙江南部各地。这可以从当时该族联姻地域广阔提供证明。据顺溪陈氏族谱记载:从清康熙到同治间,在北港以外地区娶进的女子有300多人。其中,江南地区(现苍南)65人,永嘉130人,瑞安91人,小南地区的岩前14人。第三代元字辈20人中,有七位太婆是乐清人。与旧时温州农村一般联姻地域只是在一二十里范围相比,住在山沟沟里的顺溪陈族的眼界显然开阔得多。
  顺溪过去是北港乃至泰顺木材聚散地。山民把北港、泰顺出产的木材肩扛至顺溪,由商人收购,捆成木筏,沿鳌江顺流而下,一般在直浃河上岸。民国期间,为了充实顺溪小学办学开支,还按木筏的数量向经营木材的商贩征收捐款,每筏收几个铜钱。木筏不仅沿溪而下,也有逆江而上的。据曾参与民国十六年(1927年)扩建宗祠扛过木头的老人回忆,建宗祠前进的大木头是购之于丽水的,沿瓯江顺流而下,再沿鳌江溯流而上而运到顺溪的。
  木筏,主要是运送木头自身的方式,竹筏则主要用来运载旅客和货物。竹筏由十来根毛竹联成,可容五、六个人乘坐。它前头翘起,便于在岩石错综的溪流中前进。清时,顺溪至水头溪流能通航竹筏,全长21.25公里,阔处宽达100米,是顺溪至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之间水上游览线,又是顺溪至水头镇的水上运输线。清代就有不少游客在此乘筏旅游。只见艄公双手握着长竹篙,站在船头左右挥舞。对着强弱的水势将竹篙这边一戳,那边一点,顺溪而下,或逆水而上。游客坐在竹筏中,沿途欣赏溪山风光,看两岸青山相对而出,树木繁茂;仰望险峻绝壁,山色空蒙。目不暇接,不亚于武夷九曲。
  关于筏路,道光年间(1821~1850)还有“柴山筏路之争”的小插曲。
  顺溪为群山环抱,晚清时竹筏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当时顺溪有数十只竹筏,货物外运全靠竹筏,数十户居民也赖此为生。顺溪外山有笠湖地方,正好处在顺溪通往水头筏路的咽喉地段。个别不良民人常常借故生事,扣押竹筏,抢夺货物。顺溪多山,外山农民包括笠湖居民素有到顺溪割草砍柴的习惯。因此顺溪民人为柴山筏路与笠湖居民发生纠纷,双方均告到县衙,顺溪民人声称顺溪田少山多,全赖柴木出息,笠湖民人不得在顺溪山里胡乱砍柴,笠湖民人称筏路两岸泥土被冲刷,影响种植。因笠湖方面买通县衙中人,糊涂县官判决:柴草割后会生长,笠湖民人可以到顺溪山上砍柴;泥土冲走不复回,顺溪竹筏不得通过笠湖。这无疑要断了顺溪居民的生计。顺溪生员陈国绅出了一个主意,请求县衙由他来代收周边地方田赋。这在当时是没人愿意干的事,县衙很爽快地答应了。道光十二年(1832)夏天,陈国绅等将代收田赋粮米铜钱装在炭篓里,用竹筏送出,路经笠湖时,笠湖卢大押等人不知内情,以为是平常买卖的木炭,抢夺而去,正好中计。于是陈国绅等人控告卢大押等人截抢国库钱粮。当时新任知县黎应南是位数学家,林则徐的好友,头脑比较清醒,借机把前案翻了过来:外山人到顺溪砍柴,必须征得顺溪方面同意,顺溪竹伐经过笠湖,任何人不得予以阻拦。并把这个判决以“宪禁”的名义刻在石碑上,这块石碑现仍在顺溪。碑文如下:
  宪禁
  特授浙江温州府平阳县正堂加五级纪录黎
  出示严禁,以杜后患。事据生员陈国绅、监生陈云衢、民人陈昌培呈称:身等控卢大押等挟嫌纠党,截抢篓炭钱米等情一案。当经控蒙提集人证讯明,将卢大押、许子起、卢阿审、林阿日枷号押追。兹凭卢大龄、林文欣、吴天则、地保王锡朋等理处恳息。将原赃交还给领,并筏夫竹筏三只,亦并领回,情愿息讼。但身都田少山多,全赖柴木出息,上输国库,下资民生。诚恐地僻人蛮,估恶不悛,非蒙出示严禁,贻患莫测,为此声叩伏乞恩赐示禁等情。据此除将卢大押提案请释外,合行出示,谕禁为此,示仰该都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务各安分守业,毋得再在陈国绅等管业山内,强砍柴木,截抢滋事,如敢复蹈前辙,一经告发,定行提拿赴县,以凭按律究办,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
  道光拾贰年闰九月十二给
  至今当地人士谈起竹筏,仍是赞不绝口。现在由于通了公路,溪道没有清理,不能通竹筏了,其实,这个旅游项目仍可开发。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顺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