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的探秘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68
颗粒名称: 白云山的探秘者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云山位于顺溪自然镇,因神秘洞内石棺而引人猜测,自古以来便有探秘者。唐末有士大夫隐居于此,宋代士大夫如薛正明、林待聘、范演孙也探秘白云山,留下诗篇记录探秘经历。
关键词: 顺溪景区 开发历史 白云山

内容

白云山在现在顺溪自然镇西南,周围20余里,主峰海拔965米,高插云汉,山中有数十步阔的深涧,以巨藤为桥。这些巨藤的直径有数尺之粗,回绕水际犹如栏槛,行人攀援前进,古代称之为“藤道”。1995年秋天,笔者在顺溪搞调查时,一位朋友告诉说,白云山有个洞内还有一具石棺,这是当地烧炭农民发现的。传说石棺是什么山寨王的。笔者好奇,要那位朋友一起去看个究竟,但被婉言谢绝了。说这不是容易的事,是有危险的。可以说,白云山的神秘面纱至今尚未完全揭开。可是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开始在这里探秘。
  早在唐末,由于战乱,不少士大夫弃官隐居,南雁荡山便成为他们理想的去处。当时有一位名叫薛正明的温州人,他是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进士,曾官文房院使。朱温篡唐后,征诏薛正明去做官,他不愿意去,就在白云山隐居。
  宋代更有不少士大夫来到白云探秘。试举二例。
  林待聘,泗溪(今泰顺)人,徙居钱仓。政和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礼部员外郎、太府少卿、中书舍人、绍兴知府、敷文阁直学士等职。罢归乡里后,自号纯白居士,也曾往白云山探秘,并有《游白云山》诗以纪其事:
  上白云山溪径斜,霜霏仿佛载仙槎。
  盘旋藤道锁深霭,葱郁春林带落霞。
  神迹峰灵非俗地,仙踪洞杳别人家。
  蜿蜒变态无穷趣,倏尔浮成眼底花J
  姑苏人范演孙,是范仲淹的曾孙,绍兴十七年为平阳县丞。他也去过白云山探秘,并留有《藤道》诗:
  峻极藤为道,盘旋百转多。
  悬崖枯树杪,涧折怪岩阿。
  雁入云霄去,猿从荆棘过。
  谁云西蜀险,较此更如何。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顺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