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齐与南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66
颗粒名称: 愿齐与南雁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7
页码: 78-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代名僧愿齐在南雁荡山的早期开发以及他在雁荡山的修行生活。愿齐兼习天台宗和禅宗,受到吴越王钱弘俶的赞赏和支持。他在明王峰附近修行多年,并建立了普照道场和数十座寺庵。愿齐对于政治斗争的远离和宗教修行的专注感到庆幸。
关键词: 愿齐 南雁荡山 修行生活

内容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在中国,确实有许多名山往往首先由和尚、道士们发现和建设的,五代名僧愿齐就是南雁荡山的早期开发者。
  愿齐,俗姓江,钱塘(今杭州)人。少年在水心寺出家,从绍光禅师受具足戒。具足戒别称大戒,指佛教比丘、比丘尼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取得正式僧尼的资格。愿齐出家的年代,中国佛教的宗派虽然很多,但禅宗已经成为主流,而浙江又是天台宗的发源地。从那时开始,禅宗、天台宗一直是浙江佛教的主要宗派。愿齐在佛学上,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之说,而是兼收并蓄。他认真研习了天台宗止观圆融行门,被视为天台宗十五祖羲寂(917~987)的三大著名弟子之一。①并师从禅宗法眼宗巨子德韶禅师(891~972 ),发明玄奥,故禅宗中人又把他列为德韶法嗣。②
  中国佛教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了南“义”北“禅”的不同学风,南方偏重于义理的探讨,北方则偏重于禅定的实践。到了隋代,南北统一,反映在佛教学风上,天台宗人根据佛教的“定慧双修”传统主张,汇合南北佛教学风,提倡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止”是“禅定”,是使所观察的对象“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观”为“智慧”之意,是在“止”的基础上集中观察和思维的对象,得出佛教的观点、智慧或功能。天台宗以经典立教,所以被称为教宗,他们的禅修,被称为如来禅,是循序浙进的修行方法。中国禅宗则主张的不立文字,当机施教,故称“教外别传”,他们的禅修是祖师禅,是一超直人的修行方法。中国禅宗的开山祖是南朝萧梁时代东来传教的南天竺僧人达摩(—528)。达摩在嵩山向二祖慧可传授心印,直至六祖惠能发扬光大,终于形成以弘传祖师禅为特色的中国禅宗。唐宋以后,影响中华,遍及世界,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达摩开宗以来,因为当机施教的方便不同。后人按方法不同,又把他们分为五家七派,所谓“一花开五叶”。愿齐所属的法眼宗,便是五家之一。法眼宗为文益(885~958)所创,是五代末期禅宗中影响最大的派系,在南唐、吴越有很大发展。法眼宗区别于禅宗其他派别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张教禅融合,不排斥佛教经典。这为愿齐兼习天台宗和禅宗提供了便利。
  法眼文益的法嗣以天台德韶(891~972)为最著名。文益曾颇有感概地赞许德韶说:“你以后一定会为国王所师,使佛祖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我不如你啊!”德韶以后确实成为国师,这个机缘的出现却与钱弘俶和愿齐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愿齐也因这个机缘为以后开发南雁荡山获取有力的支持。
  那是五代末期天福十二年(947)的事,钱氏吴越国统浙江已历三代五十多年。钱弘俶是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传瓘的第九子,生于公元929年。947年季春三月出任台州刺史,当时他才19岁。下车数月,便由素相投契的愿齐和尚引见参谒法眼宗巨子德韶禅师。德韶禅师是位政治敏感性很强的和尚,他劝说钱弘俶:“您的治所不是在这里,应赶快回到杭州,否则对您是很不利的”。德韶禅师作此预言是事出有因的。这年六月吴越国第三代国王忠献王钱弘佐逝世,依次继位的钱弘保是钱弘俶的异母哥哥。钱弘倧缺乏政治经验,卑辱旧将,引起大将胡进思等人的不满和恐慌。吴越钱氏政权的内部斗争一触即发。德韶禅师实际上是提醒钱弘俶应迅速返杭静待机遇的到来,当钱弘俶告别时,德韶禅师又特意嘱付说:“他日为霸主,无忘佛恩。”
  钱弘俶听从德韶禅师的劝告,要求返杭,并获得批准。947年九月廿三日(11月8日)离开任所,返抗归觐。季冬十二月,胡进思等人发动兵变,把钱弘倧幽禁于别馆。次年正月十五日,众将因为无人统率,迎奉钱弘俶继位,后受封为吴越王。这已是948年的事,钱弘俶时年恰好20岁。
  比起政治斗争来,愿齐更关心的是宗教修持。参见德韶禅师后,他并没有和钱弘俶一起返回国城,而是只身南下温州,礼拜玄觉禅师真身灵塔。玄觉(665~713),永嘉人,精通天台止观学说,后往广东韶州参谒禅宗六祖惠能,归来后倡导天台、禅宗融合之说,学者辐辏,为浙江僧人中早期教禅一致的倡导者。愿齐深深缅怀玄觉禅师,或许与这位前辈高僧的宗教体验经历和自己颇为相似有关。
  到了温州,愿齐又听说平阳有个明王峰,峰顶有个雁荡,天晴时隐约可听到钟磐梵呗之声。就发心前往探访。
  明王峰在现在的晓坑乡与文成交界处,海拔979.3米。峰名明王,是蕴涵着佛教意义的。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一种变化身,佛教把这种变化身称“教令轮身”。所谓教令轮身,就是菩萨受佛之教令而化现为忿怒威猛之形相,以降伏众生之邪魔。明王之“明”,有光明义,以佛菩萨的智慧光明,摧破众生的烦恼业障,故称“明王”。明王还被赋予如来使者的性格,成为大日如来之使者及真言行者的守护菩萨。
  明王峰离温州有200多里,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山隔海阻,道路榛封。愿齐一路杖锡寻访,也不容易。当时行客前往明王峰,一般是泛溪而上,在蒲潭上岸,经过现在的南雁东西洞景区,再走20多里路,到达晓坑。由此开始,扶岸贴壁再攀10余里,经历好几个冈峦,在群峰辐辏中出现了“石城”。
  “石城”两边峭壁直立,高约150米,长满参差的锯齿,如古城的雉堞,相连70余米,云雾缭绕其上,恰似琼楼玉宇,充满神秘色彩,人称石城街。中夹一条大石涧,有如赤铜铸成,涧底起伏呈波浪形,洞口又有天生的石槽贴山腰相接。俗名石水槽。槽长约60米,从底到壁全是岩石,为湍急流水冲击而成,有如木匠的绳墨弹成。糟壁似矮垣,中心处有圆洞,槽沿外即为悬崖深涧。站在“街”头,可以看到明王峰奔腾而来的大水沿着“城”根卷去,响声如雷,极其壮观。涧水涨时,急流由此洞口喷薄而出,凌空直下四五里入一深潭。水浅时日光照射,壁间圆影如镜,人称“月镜”。这条瀑布便是龙湫瀑。一路沿着涧谷上游攀登,只见群峰争奇,万壑竞秀,飞瀑挂壁,峻岭回云。真是千奇百怪,天造地设。
  愿齐一路探问,终于找到了这明王峰的“雁荡”。“雁荡”并非在明王峰顶,而是在其右侧山坳,方圆有数亩之大,荡中芦苇丛生,雁队常常留在这里过宿。一块人形大石立于水面,有一般喷泉还在不断涌溢,流布于四周。那涓涓细流汇到石城下便是龙湫瀑。愿齐大喜道:“此山水尽处,龙雁所居,岂非西域书所谓诺矩罗震旦雁荡龙湫者耶?”①
  诺矩罗,是佛教十六大阿罗汉(在中国发展为十八罗汉)中第五位尊者。佛经上讲,十六大阿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人涅檠,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第五诺矩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放弃从前当兵时的那种粗野性格。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这位尊者和他的弟子八百阿罗汉,分住在南赡部洲。①并且曾与他的弟子在震旦(指中国)雁荡龙湫旁静坐修行过‘所以,“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晏坐雨蒙蒙’之句②。”中国佛教内部甚至还有传说:诺矩罗率其弟子东来。以五百住天台,三百住雁荡。③眼前的“雁荡”,不正是诺讵罗尊者道场吗?这里正是实践天台宗止观圆融行门的最理想场所。于是扎了茅棚住下静修。
  天台宗的止观学说是阐述主体如何由迷转悟、变凡为圣的一种方法。止观方法的特质,就是在平静专注的心态中进行神秘直观。在这种特定心态中的直观活动,能使修行者在主观上消除各种烦恼和痛苦,使人的心灵升华到一种崭新的神秘境界,这是一种麻痹,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幻觉,也是一种实感。这种宗教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偷悦,正是佛教之所以为佛教的特征之一,广而言之,也是宗教之所以能使广大信徒倾倒的极为深刻的原因。愿齐自得其乐,作诗道:
  云作轻帏水作帘,结庐高处草纤纤。
  玄猿不到鹤无语,一枕烟霞梦觉甜(恬)。
  愉悦的心情见之于言表。高僧是不畏荒凉,无所谓孤寂的。据说,前几年有两个僧人也想学愿齐的样,在明王峰侧结扎茅棚修炼,不到半年,耐不住寂寞,先后卷起铺盖溜下山了。这是他们学佛未到家的缘故。
  那年秋天,愿齐迎来了在雁荡过宿的雁队,想起了佛经有关雁的种种故事,随即口吟一偈:
  明王峰顶雁,养性不同群。
  莫教一声透.响彻天下闻。
  有一则佛经故事说,某国王夫人看见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很想得到它们的肉吃,国王便派遣猎人布下罗网,抓获数十只关在笼中喂养。其中有一只雁始终不肯进食。别的雁劝它,“现在既然可以活命,为什么还是不吃东西呢?”这只不肯进食的雁回答说:“因优愁吃不下啊!”饿了七天,非常瘠瘦,得以从笼孔中钻了出去。飞到老远的地方后对那些养得肥肥的群雁说:“你们贪食,痛害在后边啊!”愿齐为自己能够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而感到庆幸。
  吴越王钱弘俶顺利继承王位,没有忘记“佛恩”。他先后建造数百佛寺,迎请德韶禅师到杭城,拜为国师。二年以后,他又打听到老友愿齐居住在平阳雁荡山。钱弘俶特意为愿齐在南雁荡山设“普照道场”,并以他的母亲吴越国恭懿太夫人吴氏名义赐造二塔,祈保王国长治久安,皆有款识。其一为沉香塔,高二尺;其一为铁塔,高丈余。此后,愿齐的一百多僧徒,还在周围分建了18所寺庵,分布在晓坑、山门、维新一带,但在这穷山沟一下增添了这么多的食口,怎么办?钱弘俶就下令以平阳县水网平原地区诸乡的棉、茶等赋税赡养他们。据说钱弘俶还亲自带了妃子前来探望愿齐。由水路至钱仓上岸,过了一夜,留下“钱王一宿楼”。由闹村凤岭人山,途中又住了一夜,留下“龙凤亭”的遗址。
  愿齐在明王峰一带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开宝五年(972)应吴越王钱弘俶长子之请,返回杭城在新建的西关光庆寺作过短暂的住持。杭城虽好,不是久恋之地。愿齐总觉得他的归宿不应是繁花似锦的杭州,而是有鹤雁作伴的雁荡山。于是上表坚请放回山林,钱弘俶只得尊重愿齐本人的意愿。愿齐在杭州,曾经访求名僧三百进入光庆寺,这或许是附会诺矩罗弟子三百住雁荡之数。但有几人愿意跟随愿齐到偏僻的平阳雁荡山,却不得而知。
  返归平阳后,岁月流逝,钱弘俶和愿齐也都垂垂将老,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弘俶纳土归宋,吴越国除。愿齐也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圆寂。
  愿齐揭开了平阳雁荡山开山史的第一页,雁荡山也因一代名僧愿齐的筚路蓝缕而得以扬名海内。直至宋大中祥和年间(1008-1016),因造玉清宫到乐清山中伐木取材,才在山顶发现了“大池”,以为也是传说中的雁荡,并将此山也命名为雁荡山。①从此,雁荡山便有南北之分,平阳雁荡山简称南雁,乐清雁荡山简称北雁。现在北雁的名气比南雁要大得多,其实呢,南雁的发现和开发比北雁要早得多。
  南雁现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雁荡已经积淤滃田。现在知道明王峰在哪里的人也已不多。当地群众一般也不称明王峰,而是俗称大尖山,连五万之一的地图也只得把它当作无名山尖,仅标明其海拔高度。慕名而往南雁的游客,一般也只是到了南雁镇的东西洞转悠了一个圈子。连南雁的心脏明王峰的影子都没看到。这自然归咎于过去交通不便。现在改道后的57省道已经经过晓坑,预见南雁荡山发祥地明王峰重新开发指日可待。

附注

①参见《重修浙江通志稿》浙江图书馆誊录本,第101册第47页。 ②《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810页。 ①见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八“南雁荡山”条目。 ①《三藏法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502页:“十六大阿罗汉条目。” ②《方舆胜览》“南雁荡山”条目。 ③《名山游访记》,上海佛学书局印行,15页。 ①《方舆胜览》“南雁荡山”条目。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顺道
责任者
愿齐
相关人物
玄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