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衣言与会文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64
颗粒名称: 孙衣言与会文书院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雁荡山的人文景观会文书院,以及与该书院相关的陈经邦和陈经正兄弟的故事。会文书院建于北宋,历史悠久,陈少文等先贤为其重建,并提供教育资源给学子。南雁山还有南津、仙姑洞等景点,吸引众多游客。
关键词: 孙衣言 会文书院 南雁荡山

内容

南雁山川美,风光远近尊。
  弟兄遗址在,佛道隔溪存。
  月牖婵娟室,云关玉宇门。
  君如轻世俗,此亦一乾坤。
  上诗载于1996年版的《李杜杯诗词大赛作品选》中,其颔联上句,即指南雁儒教处所——东洞的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是南雁荡山著名的人文景观,建于东洞华表双峰之下,环境清幽,历史悠久,系北宋太学生、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进士陈经邦与弟太学生陈经正年轻时的读书处。经元、明两代至清光绪初已成“樵牧之场,惟燕麦凫葵动摇春风耳。”光绪九年(1883)顺溪先贤陈少文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在当时县令汤肇熙支持下,与其叔父荫庭一起集资,在南雁东洞原经邦、经正兄弟读书处的废址上,“辟草莱”重建楼屋五间,沿旧名称“会文书院”,取“以文会友”的古训。
  由于古时平阳僻处海滨,读书人少,象经邦、经正兄弟竟能千里迢迢、跋涉山川到北方(今河南洛阳地方)受学于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门下,师承程氏经学,首开浙学之风,确是非易。故先贤陈少文除积极集资重建书院外,还为书院筹集膏火田百余亩,购置图书万余册,延揽名师为青年学子讲授经史,开办初等教育班,供邻近少年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之需,并邀当时名儒瑞安人孙衣言兄弟来游。衣言不仅题写横额“会文书院”四字,还写了一首名《题会文书院》诗:“兄弟同时奋薜萝,北方千里就磨磋。遂为浙学文斯在,直到横阳士尚峨。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荆榛重辟宗风远,莫但比邻听酒歌。”并摘颈联两句,书写作为书院门联。孙先生除极力称颂陈氏兄弟不辞辛苦、千里跋涉就学外,还以程学经义和先辈勤学精神谆谆启发后人。
  清末以来,不少游人看到书院这对门联,都赞赏不己,但对上联“伊洛微言持敬始”的含意常有询索。孙衣言先生是清末瑞安大儒,字绍闻,号琴西,祖籍瑞安集善乡潘埭人。清道光三十年进士,历官安庆知府、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及太璞丰卿等。他文承桐城,学宗永嘉,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他生前曾应邀游过南雁,并非常赞美永嘉先辈诸多读书人,更敬仰经邦、经正兄弟刻苦勤学和跋涉北方钻研理学的精神。所以门联一开头“伊洛微言持敬始”就溯及陈氏兄弟从学的老师、北宋二程(颐、颢)的理学理论。“伊洛”即指著名哲学家程颐,因他住在河南洛阳,人称伊川先生。“微言”本义谓深远精辟之言辞。“持敬始”是理学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孙衣言先生在南雁不但留有墨宝“会文书院”和“门联”,光绪丁亥九月,他还撰写了砚铭送给陈少文先生,该砚铭刻于南雁山所出的砚石上,砚铭的铭文为“水深土厚,其晦已久,谁为琢琱为谁有,发为文章干星斗,磨而不磷真我友。”孙先生之弟孙锵鸣亦为名士,也曾有诗留南雁。其子孙诒让是清末大儒,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称。今瑞安市“玉海楼”即是诒让先生生前住处与读书处。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中肯
责任者
孙衣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