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摩崖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60
颗粒名称: 南雁摩崖石刻
分类号: K877.49
页数: 7
页码: 58-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雁荡自唐末五代兴盛,吸引了许多显官和诗人墨客前来游览。钱仓、龙虎岩、动静石、石鼓岩、邵子摩崖、石城是南雁的著名风景点,这些地方的摩崖石刻留下了许多题字、题名和题记。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南雁

内容

南雁自唐末五代开山,两宋时渐臻兴盛。它虽远处僻壤,但因风景秀丽,仍招引来历代不少显官和诗人墨客前来游览。他们中有钱元球、滕甫、宋廷佐、陈仲礼、蔡必胜、徐谊、周行已、许景衡、张九成、王十朋、陈与义、朱熹、史伯璇、陈高、马性鲁、袁枚、孙衣言等。这些名人在游览之余,有的则留下诗文,有的乘兴在岩壁上刻上题字、题名和题记。他们这些墨迹,使名山更加生色。
  钱仓为“人雁门户”,是南雁主要风景点之一。南雁摩崖石刻之多首推钱仓,其次则为小龙、石城等处,因限于篇幅,姑先选此几处较为主要的摩崖石刻简述如下:
  凤皇岩题字、题名、题记
  钱仓山摩崖以北宋赵羲之题名和滕甫凤皇岩题字为最早。钱仓山,北宋以前原来就取此名。北宋神宗熙宁中期东阳滕甫到此游览时,在该山西寺(广福寺)后山高约三四十米处的山岩上刻上“凤凰岩”三字后,钱仓山亦即因之改名为凤山。直到解放前后,才又逐渐恢复原名,称钱仓山。
  滕甫初字元发,宋进士,因避高鲁王讳,以初字元发为名,更字达道。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历知开封府、郓州、定州诸郡,后因遭受排挤,贬居筠郡。哲宗时除龙图阁学士,再度出任郓州知府。他治边很有成绩,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最后改知扬州。未到任即与世长辞。
  滕甫为凤皇岩题字时,还写了一首《凤山诗》:
  “东都野客天性狂,为爱好山穷南荒。凤皇山前日大醉,醉把山岩名凤皇(题字“凰”作“皇”)。……愿随鸾凤出幽穴,
  千里为祥趋魏阙。空留岩谷与岩名,千秋常伴山头月。”
  在滕甫看来,人命有限,摩崖石刻将会“千秋常伴山头月。”谁知滕氏的美好愿望,在经历九百多年后的十年浩劫期间,凤皇岩以及滕甫、张泌、滕牧、欧阳友、程科卿、赵景岩、宋廷佐等凤皇岩题字、题名、题记,全部被化为乌有,这些风景岩好端端地遭到破坏,确是非常值得惋惜的。
  滕甫凤皇岩题字,后人永远再无机会瞻仰了,但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据《东瓯金石志》,言“凤皇岩”三字,“每字径约三尺余,旁注人名、年号,模糊莫辨,及考滕牧题记,始知为其祖少师公书也。惟年月未可臆断”云云。其余如张泌、滕牧和欧阳友等题字、题名和题记等,除志书里尚留几点简要记载外,大家也永远无机会瞻仰了。
  龙虎岩和动静石摩崖
  龙虎岩为清咸丰年间浙闽边区金钱会起义纪念地。1963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块突兀的巨石,高宽都在10米左右,东西对峙,相距11米,它原位于宝胜寺东边(现在平阳水泥厂和双塔东边),龙虎岩上面本建有北山庙,早圮。两岩间原有左右两条石磴,可层级而上,但亦早被挖掉。龙岩在东,虎岩在西。龙岩西面有三处摩崖,一为民国五年南雁周喟和白沙鲍谮来谒北山庙时题名。一为大明宣德甲寅年(1434)平阳知县章惠为“捐奉助建”(为修建北山庙)题名。一为大明正德戊寅(1518)碧溪居士《龙虎岩赞》。该《赞》由右而左,正书六行,每行八字,末行六字,其文如下:
  有崇斯岩两峰并处
  耸然如龙矫然如虎
  乃文乃武乃弼乃辅
  翌兹巨灵以镇终古
  正德戊寅秋九月庚
  戌碧溪居士赞
  动静石又名摇动岩,位于钱仓山(即凤山) 山腰间,下临平阳水泥厂和双塔,偏东约一百步有一线岩,向西约三百步为磨刀石岩。
  摇动岩为两块上圆下尖的驼形岩石倒立构成,下有空隙,可容三四人。摇动岩后岩高五米,宽四米,上圆下尖,前岩稍小。游人“循岩而上,端坐伸足,徐徐推之,开可七八寸,旋合轰然,真异迹也”(乾隆《平阳县志》)。对这几块奇石,明柳楷、清袁枚等诗人均有题咏。柳楷的《摇动岩》诗云:“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天朝贡。”
  摇动岩上有明、清时人的摩岩石刻数十条,因年代久远,大多字迹模糊,可辨者仅五条,其中一条也刻有碧溪居士《动静石赞》,赞文为正楷,直书,六行,行八字,末行六字,每字为5×6公分,落款较小,其文如下:
  望之也危即之也夷
  静焉特立动不诡随
  知仁具体动静维时
  猗欤伟哉可仰可师
  正德戊寅秋九月庚
  戌碧溪居士赞
  年
  以上两《赞》为碧溪居士同时留题。碧溪居士,即为明代平林县丞马性鲁,字进之,江苏M,阳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正德十年(1515)以言事被降职为平阳县丞。他性喜游览,名山胜迹,每多题咏。任平阳县丞不久,就提升为顺昌县知县,旋又擢知寻甸府。
  另四条,一为明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题名。其文如下:
  “正德庚午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
  正德庚午是1510年。此题字刻在前岩内壁,每字约8×7公分,横书,阴刻,落款字稍小。
  按: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四》金乡卫条下并无徐岳其人,徐岳究为何许人,任何官职待考。
  一为,邵曾和题字,正文内容为:“石乐”二字,末署“庚辰仲冬朔武会魁邵曾和书”。
  此字题在前岩东边上方,字为行楷,每字20×24公分,直书,落款字5×5公分。
  另有题字二种,其一文为:
  岩石重难权 惟假些几力
  动摇镇乾坤 料得天人识
  字分四行,行五字。末署年月和姓名。字约五寸,正楷,阴刻,书于前岩西边背部。
  按: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三》对该题字第三行作“动静镇乾坤”。今拍摄原刻字,知“静”字应为“摇”字之误。
  其二文为:
  动静随缘
  横书,正楷,未署年月和姓名。
  石鼓岩题字
  石鼓岩位于松台山东北,靠近钱梅公路,和元儒史伯璇墓相 不远。该岩共三层,由四块巨岩相叠垒成。下岩高两米许。当中有两块平挑的岩石,南面岩石稍小。上岩高1.7米,宽4米,岩上有三处题字,中间南面岩上刻有:
  “石鼓岩”三字。
  无署名,正楷,横书,每字大约六寸。
  另一处为乾隆时禁令。
  北面岩朝西处有陈仲礼等题字,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难辨,唯认到“绍兴”、“月”、“日”、“陈仲礼”等字。经查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一》,知其字为:
  (上缺)绍兴甲寅九月六日
  陈仲礼周隆祖来叩石鼓
  绍兴甲寅为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陈仲礼、周隆祖不知何许人,待考。
  起相岩题名
  起相岩,当地群众称他为拄岩。此处摩崖有两处,一为横写,刻有:
  “起相噬”三字。
  篆体,无年月署名。在宋廷佐等题名左面。
  一为宋廷佐等起相岩题名。在起相岩三字右边。直写,正楷,四行,行六字,字迹已有些模糊,其文如下:
  宋廷佐□□□
  沈元简元诗林
  □伯绍兴丁卯
  □月□□□来
  宋廷佐,名之才,万全宋桥乡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初任贵池主簿,后历官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权礼部侍郎出使金国,后迁敷文阁待制,晚居瑞安岘山。沈元简,名大廉,瑞安人,元诗可能为元简兄弟。
  □伯,可能即为林英伯,亦瑞安人,绍兴乙卯(1135)进士。
  廷佐晚年虽客居瑞安,但对故乡山水仍念念不忘。绍兴十六、十七两年间,曾偕友两至钱仓,先后在风凰岩和起相岩题名。他到东西洞风景点游览时,曾写了一首叫《石柱庵》的诗,诗里说到“穷胜不知天已晚,归来药径月盈篮”,来表达他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乐而忘返的情景。
  邵子摩崖
  邵子摩崖诗刻在后仓小龙坑的一处峭壁上〔即在银屏锋后峭壁上〕。共有五行,前四行为诗,每行十字,每字大约四寸,颜体。后一行低二格,计九字,字体略小,署年月姓名。内容如下:
  鳌极初分立天开图画看
  荡深秋雁泊湫静老龙蟠
  淡月萝香永苍崖瀑溅寒
  因怀仙迹古钟梵殷云端
  大德九春月夜邵子题
  大德九春月为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这个题诗的“邵子”虽留有姓氏,但没留名字、住址,这样就给后人留个谜。当地人说他是“仙写字”。很早以前就流传这样的民谣:“日起晒狮头,日落曝龙喉,若能懂得仙字意,白银九担另一头”。其实诗的内容是描写当地风光景物,表现作者的闲逸心情。从南宋亡国到元成宗大德九年,整整廿六年,元朝统治渐趋稳定,战乱已成过去,人民生活已转向正常。有人硬说诗里流露故国之思,加给“邵子”一顶宋遗民的帽子,这种推论没有任何根据,也不能替这首诗本身抬高多少声价。“仙写字”则更不值得一辩了。
  相传唐末有个叫邵瓘的人,做过一阵温州刺史,后来丢官不做,带了全家到南雁山的后仓过起稳居生涯。他的子孙后代就在这一带落脚生根,安居乐业,因此世称“小龙邵氏”。在宋朝邵姓出过许多进士,他们和腾蛟鹤溪的陈姓,水头三桥里的朱家及南湖的薛家,可算是北港山区的名门望族,这个题诗的邵子,或许是邵氏的后裔吧。
  石城题名
  石城在晓坑乡的大尖山上,是南雁的著名风景点。山顶有古雁湖。翻过山便是文成县境。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向上攀登,约需两个小时的翻山越岭,才能抵达石城城脚。在此昂首仰看,只见层岩叠幛,削壁耸立如高城,峥嵘峻拔之势,上接云汉,下临深谷,宏伟壮观已极。危蹬千级如上云梯,当你登上石城,还能看见一条东西走向的大石槽横贯脚下。滚滚的山泉通过石槽,从月洞形的槽口倾泻出来,沿着悬岩绝壁奔腾怒吼,雪崩雷鸣而下,这条瀑布就是南雁大龙湫。
  石槽宽3米,长50米,底部和两侧壁全为石头构成,长期受山泉冲磨激荡,显得非常光滑平正均称。摩岩石刻在石槽西首岩上,共23字,四行,题名五字为一行,纪年三行,前两行六字,末行四字,其文如下:
  周珉周可大
  大元至正四年
  甲申岁又二月
  甲申日志
  每字二寸,笔迹潦草,又歪斜不成行,因风雨侵蚀,几乎难能辨认了。周珉、周可大不知何许人?根据这些题字,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位游人,是用随带的铁器,任意刻划下来的。但从这里也窥测南雁风光的久远历史,连石城这么峻险的高山峰顶,早在六百多年前,已有人探幽登临到此了。或许比这更早就有人特地前来游览,只是没有留下文字可作佐证。可见纵是一般的摩崖,也有她作为一定史料的参考价值。
  原载《平阳文物》(一),1985年版。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干
责任者
蔡昌振
责任者
滕甫初
相关人物
宋廷佐
相关人物
沈元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