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藻太守和郭钟岳司马联袂游南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59
颗粒名称: 张盛藻太守和郭钟岳司马联袂游南雁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盛藻和郭钟岳在光绪七年游览了南雁荡,张盛藻曾亲自邀请郭参与此次游览。尽管郭开始对南雁荡保持怀疑态度,但游览后改变了看法,并一同撰写了游记和诗作,以及对南雁荡的认识和赞美。
关键词: 张盛藻 郭钟岳 游记 南雁

内容

张盛藻,字君素,一字春陔,枝江(今湖北枝江)人。光绪初,任温州知府(习惯上称太守)。著有《三雁记游》和《笠杖集》。郭钟岳,字外峰,江者(今江苏扬州市)人。光绪初任温州府同知(惯称司马)。著有《东瓯百咏》。
  清光绪七年(1881)秋九月,知府张盛藻于离任时,“念东瓯山水之胜,在官时未能遍访,乃约郭外峰司马钟岳,携儿克萃,轻舟减从,载酒为南雁之游。”他们一行于该年冬十月初三日晚,坐夜船,沿温瑞航路,行了60里,天亮时到达瑞安,登东门龙山观海亭,饮茶休息,观看海景。午饭后渡飞云江到平阳县城,住南郭旅店。第二天晨,出岭门,游新罗山新罗庙,观享子十八松后,坐轿到钱仓宝胜寺,在寺内用过午饭后,登山观动静石(即摇动岩)、黄石公洞,夜宿宝胜寺。初六晨从钱仓乘潮到水头,初七一早,又改坐小轿到了南雁。
  对这次南雁之游,张太守是非常主动积极的。为了争取郭外峰司马一起游览南雁荡,他曾亲自登门邀约:“您多年前已游览过乐清的北雁荡,对该‘山之秀峭灵隽’,您已完全了解,但您有听过平阳还有一座有名的名山南雁荡吗?我打算与你一起前往游览,你是否乐意?”郭外峰脸上出现了难色,稍加思考后说:“‘乐清之雁荡,此天地间少二寡双者,如谓天地间山水有如乐清雁荡,余且不之信。况温州数百里问,山水有能与之相抗,余更不之信矣!’请您不要把受人欺骗的话,重来欺骗我吧!”经他这么一说,张太守立刻收起来时那种高兴的笑容,怏怏不乐地辞别了郭司马,回府去了。
  张太守对游南雁荡的兴趣的确十分浓厚,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向郭重申前约,为了顾全朋友的情面,郭司马勉强答应随行。当郭等于十月初七上午到达南雁,游了不到半日后,张太守就急不及待地询问郭司马:“经过上午对南雁短暂的接触,您对南雁的认识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郭司马默然不应。再经过两天左右,当他们一行认真地游览了东西洞主要的大小景点后,郭司马对南雁的认识亦有很大转变时,张太守再以前题询问郭司马,郭即严肃地离座起立,恭恭敬敬地说:“对不起得很,以前我对南雁荡的认识是错误的,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天地间有奇必有偶,盖南戒山川之有南北雁荡,如同天目山之有东西天目一样,他们是互为屏障,互为辅弼的。过去我对这方面是模糊不清的,经过这次游览,现在对南雁荡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古人有说:‘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山川灵秀,何独不然,我于游南北雁荡后,也许可以领会其中的道理。‘北雁荡之可道者,前之人所道者众矣,若因北雁荡之所历,谓足尽山川之妙,遂舍夫南雁荡,毋乃岂不使山灵屈辱,如士之不遇,女之不耦也’”。后来张太守和郭司马相继各写了一篇《南雁荡记游》。这两篇游记除各记述南雁见闻和此次游览经过等外,郭外峰还对南雁的认识作了自我批判,提出忠告今后来此山的游客应慎勿凭空固执自己的看法,沿袭自己见闻不广的见解,使山川蒙受委屈,未能尽献其奇。他还希望借此短文“令天下后世之人不会认为好游如某某,竟未见此名山也。”
  张、郭除了各自写就上文外,又各写了《南雁山纪游诗》。张太守在该诗的最后部分特别指出南雁荡和北雁相比是不相上下,并无高低好坏之分。并说他这是完全“纪实”的,毫无凭空加以夸奖。
  原诗如下:
  我昔笠杖游天台,归从乐成雁荡来,
  乐成雁荡已奇绝,兹山雄秀何殊哉?
  海澨①地辟接闽峤,品题无人谁识妙?
  遂令山灵甘寂寞,遁迹荒陬②成孤调,
  吾侪此来具特赏,要与南北争雁荡。
  有相伯仲无低昂,作诗纪实非虚奖。
  郭司马原来以为温州数百里间的山水没有能与北雁荡相抗衡的,但经过这次游览后,他在诗中就一反前说地写道:
  永嘉山水古称奇,乐清雁荡人共知,
  岂知更有南雁荡,乃在平阳之南陲。
  青山无言不召客,游人况复多呆痴。
  灵秀钟毓天一角,我初闻之犹见疑,
  惜哉尤物生僻壤,知己不遇良可悲,
  韬光敛迹(隐藏山色)数百载,吁嗟显晦亦有时。
  当他写到南雁具体景色时说:
  道旁突兀见奇石,峰巅两仙对弈棋,
  ……山灵故欲吝颜色,绝壁当路谁转移。
  ……路迥九曲至古洞,乳泉滴沥枯藤垂。
  立身已在青云际,诸蜂下拜罗孙儿。
  东西天门高万仞,君仙执笏朝天墀。……
  厥物维何见诸象,为螺、为蚌、为蠵龟③。
  在该诗的末尾,他除了极力为南雁的美景赞叹外,又大声疾呼,南雁应该要与北雁决一雄雌:
  鸣呼妙处莫思议,咋舌赞赏难为词。
  此山岂让北雁荡,要与一战决雄雌,
  拈豪(通毫)不敢浪吟咏,且偿诗债免呼追。
  后之游者自领略,应有昌黎南山诗。

附注

①谓海滨,澨,读shì ②荒凉的角落。陬,读zōu ③大龟的一种,蠵读xī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干
责任者
张盛藻
相关人物
郭钟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