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饱看南雁荡 浓春浅黛染襟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56
颗粒名称: 沿路饱看南雁荡 浓春浅黛染襟裾
其他题名: 为“俞樾诗误”辨析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3
页码: 44-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樾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对南雁荡山有深厚的热爱和研究。他曾经参与南雁荡山相关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并在其诗篇中描述了与南雁荡有关的风景和地图特征。对于康熙、乾隆时期的温州、平阳府县志,俞樾都做过详细的翻阅,这些成为其创作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俞樾 南雁荡山 诗歌创作

内容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以出题不谨罢官。归后,寄居苏州,专意研究经史、著述和讲学。曾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书院和出任杭州诂经精舍山长,总办浙江书局。戴望、章太炎、吴承志、宋衡等都是他门下出色的门生。著作有《春在堂全书》(包括《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和《古书疑义举例》)等。
  清同治十一年(1872),为了探望老母,俞曲园从杭州到福建福宁时,道经平阳县城、钱仓、萧家渡(今萧江)、琳溪(灵溪)、桥墩门(桥墩)、出分水关。当他在平阳县城停留时,除游览了东门原仙坛寺外,还在该寺西边岩壁上留有摩崖石刻。该石刻至今仍完整地留在那里,正中“壑云”和下款“德清俞越”等字,均尚清晰地保存着。当俞樾经过鹳巢(鸽巢)、钱仓等地时,也都留有宝贵的诗篇。这些诗的总题为《壬申春日自杭州至福宁杂诗》和《自福宁还杭州杂诗》现先录其去福宁时写下和南雁荡有关的诗于下:
  平桥曲水路纡徐,一叶轻舟载笋舆。
  沿路饱看南雁荡,浓春浅黛染襟裾。
  对上诗,周喟先生在他编著的《南雁荡山志》第十三卷《志余》中曾列“俞樾诗误”条,并引俞氏该诗及俞对该诗的《自注》:
  “自平阳坐小舟行三十里至钱仓,一路山色甚佳,层峦叠嶂,应接不暇,盖即所谓南雁荡矣。”接着,周喟先生加按语云:“按:此俞氏误以钱仓为南雁荡。”
  从周喟先生来看,此说并没错,因他编著的《山志》中并未列钱仓凤山为南雁景区范围之内。但康熙《平阳县志·南雁图》、乾隆《平阳县志·南雁图》、乾隆《温州府志·南雁荡图》等,则均将钱仓城、东寺、西寺、龙岩和虎岩等景点全部绘入图内。也就是说,这些府县志均承认钱仓凤山为南雁景区。俞樾从抗州经平阳到福宁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这时上列各《志》早已出版发行。封建时代的地方官上任伊始,一般皆要调阅地方志,诗人墨客出外游览时,也都要先翻阅有关的地方志。当俞樾准备经平阳去福建前,翻阅一下上述各《志》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俞樾事先没有翻阅过上述各《志》,但当他到达平阳时,也会向地方官了解,或许地方官也会为他介绍和平阳有关的地情和风土等。这种推测,决不是全无根据的。例如:今平阳务垟乡岳巢行政村驻地鸽巢,原名鹳巢,地有鹳巢桥,桥为北宋宣和三年(1121)进士陈彦才所建。当俞樾自福宁返杭,坐小舟经过鹳巢桥边时,曾写下:
  随意寻幽向水涯,偶逢古迹倍咨嗟。
  鹳巢松畔人烟少,何处宣和进士家?
  并自注说:“平阳有鹳巢桥,刻石云:‘宋宣和进士陈彦才建’。”
  又如:万全的万全铺和杜山头之间有桥名豺狼桥,当俞氏从福建福宁返杭,经平阳到瑞安时,也留有:
  轻舟卅里到罗阳,道是山乡又水乡。
  流水小桥无限好,不知何故署豺狼?
  作者自注云:“自平阳至瑞安有豺狼桥,不知何以被斯名也。”
  此外,俞樾自杭州至福宁时,还有:
  榕树阴中曲曲堤,直从萧渡到琳溪。
  瓜皮艇子沿堤去,未碍溪桥三尺低。
  按:该诗中所说的萧渡,即萧家渡,今为萧江。所说的琳溪,即今苍南灵溪。
  从上引俞诗来看,完全可以证实:(1)俞氏于此行之前一定较详细地翻阅过康熙、乾隆时的温州、平阳府县志;(2)如俞氏行前未翻阅过前述各《志》,亦一定向当时平阳的地方官了解或地方官为他介绍过和平阳有关的地情和风土等等,否则,是无法写出上列各诗的。如果上述两点成立,说“俞樾诗误”就欠妥切了。

知识出处

历代人物与南雁

《历代人物与南雁》

本辑是历代人物与南雁的专辑,收录了宋恕钟情南雁荡、朱黼及其《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宋之才与南雁、陈承纹与南雁荡山、南雁写真凭卧游、顺溪两陈与南雁复兴、唐人笔下的南雁荡、朱熹与会文书院、张九成与南雁图志、施元孚南雁之行、何白游南雁、南雁游记首撰者吴畦、钱琦诗题仙姑洞、潘耒《游南雁记》、周喟《南雁荡山志》与《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四集》、南雁荡山游记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干
责任者
俞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