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山体滑坡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33
颗粒名称: 荆山山体滑坡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明村发生山体大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政府和国际组织援助,灾民得到安置,新村建成。
关键词: 东明村 山体滑坡 新村建设

内容

1990年10月1日,地处我县鳌江区塘川乡的荆山脚的东明村发生了一次山I体大滑坡,从我县有史料记载的灾异情况来看,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山体滑坡。大面积的山体裂塌,淹没稻田120亩,毁坏山园350亩,全村的民房基本倒塌和严重受损,埋淹民房253间,死亡4人,(一说5人,有一人未挖出)轻重伤115人。
  此事发生在9时左右,中午又发生一次较大崩塌。县府立即组织100多名武警战士进行抢救工作。附近村民、机关干部赶到现场的人很多,县府领导怕山体再次出现滑坡的危险,对周围地区实行封锁,并对旁边村落的居民也进行动员疏散。山体滑坡影响很大,惊动省市有关部门,省、市领导第二天纷纷赶到现场进行视察并慰问受灾群众。10月5日,比利时无国界医疗卫生组织友人卡德利先生及雷特小组也专程来我县视察山外村(东明村)的灾情,表示对此事件的关注。
  其实,荆溪山的山体在1989年10月就有异常情况出现。在东明村的荆山脚至山腰出现了长200米的裂缝,缝隙是有3米宽,山脚的民房出现墙裂、壁断、梁折的现象,群众都猜疑会有地震出现,人心惶惶。对此,平阳县委、县府极为关注,曾立即向省府办公厅呈送了一份“平阳荆溪山出现巨大地裂缝”的报告。省委办公厅于1989年10月14日批示要浙江省地震局查处,温州市地震办公室受省地震局交办,于1989年10月15日至17日会同平阳县科委、平阳县矿业管理处,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4人组成考察组,对平阳荆溪山的塘川乡东明村的裂缝进行了考察。
  当时考察组对地裂缝考察后,作了如下综述:“地裂缝宏观上分布在坡积裙边缘内侧,基本上饶边缘成椭圆形。地裂缝沿走向呈多字型幕式排列。反映目前地裂缝正处在形成过程之中及边介条件对地裂缝有强烈控制作用。”“同时自坡积裙前缘到后缘,垂直位移,地裂缝宽度明显增大,对后缘地裂缝两侧垂直位移测量结果高度为1.8米,坡积裙南侧已经明显显示北盘下降的趋势,滑坡体局部地段似乎见到树木有倾斜的现象。”并断定:“地裂缝的力学性质属张性无疑。”根据考察组的考察报告,排除了人们地震的猜疑,但其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考察组指出:“在山体大滑坡前,东明村民房的损坏已经相当严重。经调查,在滑坡体前缘有102开间二层建筑的房屋受到地裂缝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建筑物开裂,梁柱折断;有的建筑物整体性倾斜,明显反映滑坡体下滑压挤,使建筑物整体性向西倾斜,即靠近前缘方向建筑物被拱抬起来;有的建筑物呈扭曲性倾斜,一些新建和正欲落成的民房也在变形,反映了滑坡体仍在向下蠕动。”
  农田损坏也相当严重。在大面积滑坡以前的东明村,坡积群已被开垦而筑成的梯田遭损坏,农作物也受损。
  当时,考察组提出了防患的建议:一是加强监测工作,要对滑坡体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监测。二是保护好滑坡体的前缘环境,严禁在滑坡体前缘进行挖掘作业。三是加固损坏建筑,据实拆除危房。
  常务副县长陈启富于1989年12月9日召集县府办、科委、科协、土地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塘川乡地裂所在地的东明村进行现场办公。他根据市地震办和市地质大队的调查报告,布置落实了荆溪山地裂的防范措施:1、乡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稳定人心。目前已建立的10个观测点,要每天向科委汇报一次,如有突变,马上报告;2、在滑波体后缘开挖排水沟,由水利局侧量、设计。采石的技术和砼方所需水泥由水利局帮助解决,劳力由东明村提供;3、在春雨到来之前,东明村必须组织人员,采用粘性黄泥,填平裂缝,防止雨水进入裂缝;4、在滑坡前缘,土地局和乡村必须严禁村民建房,挖土。乡政府出通告,严禁附近区域开工爆坡;5、对危房要采取措施,城建局要对危房进行检查,该搬迁的要搬迁,需要加固的要加紧加固。
  虽然,省、市、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县府也作了些防范,但这次大滑坡的灾难在1990年8—9月间接连几次台风和大降雨之后,终于在10月1日发生了。
  1990年10月25日,受灾的安置工作基本有个段落之后,我与地名办的林存根、翁微微三人去现场进行了采访。到了现场一看,只有一个感觉:惨!东明村的依山面平丘的五排民房,不是倒塌,就是被淹埋,满地都是瓦砾和坛罐以及破家什。那巨大的滑坡体是朝正前方滑下的,又如巨龙一样向前右方游动,沉陷下去后,把方圆200米的土地全部向上托起。我看见,几十亩金黄色的待割的水稻田,也被托起,抬高好几米。我还看见,由于滑坡体的作用,把山脚下的一大块土地翻了个身。山脚边原是沙石黄土,现在却翻起了黑油油的,好似泥炭土似的土壤来,这些土中还夹带着许多蛎壳了贝壳。还有一根五米多长,直径50多公分的圆木也是随着地底下的泥土给翻起来的,这树虽已腐朽,但树身上还沾着许多蛎壳。这足以说明,这一带就是冲积平原,这一带原先是海。当时,我还同林存根,翁微微等在此拍下了照片,取回了还拌有蛎壳的黑土。我想:大自然力量是无穷的,有些灾难人类是无法抗拒的。山体大滑坡这场灾难,把整个东明村给淹没了,一下子就把它从平阳的行政图上勾掉了。千百年前这里原先是沧海,也是大自然的力量使之成为桑田。沧海变桑田由此不就可以体验出来了吗?
  政府部门对灾民安置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援助。1990年11月15日,浙江省暨温州市4483Q项目会议在平阳县召开,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快速援建的山外新村工程。经过半年多的快速施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工程山外村灾民新村在1991年7月竣工了。总共建成7幢75间二层楼房,总造价为150万元。灾民又有了自己的新村。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汇集了对苏渊雷、张鹏翼、王建之等多位名人的缅怀文章,以及对平阳地区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声和
责任者
陈启富
相关人物
林存根
相关人物
翁微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省地震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明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