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博士与苏步青教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17
颗粒名称: 竺可桢博士与苏步青教授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6
页码: 63-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大校长竺可桢以爱心和科学精神治校,关心师生,赢得同仁尊重。在困难时期,他尽力排忧解难,营造优越学术氛围。苏步青等教授深受其影响,全力支持校务。竺可桢的品德和办学成就得到广泛赞誉。
关键词: 竺可桢 苏步青 浙江大学 办学成就

内容

气象学家、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博士逝世十几年后,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博士曾向浙大上海校友会一位负责人追忆“终生最难忘怀的事情”——“竺校长比我大12岁,我应该更多地尊重他。可是没有想到,1962年全国科学家在广州集会讨论科学规划时,他对我说:‘你的生日到了,就在这里为你祝寿吧!’我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这时候还记得我的生日。这次参加会议的有300多人,其中有65人是浙大的师生,所以他非常高兴。他把大家聚集起来,为我举行了一次‘祝寿会’。”①
  正如校友谈家桢院士所说:“一个老校长还能记得多年前的一位同事的生日,真是难能可贵,这也可见他对学术和学者的关心。”②
  凭着这份爱心,凭着一腔科学精神,坚持民主学风,坚持“求是”校训,竺可桢主持浙大13年(1936.04——1949.04中,受到师生的由衷拥护,赢得了包括数学系苏步青教授、电机系王国松博士在内的众多同仁理解、信赖,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浙大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比较完备的综合性大学。
  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浙大发生“驱郭(第四任壬校长郭任远)风潮”,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原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竺可桢于次年毅然出长浙大。当时他物色了东南大学的多名旧同事、门生到校担任院长、总务长、系主任和秘书等职,对于坚持职守没有离校的教授如郑晓沧(宗海)、贝时璋、苏步青等则一一拜访,聘任原职。由于竺的连襟邵元冲(翼如)是立法院副院长,苏步青和一部分教授开始对他是有看法的,“认定他办不好浙大”。随着抗日开始,浙大成了“流亡大学”,以至被誉为“东方的剑桥”(李约瑟语),这个看法才逐渐改变。
  浙大西迁之初,竺可桢关照苏步青:“你的夫人是日本人,此行一路上都要检查盘问,多么不便。我已替你在省主席朱家骅那里要来一张他亲笔写的‘手令’,规定沿途军警不得检查盘问。”苏十分感动。不久苏从建德乡下回温州,路过丽水站时,站长受上司第三战区交通电讯管理局局长赵曾珏(真觉)之托,到站迎接。他看见苏夫人,很有礼貌地说:“凭我的经验,一看就知道,你的夫人是日本人。所以我们要检查一下。”这时苏取出朱家骅的手令,他见了急忙表示“那就不必了。”
  1938年上半年,浙大4000余名师生员工在日机轰炸中搬迁到江西泰和,这时师生员工们生活非常艰苦,竺校长正为他们的生活、前途、安全而日夜奔波。他的次子竺衡、夫人张侠魂恰于此时患有重病,在那缺衣少药的困难条件下,竺可桢又无暇照顾自己的亲人,因此就于该年七八月先后病故。
  在校长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召下,同仁们草草安居,照常开课。马一浮在泰和城西上田村讲“六艺论”,苏步青和各系教授随竺可桢前去听讲①。那时数学系张素诚、周茂清、方淑珠等同学就是在泰和毕业的,这些学生后来都很有成就。
  1940年初,浙大从广西宜山迁到贵州遵义。先是集中城里办学,数学系设在江公祠里。一天竺校长主动对苏步青说:“你不要等到暑假,快去把家眷接来吧!”苏答:“我哪里来这些钱啊!”他说:“钱不用愁,学校替你包下来。”一下子批给900元大洋。4月份苏即动身,返校途中走了35天才到广西柳州,休息几天,再搭汽车抵达遵义。当竺得知苏带了全家回来,就高兴地说:“这下我好放心了。”①把教授当作宝贝,这样的校长,又往哪里去找呢?此时此刻苏步青才感到竺先生是位处处替同仁着想的好校长,他“品德高尚”。对接家眷这件事,他不断地想过,如果离开校长的帮助,“我就出不来了。如果出不来,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从此苏完全与竺校长一条心了,凡竺要他干的事,他都毫不推辞。在遵义时每次举行校务会议,苏均从75公里外的湄潭县(理学院所在地)赶去参加。
  湄潭是黔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那里没有电灯,师生们点着菜油灯照明,工资因抗战关系打了折扣,加上物价上涨,生活比较清苦。可是大伙都以校为家,兢兢业业,连体弱多病的教员对科研也十分投入。苏步青除担任系主任、教本科生外,每学期还为研究生和教师开设高等微分几何课②。在1942年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他还完成了“在几何学上有所创见的专著”——《射影曲线概论》③。这与竺先生尽力为同仁排忧解难,营造优越的学术研究气氛是分不开的。后来苏步青和王淦昌、谈家桢教授回忆起这段岁月,不禁洒下欢欣的热泪:“在湄潭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刻啊!”①
  苏步青一家八口住在湄潭。竺校长每年从遵义去湄潭,都要到苏家看看。一次,苏正在宿舍翻晒将要霉烂的地瓜,竺看到时,忙问这有何用?苏说:“这是我儿个月来赖以生活的粮食”——红薯粘些盐巴当饭吃。每月工资350元,八口之家怎么够维持?竺校长见此情景,告诉浙大附中胡建人校长:“今后把他在附中读书的两个儿子,改为公费膳食。”胡建人表示:“那好,就叫这两个孩子搬进附中来住吧!”按规定公费生必须在校住宿,可是苏家又抽不出可供两人住校的棉被,所以不能去住校。为此竺又一次特批:“走读生也可享受公费待遇。”1941年底各校推选“部聘教授”,竺可桢把苏步青与吴耕民等18名候选教授名单上报教育部,经次年部学术审议会(竺出席)讨论,全国仅30人被评上,而浙大则有苏步青等三位。从此苏工资加了一倍,月薪700元,生活困难终于解决了。
  在最困难的年代里,由于樊平章(君穆)教授中途离开,工学院的“微分方程”没人教。竺可桢与苏商量:“你是否利用夏天一个月时间开数学课补一下?”苏欣然应允。那l时从湄潭理学院去遵义工学院加班,没有一分钱的津贴,他依然认真对待,利用暑假,每天一个上午,足足教了一月。
  抗战胜利,浙江大学搬迁回杭。进步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和反迫害的运动,竺、苏对这些运动尽管不完全理解,但都坚决反对当局逮捕、迫害学生,并奋力营救、保护。1947年10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于子三事件”。竺校长率苏步青等教授一同去省保安司令部狱中探望。可仅过了几天,这位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就遇害了。刚刚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①的竺、苏和同事们都拒不接受当局所谓“畏罪自杀”的托词,要求调查和澄清事实真相。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浙大调了好几个训导长,都干不长。有的交出“黑名单”,被学生哄下台来。这时不畏强暴爱生如子的竺校长想到了苏步青。当苏接任训导长后,在可能的条件下,他总想方设法保护学生。1949年2月长江以北解放了,但浙大尚有四个学生、一名助教还被关着。竺说:“只要训导长去保一保,就可放出。”于是由竺先生的大弟子(原南京高师毕业生)、史地系教授张其昀(晓峰)陪同,苏步青打了手印,才把他们5人保释出来。
  同年4月29日竺可桢离开杭州,临走时留函致浙大应变执行委员会(即校务维持会)正副主任(席)严仁赓教授、苏步青教授,说明28日他接教育部代部长杭立武电嘱赴沪。他表示,因见报载上海各大学还有继续逮捕学生强迫疏散之消息,故复电“暂难去沪”。后来情况略有好转,才放心赴沪向杭立武辞职。他相信浙大应变执行委员会在严、苏两先生主持下“必能渡此苦海以创新局面而发扬浙大”②。这封临别留书充分反映了竺可桢一贯爱护学生、爱护校产的心意,也足以体现他对老同事苏步青的信任和器重。苏不负所托,与严教授维持校务,一直到杭州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苏步青不久也从浙大调到复旦大学任教务长。竺邀苏去筹建数学研究所,但复旦校长杨西光坚决不同意。后来华罗庚由美国返京,数学所就由他主持。1955年中科院四个学部建立时,苏步青与同乡张肇骞、伍献文、夏鼐4人成为首批学部委员(九十年代初改称院士)。在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活动中有机会见面,他们两人相互关心,保持了深厚友谊。
  晚年苏步青教授从复旦大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切身体会到竺可桢对教育工作者的巨大凝聚力,他的胸襟、学识、办学精神和治校业绩,“真可与蔡元培先生相比,两人都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校长”。因而当1987年4月3日浙大90周年之际,求是园大草坪上隆重举行竺可桢铜像揭幕典礼,苏步青专程为之揭幕(①;贵州落成竺可桢碑亭之日,苏又撰文纪念。1997年4月浙大迎来百年校庆,省电视剧制作中心筹拍十集电视剧《竺可桢》,苏步青偕多名院士又应邀就任顾问,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他对老校长由衷的敬意。
  1995年4月4~11日

附注

①苏步青口述、杨竹亭整理:《与竺可桢校长共事十三年》,载《一代宗师竺可桢》,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版1990年。以下出自此文者不再加注。按竺1890年生于绍兴,苏1902年9月生于平阳。 ②谈家桢:《一位有巨大凝聚力的校长》,载同上书。 ①马镜泉、赵士华:《马一浮评传》,第11章,南昌百花洲文艺版1993年。 ①此系苏步青口述。据《竺可桢日记》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940年12月2日条记“苏步青来,】知此次自温州来遵义,计行拾天之久,家眷所带拾人,行李卅件,在丽水、金华曾遇轰炸。”则暑假、4月可能误忆,当为寒假、9或10月。 ②白正国,《回忆苏步青老师在浙大数学系》,载《浙江近代科技名人》,浙江人民版1993年。 ③苏步青:《数学教育五十年》,原载《自然杂志》1981年,转引自同上书。 ①谈家桢:《一位有巨大凝聚力的校长》,载同上书。 ①王春南:《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历史档案》1991年第3期。据浙大毕业生胡雨融回忆,次年竺、苏到南京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下榻天文台公寓。 ②正棠:《竺可桢在天亮前后》,载《人物》杂志1983年第1期。 ①三年之后苏步青教授又一次回到浙大校园,在竺可桢铜像前特地摄影留念。照片已在1997年6月5日出版的《大江南北》上刊登。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汇集了对苏渊雷、张鹏翼、王建之等多位名人的缅怀文章,以及对平阳地区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礼阳
责任者
竺可桢
相关人物
苏步青
相关人物
王国松
相关人物
郭任远
相关人物
郑晓沧
相关人物
邵元冲
相关人物
朱家骅
相关人物
赵曾珏
相关人物
张素诚
相关人物
周茂清
相关人物
方淑珠
相关人物
苏步青
相关人物
王淦昌
相关人物
吴耕民
相关人物
严仁赓
相关人物
张肇骞
相关人物
伍献文
相关人物
夏鼐
相关人物
杨西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