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忆苏渊雷教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漫忆苏渊雷教授
分类号: K825.6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苏渊雷教授虽仅一面之缘,却深受其博学、豪爽与执着的启发。苏教授在逆境中坚持治学,其著作与精神永存,激励后人追求知识与真理。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渊雷 逆境治学

内容

我与苏渊雷教授虽只见过一面,但却留下不能磨灭的印象。
  那是动乱的年代,苏教授被逼退休,迁居昆阳东门。76年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与朋友四五人在传谈周总理逝世后的小通消息:怀念、叹息、愤懑、忧郁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有位朋友说,苏教授为总理逝世戒酒三天,以示哀痛。大家经过一阵沉默之后,决定冒昧去访苏教授。
  苏教授是长者:博学、恭谦、豪爽、耿直,诗书画具佳,在家乡早已被传颂。我有一弟弟,当时在县农行门市部当出纳员,苏教授退休金都由他经手汇领。一天,当苏教授去领款时,弟弟慕名向他求字,苏教授笑着问他名字,弟弟告诉他叫圣解,苏教授听了连声说:“好名字,好名字!”又问谁取的,告以家父,又问家父干么?答以小学教书,又告诉他有位哥哥在中学教书。苏教授听了,大为高兴,说:“一定写,一定写!是有知识人家,还要好好地想想再写。”不久,苏教授果然写了一张三尺宽一尺长的草书条幅送给弟弟、其内容为“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又有“集六朝人俊佳句,圣解兄正”行书小字一行。吾弟宝之。此后,每当见到条幅,就想到教授对读书人的爱护,对小青年的鼓励,是那么真挚、热情、殷切。我早有拜访他的愿望,只是没有机缘,不敢冒然前往而已。
  访问大教授、大学者,对于一班普通青年人来说,心自然是惴惴的。但还是鼓着勇气敲开了教授的门。苏教授租赁的房子不大,至多20来平方米,我们就在卧室兼书房中坐着。由于人多、苏教授给挤到床边的角落里去了。我们心里有些不安,但苏教授却很热情。他一一问了我们的姓名、工作单位,曾就读哪个学校。当深知我华业于杭大中文系时,苏教授问:“杭大图书馆×××老师认识吗?”我告诉他不认识。他随说:“我也未见过面。最近,他寄来一册旧诗稿,要我指正,还没有看完呢?”他随拿起放在床边的一本线装手抄本,又说:“杭大中文系有许多名教授,学问渊博,你听过他们的课吗?夏承焘教授的课你听过吗?”我作了回答,又告诉他夏教授宋词课讲得很生动,不用讲稿,犹善吟咏,一吟咏,词的意境全出。接着,又谈了一些夏教授的生活轶事。
  苏教授说:“夏教授专注学问,不拘小节,不足为怪。”他的爱护名人、宽容、坦率,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一个来钟头漫谈中,教授地素不相识的几位青年人始终那么热情、真挚,充满厚爱。话题大都与读书、知识有关,也充满了对朋友的怀念。在愚昧和无知主宰社会,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苏教授自己身陷文笼,却又那么热心诲人,他的话那么平淡,内涵却又那么丰富。我们的心田象春风吹拂过,春雨滋润过一般,感到格外亲切,温暖。他那真诚又带有忧郁的微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引起我的深思。
  廿多年过去了,教授也已作古了,但每当我读他的文章时,那次拜访的情形,就浮在眼前,鼓励着我去多读一些书,多掌握一些知识,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走向人生价值的高峰。
  苏教授少年失父,未上过大学,未入过名师门下,但由于他有着“我为众生入地狱,不辞苦厄敢生瞋”的人生态度,有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所以他却走进大学的殿堂,在哲学、史学、音韵文学研究方面达到很高成就,成为一个自称为“杂家”——兼诗人。苏教授许多大作大多在困厄中完成的。
  苏教授的成名著作《周易通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广泛征引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有关论点,揭开《周易》的神秘外衣。此作就在监狱中写成的。1927年,苏教授才19岁,因参加革命,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判刑”十九年。在狱中,他除了研读《通俗资本论》、《经济学大纲》外,还自修了英语,阅读《罚与罪》、《屠场》等原本小说和《物种原始》、《比较宪法》、《社会学导论》、并猎涉佛典、《圣经》、《易藏丛书》,至1933年,书成。后来,他曾自叙:“七年炼狱,使我更懂得人生的价值。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古今中外一切学问的总归趋,无非是帮助我们对于世界获得更彻底的认识,对于思维获得更严密的训练,对于人生获得更合理的态度。”他就是这种读书治学的。
  苏教授的另一著作《读史举要》内容涉及我国的文化史、思想史若干问题,为想要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知识,而又苦乏综合性读物的人提供了提导。而此篇成于苏教授第二次因厄之时:1958年,因反右“补课”时,苏教授被错划“右派”,从华东师院“充军”到哈尔滨师院,言论自由权没有了。他动心忍性,以“吾生已惯波之折,放眼乾坤日月长”的勇气,发愤著书,于63年撰成此书。
  十年内乱。苏教授再次遭受厄运。先遭批判后又插队落户,终于被勒令“退休”,遣送回籍。他虽遭厄运,仍笔耕不辍。文革后,发表《孔学四论》,针对四人帮“批孔”的庸俗化和全盘否定,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其作用作了精辟论述。对如何批判地继承祖国文化思想遗产,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今世界性的儒学研究,开了先河。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苏教授的许多著作恐怕也是发愤之作吧。
  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而能延续生命的只有思想和事业,苏教授已作古,然而,他的思想学识,高风亮节,将通过他的作品,留给社会,永存人间,鼓舞和指导着后来人。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汇集了对苏渊雷、张鹏翼、王建之等多位名人的缅怀文章,以及对平阳地区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成廉
责任者
苏渊雷
相关人物
夏承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