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蔡墨笑老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91
颗粒名称: 回忆蔡墨笑老师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5
页码: 120-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蔡墨笑(1890-1944),清末东瓯名画家蔡英的次女。她与姐姐共同创办平阳女子高等小学并任校长,后与马翊中结婚,夫妇从事教育工作。她在家创办了平阳唯一的女子私塾扶秀女塾,并在教学中培养了许多学生。蔡墨笑不仅擅长山水画,在刺绣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她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但她的贡献和影响仍然被人们尊敬和怀念。她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
关键词: 平阳县 蔡墨笑 教师

内容

蔡老师名锐(1890——1944),字墨笑。她是清末东瓯名画家蔡英的次女,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学习古文,擅长山水画。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与姐姐蔡笑秋同进天津女子师范学习。毕业后,与姐姐回里共同创办平阳女子高等小学(龙湖女学),并任该校校长达七年之久。后与清末秀才马翊中先生(解放后任省文史馆馆员)结婚。夫妇共同从事教育工作。她曾到温州女子师范和女子中学任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夫妇回到平阳城关,从此杜门钻研,专攻刺绣。为了发展桑梓教育事业,三十年代初,经地方人士举荐,在家创办了当时浙南唯一的女子私塾——扶秀女塾。
  扶秀女塾座落在昆阳镇西门荫泽巷内,这里,面对美丽的九凰山,环境幽静。女塾以蔡老师为主,一度聘请了一代鸿儒刘绍宽之女刘蕙兼任教席。刘老先生还亲送孙媳李日晶前来就读,从此家乡人士慕名送女入学者颇多。我的父亲谢侠逊,先后送我和姐姐秉海、妹妹秉荣、秉英来此学习。女塾学习课程是古文、刺绣、个别同学还兼习书画。
  蔡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课余之暇,还对我们进行修身处世的道德教育,于是荫泽巷内弦歌之声不绝。平阳辛亥革命前辈黄实(笃生)先生曾撰书对联相赠,将蔡老师比作汉末的才女蔡文姬。校门两侧至今还留有名宿陈子琳先生撰书的对联:“树培佳子弟,门对好溪山,”书法苍劲有力,含意深刻,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好对联。蔡老师为培育学生成材,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桃李几遍天下。不少学生学有所成,为国家作出贡献。如已故苏联中山大学毕业生、中共早期党员黄素馨和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的姜淑雁以及我姐姐秉海等。黄素馨出身贫寒,从小刻苦好学,在蔡老师姐妹的资助下,成为平阳高等女子小学第一届毕业生,成绩居全班之冠。蔡老师继任校长时,就把她留下来担任教师,并与她结成莫逆之交。黄素馨参加中共后,与蔡老师鱼雁常通,蔡老师受到了她的影响,思想也逐渐倾向进步。
  姜淑雁是全国著名数学家姜立夫的侄女。立夫先生留美归来担任南开大学教授后,因他与翊中先生是少年朋友,便将淑雁托付给墨笑老师夫妇。蔡老师看到她好学,认为是可以造就的人材,有意让她住在自己家中,予以悉心培养。后来她毕业于南开大学,不久又赴美深造,获硕士学位。成了大学教授后,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经常从太平洋彼岸来信向老师问候起居。1981年回国讲学时,她曾怀着深厚的感情,特地走访蔡老师的故居,并探望母校龙湖女学旧址。
  蔡老师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老师的教诲下,使我懂得在学业上,必须经过刻苦砥砺和磨炼,才能学有所成。记得老师曾引用古人名言对我们说:“文学和艺术乃天地诗心的再观,要做到笔走龙蛇,笼天地于形中,挫万物于笔端,以达到函绵邈于尺素、吐沛乎寸心。”师心匠意,一直铭记不忘。就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我也步着老师的后尘,决心当一名教育工作者,曾在上海市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自愧的是,我没有把蔡老师的学艺学到手,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
  蔡老师还是一位山水画家,课余之暇,经常临池挥笔,点染丹青。她的画继承了她父亲的艺术风格,而又不落巢臼,有所创新。蔡老师作画时,我常常全神贯注地领略她的作品,笔简意赅,潇洒俊逸,色彩丰富格调明丽清新。她的每一幅作品都经惨淡经营一丝不苟,往往数易其稿,力求完美。其中一幅《苏堤春晓》杨柳垂枝,丝丝拂浪,桃色胭脂,含苞怒放,真有人在画下仿佛置身于苏堤之中的感受。
  蔡老师在刺绣方面更有独到的成就。她在教我们刺绣时,耳提面命,耐心指点。在她的手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无不栩栩如生。她对“瓯绣”的继承和创新,殊多贡献。她一生的作品,不下百余幅。其中一幅《紫藤鸳鸯》,长一米多,宽二尺多,五色斑烂,形神兼备,深受行家的赞许。她的作品在三十年代曾代表“瓯绣”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优秀奖,至今温州江心屿博物馆还保存着她的刺绣作品《八柏长春》。在老师的栽培下,我也曾绣过《桃花燕子》、《菊花白头翁》等多幅作品,至今犹存。
  蔡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上课时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侃侃而谈,语言生动形象。记得有一次讲到《滕王阁序》时,感情奔放,清音娓娓。当她念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好象使我隐约看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一幅画面,云霞和鸣禽在天际中徐徐移动。念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时,又似乎闻到了哀鸿的啼声。今日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不胜感慨。
  1944年秋,病魔夺去了年仅五十四岁的蔡老师的生命,噩耗传来,受过她教育和培养的女弟子,无不悲泣涕流。记得蔡老师出殡那天,各地学生纷纷齐集,并撰写祭文,在昆阳镇大街口进行路祭。同学们公推殷作桢夫人张秀莲女士主祭。当场宣读祭文,近百名女弟子面带泪痕,肃立致敬。这一情景在平阳历史上,可算是空前的。
  蔡老师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她生前热情待人,勤恳教学,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贡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想当初“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末时代,她毅然冲破封建枷锁,远涉关山,到天津求学,从而成为平阳妇女界的先躯,不愧是一位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的家乡女教育家。今日我已到垂暮之年,愧无所成。1990年春,我二姐秉海自台湾归来,姐妹俩联袂去蔡老师故居拜访其哲嗣马允元,马允伦昆仲,并在他家聚餐,重叙离情。回忆往事,如尘如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缅怀蔡老师对我的栽培,真是感激不尽。我曾填词二阙,今附录于后。
  胞姐秉海自台归来,姐妹共往蔡老师故居,并与师弟马允元、马允伦共叙离情,赋词一阙,调寄
  忆旧游
  看溪山含笑,院宇云开,似迎归鸿。
  扶秀书香味,寓天涯海角,远播台中。
  少年玉要雕琢,难得有成龙。记舞笔方塘,亲
  教泼墨,点染春红。穷通,忆翻卷,听娓娓骚
  音,吟咏《秦风》,博学宏词富,善培栽桃李,
  香径花丛。程门立雪多少?声誉满江东。昔绣
  出蓝图,文坛后辈诗画工。
  一九八一年回乡瞻仰蔡墨笑老师故居,赋词一阙调寄
  满庭芳
  山拥书庐,户培桂子,玉阶屐齿当初,昔日扶
  秀,四壁悬琴书,最是苏堤国画,闹红处,宝
  马香车。谁挥笔?先生点染,声誉布京都。
  诗经教学处,清音娓娓,吐句成珠,念培育人
  材,一代名儒。昔日精心教学,耕耘者,绣出蓝图。贤圣道,师心匠意,引我出沮洳。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本刊收录浙江省平阳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平阳畲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畲族迁徙简史》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的婚俗》等3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秉阳
责任者
蔡墨笑
相关人物
蔡英
相关人物
马翊中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刘蕙
相关人物
李日晶
相关人物
谢侠逊
相关人物
秉海
相关人物
秉荣
相关人物
秉英
相关人物
蔡文姬
相关人物
陈子琳
相关人物
姜淑雁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