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人材而鞠躬尽瘁的陈仲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90
颗粒名称: 为培育人材而鞠躬尽瘁的陈仲芸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仲芸,鳌江镇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是陈再华烈士的父亲。他被乡人称为“正派绅士”。他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为家乡培养人才倾注心血。他积极参与创办鳌江书院和女学,并办了鳌江初等小学、乙种商校、县贫民习艺所等机构。他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对乡人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同时,他还担任过县立完全小学、救济院的负责人。陈仲芸一生清正廉明,为家乡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贡献了许多。他在1932年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关键词: 平阳县 陈仲芸 传略

内容

陈仲芸先生,鳌江镇人,约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清末生员。他是鳌江早期中共党员陈再华烈士的父亲。再华烈士曾说“父亲那公正、严谨、坚苦、负责的精神给我实际行为上莫大的影响”①。当地乡人则称他是“很得人家称赞和崇敬”的“正派绅士”2.项经川《陈再华君传略》当地乡人则称他是“很家称赞和崇敬”的“正派绅士”②。他病故次年,他的几位学生在县城西郊甸阳山宁国寺设立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芸社”,定期聚会,以资纪念。平阳耆宿刘绍宽在《芸社记》中写道:“仲芸非有雄辞博辩倾倒一时以取声誉也,非有高门积赀表著乡里以相引重也,非有树植党援广通声气以号召徒众也”,虽然“名不挂仕籍,足不出里闬,但乡人“无不听其言而信其行”;还评论说“仲芸之立身治事有三善焉:曰诚,曰公,曰廉”;深惜他“居下而泽不流”,意思说,是他的社会地位限制了他不能发挥更大作用。
  陈仲芸生平对社会所作贡献,主要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从事家乡的教育和慈善事业,为培育人材而竭尽心力。
  我国自甲午战争以后,面临亡国危险,朝野有识之士,不少人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提倡“教育救国”。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陈仲芸就与鳌江王志澄、王惺园等人发起创办“鳌江书院”,“定月之朔望授课,以经、义、史、论命题”①。鳌江书院借用海神庙(俗称杨老爷殿)后面的文昌阁为院址。在改建文昌阁过程中,他亲自动手搬掉泥塑神像。夜间带病睡在海神庙工地上守夜。那时办学没有公家补贴,建院经费不足,他卖掉自己几亩田地给予补充。书院开学之日,他对家人说:“学堂办成了,我象又生了一个儿子一样高兴”②。
  光绪二十六年(1900),鳌江书院改为“横阳江北乡学堂”,“教授国文、修身、历史、地理、训话等科”②。二十八年(1902),江北乡学堂与另外两所书院合并为“鳌江小成学院”,仲芸是其中主要教员之一。这时,还有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竞生和革命志士陶成章(焕唧)、陈荻生(大齐)、龚薇生(味孙)等人,也来小成学院担任英文、体操、算术、历史、地理等科教员。使学院教学制度和课程内容都焕然一新;校内政治气氛也大为活跃。可是,却因此引起社会上一些守旧人士“目小成学院挟有革(命)党疑”,而“易名为鳌江公学”。不久,陶、陈、龚三人因革命工作相继离开鳌江,鳌江公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仍在校艰苦坚持,“同舟共济者,唯余(惺园)与志澄、仲芸、性夫而已”③。三十四年(1907),鳌江公学又奉令改为“鳌江初等小学”。翌年,陈仲芸接任小学校长,直至民国二年(1913)他受命到县城担任县贫民习艺所首任所长为止。
  陈仲芸在尽心办好鳌江公学的同时,光绪三十年(1904),他又与陈楚青、王志澄、王惺园等人,借用鳌江王氏宗祠,办了一所鳌江女学,设国文、修身、算术、历史、地理、图画等科。教员由鳌江公学教员兼任。可惜时间不长,第二年就停办了。清末时期,他就积极倡办女学,看来不是偶然的,可能出于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如他很反对妇女缠脚。他的夫人双脚原来也是“三寸金莲”,同他结婚没几天,他就大力动员夫人放脚,为鳌江妇女界放脚行动带了好头。
  宣统三年(1911),陈仲芸鉴于“鳌江为通商巨埠,商人要有学识”,又建议在鳌江初等小学内添设商科,吸收初小毕业生入学肄业。商科校长,另推从日本宏文师范毕业归国的鳌江人孙志球担任。至民国六年(1917),“仲芸建议商科改办乙种商校”,经费“请准县税年补助500元”外,均由地方自筹。校址在下埠天后宫。校长开始是王叔明,1921年由陈仲芸接任。为解决经费来源,他出谋献策,首创向进口鳌江的宁波、台州和福建等地商船征收“进口捐”,收入“年约四五百元”。1925年,鳌江镇奉令办县立完全小学于天后宫乙种商校内,商校只好迁并于鳌江初级小学,“分部办理”,“校长一职,初级部秉民,商业部仲芸”。“仲芸因经费欠缺,倡议抽收水脚捐,每次(商船)进口,按货多少抽收,多者百余元,少亦六七十元,”这些有力措施,说明陈仲芸是很善于利用鳌江港这个地理优势来筹措办学经费。此外,民国元年(1912),鳌江鱼行同人筹集资金在上埠陈府庙(陈老爷殿)创办“公浦学堂”,校长名义上是李瑞曦(旭初),但李忙于商务,又是“仲芸实主其事”①。
  陈仲芸从事教育工作和当校长期间表现,《芸社记》里说他是”不畏难而苟安,不避谤而卸责。与诸同事商榷学务,要于研究至当,不稍涉以私意。而自奉尤极菲薄,不滥一钱。以故乡人信服,经筹校费,一无阻挠,持校务十三年,成绩为全县冠”。
  民国初,平阳政府于1913年创办县贫民习艺所,陈仲芸被请担任首任所长。县贫民习艺所是公办的专门吸收社会上穷人子弟入所学艺,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能有用于社会,为一公办的慈善机关。因此,仲芸对习艺所工作非常热心负责。上任伊始,他就不辞辛劳,深入北港山乡,选聘木工、造纸、织布、油漆等能工巧匠,来担任习艺所师傅。一改过去怕浪费原材料而不准刚进门学徒参加做工的陋习,使学徒能够很快地学会技艺。习艺所虽是公办,但拨款有限,经费时有困难,他则“自撙(节省)食宿诸费,至与艺徒同甘苦。纸业耗败,庚(续)以已资,不动公项,家本中产,至此益困”①,以致他病故后的二三年内,远在广州教书的唯一儿子再华烈士,每月都要寄钱给家里还债②。他在习艺所达10年左右,培育了不少穷人孩子成为能工巧匠。他50岁时,从习艺所出来的高XX、陈XX等人,亲手做了一个大型的、木质、黑漆、上面刻着“化雨宏施”四个金字的寿匾,送给他祝寿。
  民国十七年(1928)③,仲芸先生又受命担任平阳县救济院长。救济院下属育婴堂、习艺所、施医局三个单位。育婴堂因管理不善,婴儿营养不良而多病或夭折。他“剔抉积弊”,加强管理,使婴堂工作逐步有所改善。他还回家向他夫人请教哺育乳婴经验,认真改进婴儿卫生条件,使入堂婴儿健康成长。
  他是个道地的读书人,体质素弱,患气喘病,以后又发展为“肺细胞膨胀病”①,终于在1932年春间,病逝于鳌江家中。临终前,县救济院几位同事去看望他,他还振作精神倚在床上同他们谈论有关救济院工作,不料客人辞退步出他家大门,他就逝世了,享年57岁?。
  陈仲芸先生一生大概没有当过政府部门的什么官,只在1927年8月,经省批准为平阳县公款公产委员会七位委员之一;1928年2月,又与陈少垞被举为常务委员②.这可能就是乡人称他为“绅士”的由来。

附注

①《再华文拾》244页。 ②项经川《陈再华君略》 ①②③王惺园《鳌江公学大事记》陈秀梅回忆材料 ①本节引文均见《鳌江公学大事记》。 ①刘绍宽《芸社记》。 ②《再华文拾》262页。 ③《公学大事记》:“(民国)十九年(1930),仲芸就县救济院院长”,但陈秀梅材料写1928年任院长,在职三年,与《再华文拾》所记内容推算其卒年为1931年春时间较合,故从陈说。 ①《再华文拾》58页。 ②《厚庄日记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本刊收录浙江省平阳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平阳畲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畲族迁徙简史》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的婚俗》等3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如干
责任者
陈仲芸
相关人物
陈再华
相关人物
王志澄
相关人物
王惺园
相关人物
陈竞生
相关人物
陶成章
相关人物
陈荻生
相关人物
龚薇生
相关人物
陈楚青
相关人物
王叔明
相关人物
李瑞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文昌阁乡
相关地名
江北乡
相关地名
下埠镇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