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生功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77
颗粒名称: 四、一生功过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
页码: 8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嗣德是元朝官员,历经农民起义与明朝建立转变,最终被废为庶民。晚年在南雁荡山探险、撰写《南雁山志》,为后人提供珍贵资料。作过剿匪、编志史等多举措,传世资料不足,后人最终以传记及墓志传世。尽管涉足血与泪,周嗣德仍以保国卫民、治山水等事迹被缅怀,他因忠于元王朝镇压农民起义而受到争议,留下非评判绝对多元面相。
关键词: 平阳县 周嗣德 官员

内容

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方国珍兵败降朱元璋,周嗣德被押到南京。好友刘基得知,千方百计为他周旋保释,并在朱元璋面前极力引荐,希图嗣德出仕。但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这个元朝的忠臣终有疑忌,既不愿重用、也不加害于他,放归田里,永为庶民。
  周嗣德仕途无望,落得无官一身轻。他回到家乡(睦源),遨游南雁荡山的山山水水。他登上老鹰山(近南网)顶,发现了阔天河(即山顶的荡泊)和晓坑的石城、明王峰。他亲赴顺溪的白云山,探索了白云诸古洞,南漈三折瀑。还进一步详细地考察了南雁东西二洞及诸景点。他还不辞艰辛跋涉钱仓山和荆溪山。他晚年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各风景点都有较详细的记载,终于编纂了一部《重修南雁荡山志》。这是他多年攀高山、翻峻岭、探岩洞,历险崖的血汗结晶,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南雁风景区的真实材料,其功实不可泯。
  此书早已佚失,惟周喟《南雁荡山志》著录其自序和宋伯颜序,以为该志是至正十八年(1358年)修编。孙延钊《温州文献述概》和洪焕椿《浙江方志考》均从此说。然周嗣德自至正十四年,到至正十八年在平阳任知州时,正是和农民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去徜徉山水,编纂卷帙浩繁的《南雁荡山志》?到至正二十年“平山寇”,至正二十二年以后又同方国珍、方明善进行殊死的斗争,这段时间内,他也一直是戎马倥偬,恐怕也不可能偷闲成书。笔者认为:可能是于元至正十八处着手编纂,写了序文,而至明洪武初年,才有时间和条件,寄情山水,专心致志,完成此书吧。
  明洪武四年(1371年),嗣德奉诏往南京。这时66岁的周嗣德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在这年八月他得病去世。十月,由其女婿顾克敏扶榇归葬于故乡睦源岭上。
  周嗣德既为朱元璋所疑忌,故史志记载多阙失。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高才博学的苏伯衡,应友人邀请来平阳岭门寄居时,特地为周嗣德写了传记和墓志。嗣德的事迹才流传下来。
  周嗣德出身仕宦之家,自幼受到儒家的封建教育,效忠于日薄西山的元王朝,镇压浙闽农民起义军,这是他的重大污点和罪过。不幸的是,他和他的兄弟们在举起屠刀,充当剿灭“山寇”的刽子手时,竟认为这是“护国卫民”的需要,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样地,为了“护国卫民”,周嗣德和他的兄弟部校们不惜牺牲身家性命,坚决抗击方国珍军队入侵平阳,对保卫平阳人民的安宁作了杰出的贡献;他晚年编纂《南雁山志》,为后人续编山志提供方便,值得人们缅怀追念。所以州民崇敬他,死后祀于乡贤祠来纪念他。纵观周嗣德的一生,是非功过,瑕瑜互见。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而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给以全面而公正的评价。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本刊收录浙江省平阳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平阳畲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畲族迁徙简史》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的婚俗》等3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池云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