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民族企业 自强自立自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59
颗粒名称: 创办民族企业 自强自立自富
其他题名: 记平阳县第一家少数民族汽配厂
分类号: F426.47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畲族同胞在榆垟古镇创办汽配厂,经历困难后由兰胜利和钟运喜接手并扭亏增盈。他们优化管理,注重产品质量,使企业发展壮大,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作出贡献。现更名为“平阳县汽车机械配件厂”,是改革时期激励少数民族农民致富的新经济载体。
关键词: 平阳县 少数民族 汽配厂

内容

明朝洪武年间,畲族同胞从福建迁入平阳,迄今已600多年。濒临东海的榆垟古镇,是我县少数民族散居区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多是扛着锄头过日子的,长期在人均0.7亩的耕地上劳作年人均收入仅二、三百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古老的小镇,汽车配件生产行业在这里悄悄兴起,发展至今全镇已有大大小垟小汽配厂105家。
  1985年2月,榆垟镇畲族老党员兰松林根据当时的“天时天利”,召集了镇上少数民族代表开会,商量创建他们自己办的汽配厂。党的民族政策好,党的富民政策更好,大家齐心要走党所指引的金光大道。会上8名畲、回同胞立即每人投资1千元,凑成8千元,作为办厂的资本。在资金少、无厂房、无设备的情况下,他们克服种种,于4月正式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由少数民族自己集资的汽配厂——“平阳县少数民族汽车配件厂”。大家磋商后,一致推选兰松林为厂长。这个汽配厂的诞生,结束了榆垟镇畲、回民族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农田上劳作的历史,转向从事机械行业生产。
  但由于没有办厂经验,产品质量难以上乘,加之推销不力,资金周转缓慢,至1987年底,全厂亏空1万多元,濒临倒闭的困境。在这紧急关头,兰松林之子兰胜利以及钟运喜等人即挺身而出来接办这个厂,经过厂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拼搏,终于在短短的九个月内扭亏增盈,度过难关。
  兰胜利出生于1954年,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原开饮食店为生,后来在二轻系统的一家汽配厂当供销员,跑遍大江南北。那时,他的年收入就已达2万多元。但他个人富了,并没有忘记民族兄第。为了少数民族的企业,他毅然放弃了搞供销的优厚待遇,知难而上,接过年过六十的老父亲肩上重担。
  钟运喜年岁虽大但壮心不已。他曾当过十几年的大队会计和白玉厂会计,颇有经营管理能力。他把自己的本领和精力都化在汽配厂的工作上,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敬。
  1988年3月,兰胜利和钟运喜重新制订办厂的方案。他聘请父亲兰松林当顾问,自己任厂长兼供销科长,由钟运喜任会计兼内供销、统计等。一人多职,两人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不少开支。为了扩大生产,这时他们又招收17名畲、回族青年当工人。
  兰胜利和钟运喜两人配合默契,各显神通,把汽配厂办得如旭日之东升,蒸蒸向上。他们致力于优化管理,树立优良的企业形象;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在各生产车间制定了各种质量标准,以产品质量求生存,求发展。1988年4月至12月,这个厂的产量达32.5万元,提取1.2万元积累金和上交税收、管理费后,年终股份分红还有3万元,全厂职工人均工资达两千元,比过去农业分红多七、八倍。这个厂在1988年还添置了各种型号的车床10台、60T、5T冲床各1台、发电机组1套,是本年度全县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少数民族企业。
  为了帮助山区少数民族解决困难,他们还招收了顺溪等地畲、回族青年进厂当工人,授以操作技术,为全县山区的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平阳县少数民族汽车配件厂”现已更名为“平阳县汽车机械配件厂”。从1988年至1992年,总产值达488万元,上交税收及管理费34.5万元。现全厂职工37人,其中22人为畲、回族同胞。这个厂是属股份合作性质的集体企业,是改革时期激励少数民族农民致富的一种新的经济载体。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市场中,这个厂正承受严峻的考验,力图走出一条繁荣富裕的通天大道。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本刊收录浙江省平阳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平阳畲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畲族迁徙简史》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的婚俗》等3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
责任者
何明忠
责任者
兰松林
相关人物
兰胜利
相关人物
钟运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顺溪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