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婚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58
颗粒名称: 畲族的婚俗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畲族以勤劳和好歌著称,婚姻自由,多在劳动和节日中通过唱歌建立爱情关系。婚礼独特,包括“作表姊”陪客唱歌、迎亲唱歌和嫁妆简单等习俗。新娘出嫁时需经过梳妆过程,并由陪伴人护送到中堂敬祭祖先。最后,新娘到男家时需由年长妇女护送,并拜见翁姑和祖宗。
关键词: 平阳县 畲族 婚俗

内容

勤劳是畲族的美德,好歌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在畲民居住最集中的闽东和浙南地区,素有“畲山歌海”之称。他们的“对歌”在婚俗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历代祖公都作田,作田人子总无闲。”说明畲族是一个农业民族①。
  在畲族的传说中,如“火烧山火烧地”的远古时期,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大火,世上万物全被烧尽,唯独兄妹元仙和元妹在深山岩洞中活了下来。兄妹二人怎能结婚?后来他们俩去问石仙,石仙对他俩说:“两爿石磨好定亲。”于是兄妹商量决定:各背一爿石磨从山顶双双滚落,如石磨合拢,两人就结成妻房②。
  所谓“天地同体为夫妇,蓝雷钟李一家亲”。在婚姻发展史上,同姓原来是可以结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许同一宗祠的人结婚。畲族很早以来就开始了氏族外婚制度。畲族史诗《高皇歌》告诫畲民子孙“蓝雷三姓莫相欺,蓝雷三姓好结亲”。畲族主要有盘、兰、雷、钟四个姓,相传都是高辛帝赐的,所以此四姓实行“相互婚姻。”在历史上,畲民盛行“招亲”就是男子入赘女家,称之为“招儿子”①。还有一种“做两头家”,大都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婚后要赡养双方父母。
  畲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具体表现在他们可在劳动、节日、走亲,或参加婚礼等场合,大胆地通过唱歌、对歌、相互建立起爱情关系的,故有“歌作媒”的说法。在一些公开社交的场合,互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往往主动而且直率地以歌试探对方,如唱:“少娘十八一支花,蜜蜂飞来蜜麻麻,有心来采花中蜜,请你少娘作回答。”姑娘如愿同他交朋友,就坦率地回答:“十五月子亮光光,郎到二十好定娘,托个媒人到娘寮,有情总会结成双。”走亲戚时,在晚间,男女们双双对坐,互相对歌,以歌传情。通常为一夜,如女方口齿伶俐,容貌秀丽,往往还会被留下于第二夜继续对歌唱和。当双方感情进一步发展,则对歌、约会、彼此相爱,然后再告知父母请媒说亲,有的畲村有两个媒人,就是男女双方各请一个。
  畲区流行婚前作“表姊”的陪客唱歌风俗。凡是当年要出嫁的姑娘,母舅都要请她和她的母亲去做客。姑娘做客时,要盛装打扮,到舅家后,该村的男青年就来陪她唱歌,这称为“作表姊。”有时连唱几个晚上,能唱的姑娘人人夸奖,不会唱的姑娘会遭到不客气的怠慢和讥笑。但歌词可以随编随唱,随机应变,犹如刘三姐对山歌一样。
  代表新郎到女家迎亲的歌手(俗称“行郎”或“赤郎”),于娶亲前两天与媒人送礼到女家去,到女家后,该村的妇女请他坐板凳,但所去之人一定要坐小头,不能坐大头,以示谦虚。而且男方决不可抽女方送他们的烟,还要主动拿烟敬女方的亲人,即使是小孩也要一视同仁。晚饭后开始唱歌,连唱两个晚上。如:“歌是畲民传家宝,万古流传子孙唱;早闻行郎肚才好,一线红丝情义长”。“歌是畲民传家宝,世代流传姑娘唱;红花迎春郎心暖,花开并蒂幸福长”。“红花芬芳逗蜂来,我郎生来好肚才;才高貌美人品好,五百年前缘修来。”“好花呈开胜牡丹,引来采花好蜜蜂;……。”如果不会唱或唱不好,会被妇女们奚落,甚至罚他扛犁作牛,好不热闹。畲区的“行郎”和“赤郎”很有特色,在迎娶的当天,男方要备酒菜到女家请客。新娘的姊妹和嫂嫂等会拿杉刺拦住他们,这叫“拦赤郎”。进门后,女方又关起大门,唱着“《拦门歌》”,这时“行郎”要唱“《开门歌》”,入座后,“行郎”一边唱《接亲歌》一边清点礼物给女方。
  畲区姑娘出嫁前,要从头到脚编织和刺一整套作新娘用的装饰品。如盖头的“绣罗帕”,系腰的“护身带”,及新娘服装、新娘鞋等等。有的还要自己精心制作“绣帕”、“彩带”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心爱的情郎。在这些绣品中有的绣有“福寿双全”、“多生贵子”、“鸳鸯佳偶”等,都很有民族特色。
  畲族姑娘在出嫁时,有梳妆过程,歌手要围着她不断地唱歌,直至打扮完毕。以前十分流行唱《嫁妆歌》的习惯,母女俩哭得难舍难分,姑娘歌唱内容主要是歌颂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母亲抚养的功劳。梳妆完毕,新娘由陪伴人护送到中堂,先向父母跪拜,敬祭祖先,大家围坐着唱歌。父母受礼后,唱《请女歌》、《嫁女歌》、《劝女歌》,然后放鞭炮催新人启程。
  畲族婚礼嫁妆简单,常用农具,牛、羊陪嫁,农具嫁妆可说是畲族独有的,但现在已很少见。以前姑娘出嫁也有由新娘哥哥抱着上桥的,上桥时,孕妇、寡妇不能上前,这时如见孕妇、寡妇,他们认为是不吉利的。
  新娘到男家时,男方的亲朋要回避。新娘由两个年龄较大的妇女,一人拿一条草席,一人拿一条布袋,草席和布袋不断调换,新娘通过布袋和草席一直被护送到洞房,这称为“传代”。目今大多畲村已见不到或不存在这种习俗了。接着,由当地两个被认为最好命的妇女,让新娘喝蛋酒,然后拜见翁姑,再拜“香火堂”(即祖宗)。在拜“香火堂”时,新郎须下跪,新娘不跪,拜毕要唱《拜天地歌》:“一根红线两头牵,新郎新娘心相连;今日一把天地拜,结成夫妻万万年。”“媒人原为月老仙,两处牵来一处眠;今朝诚心祖宗拜,夫妻恩重万千千”。
  婚宴开始,“行郎?要唱着《劝酒歌》,向客人劝酒。酒过三巡,新娘在一位嫂嫂的陪同下,由嫂子代新娘唱《敬酒歌》,这就是畲族婚礼中的“举盘敬酒”。酒筵一过,开始赛歌会,这是最热闹的场面。白发老人和青年小伙子一起欢闹,一歌方罢,一歌又起,有的对唱,有的独吟、歌手争雄,老少助兴。开始时唱《度亲歌》、《嫁女歌》、《成双歌》,接着转入男女对唱。

附注

①见《高皇歌》。 ②见《两兄妹歌》。 ①见民国八年王韧的《风俗志》和1984年傅良基《畲家婚俗》。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 第十辑》

本刊收录浙江省平阳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平阳畲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畲族迁徙简史》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的婚俗》等3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池云亮
责任者
蓝雷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